历史性时刻!中国最大自贸港来了,影响有多大?

在阅读此文之前,辛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编辑|X.L.Y

前言

超级定位,带来超级机遇。

据官方透露,海南自贸港全岛封关将于今年12月18日正式启动,将实施以“‘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岛内自由”为基本特征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制度。

这是海南继1988年脱离广东建省、成为经济特区,2009年获批国际旅游岛,2018年建设全岛自贸区、2020年获批自贸港之后,又一次巨大跨越。

未来的海南,不再只是国际旅游岛,将成为集国家重要对外开放门户、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区域离岸金融中心等为一体的最大自贸港。

核心理念是“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岛内自由”

海南自贸港的核心管理理念是“‘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岛内自由”这十二字来概括,就是海南与国外的交往高度开放,货物流通实现零关税;而海南与内地之间则要严格把控,海南的货物进入内地需重新报关。

这种调整并不影响人员跨岛流动:国人在海南与内地之间旅行、出差不受任何额外限制。但对物品的流通则是实质上的管控创新。

这一轮政策实行后,海南岛上的零关税商品范围将从原先的1900个税目提升至约6600个,覆盖面显著扩大,绝大多数商品均可享受关税豁免。

海南这些年发展并不突出

海南这些年发展不算快,2024年GDP才7936亿,排全国倒数第四。以前靠房地产和旅游,现在要转型搞现代服务业、数字经济、生物科技这些。政府给政策优惠,企业税15%,个人收入超过部分也不用缴税,吸引外地企业和人才过来。

未来海南重点发展四个产业:旅游、物流贸易、科技和农业。比如建海底光缆搞数据流动,搞航天和深海科考,还有生物医药研发。这些新产业能帮海南挣更多钱,说不定过几年GDP就上万亿了。

海南会不会成为下一个香港

有人问,海南会不会变成下一个香港?香港是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还是人民币国际化的跳板。

但海南不一样——地理、资源、产业基础都不同。海南更像“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和“对外开放门户”,购物可能更便宜,但金融中心、转口贸易这些不是它的重点。

香港有金融集聚优势,海南主要搞离岸金融和创新;香港有产业支撑做转口贸易,海南没这个条件。

海南从建省到现在,经历了经济特区、国际旅游岛、自贸区,现在到自贸港,每一次都是大跨越。

自贸港覆盖海南全省

据官方消息,自贸港的面积涵盖了海南岛全岛,总面积达到了3.5万多平方公里以后海南岛不仅仅是个旅游胜地了,它还将成为一个国际贸易、投资、金融、航运的超级枢纽。

自贸港的建设将带来大量的就业机会。这么多企业、这么多产业要进驻自贸港,到时候,不管是高级白领还是普通工人,都有机会在家门口找到一份好工作。这些工作可不仅仅是收入高,更重要的是,它们能让你接触到最前沿的技术、最先进的管理理念,让你的职业生涯更上一层楼。

游戏规则,是所有故事的起点

想象一下,海南岛被两道看不见的“墙”重新定义了。第一道墙朝向世界,叫“一线”。它像一道巨大的闸门,对绝大多数境外商品彻底敞开。封关后,能享受零关税待遇的商品种类,将从一千多种暴增到六千多种。货物可以像水一样,几乎毫无阻力地流进来。

但对人,这道墙依然是国境线,外国人进来还得办签证。第二道墙则朝向内地,叫“二线”。这道墙有趣得多,它对人几乎是透明的。你我从内地去海南,或者从海南回内地,跟现在一模一样,刷个身份证就走,无感通行。

可它对货物却是个“智能过滤器”。从海南本岛生产的商品(除非经过深度加工,增值超过30%),一旦想进入内地市场,对不起,请按“进口”来办,该交的税一分不能少。

一放一管,一张一弛。这套玩法,专业上叫“境内关外”,说白了,就是在中国境内,划出了一块施行“国际规则”的特殊区域。

看不见的磁场,正在吸附未来

光有规则的空壳子还不够,得有引力,才能让这个新世界热闹起来。海南正在构建一个强大的引力场,吸附那些最宝贵的生产要素。

在内地,企业所得税普遍是25%,但在海南的鼓励类产业清单里,这个数字被砍到了15%。这10个点的差距,足以改变一家企业的全球布局,让无数账本被重新计算。

那些高端紧缺人才,个人所得税超过15%的部分,直接免掉。这意味着,一个年薪百万的精英,在这里能比在别处多留下十几万的真金白银。这比任何华丽的口号都更能打动人心。

政策的核心指向“自由便利”,不仅是钱的自由,更是数据的自由。海南正在建设国际海底光缆,试点国际互联网数据交互。这些看似遥远的基础设施,其实是在为未来的数字经济、离岸金融铺设血脉,让最前沿的商业模式在这里有生长的土壤。

旧的肌体正在退去,新的心脏开始搏动

过去的海南,标签很清晰:旅游、房地产、热带农业。经济体量在全国并不算亮眼,七千多亿的GDP,一千万的人口,人均产出甚至不如许多内陆省会。

基于规则优势,现代服务业(国际贸易、金融、物流)成了新的大脑和神经。基于数据流动,高新技术产业(数字经济、生物医药、新材料)成了坚实的骨骼。而传统的旅游和农业,也在消费升级和科技赋能下,迭代为更高级的形态。

更让人兴奋的,是那些未来的“胚胎”——深海科技、商业航天、现代种业。它们是海南写给未来的科幻小说,也是这片土地想象力的天花板。

它不是下一个谁,它只是第一个自己

海南与香港,更像是一场二重奏,而非擂台赛。

香港是成熟的国际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是连接中国与世界的“全能中场”,经验老道,网络密布。海南的定位则是“国家重要对外开放门户”,更侧重于打造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在金融上则巧妙地切入离岸业务,形成错位。

两者是互补,共同构成了中国对外开放的双保险。在全球化遭遇逆风、地缘政治日益复杂的今天,高调推进海南自贸港,本身就是一种宣言。它在告诉世界,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

这步棋,既借鉴了全球成功自贸港的经验,更承载着探索中国特色开放新路径的使命。

信息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25

标签:财经   历史性   时刻   海南   香港   海南岛   内地   国际旅游   中国   未来   自由   金融   对外开放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