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库克时代的苹果,外界总爱拿“吃老本”说事儿。但细数下来,从Apple Watch到AirPods,从Vision Pro到CarPlay,库克主导的硬件创新可不少。
更别说iPad家族的mini、air、pro产品线,手机端的5c、SE、plus、Pro、Max等机型——这些看似“小打小闹”的调整,实则撑起了苹果市值,在库克在任期间这14年翻10倍、营收利润暴涨七八倍的商业奇迹。

可最近几年,库克在iPhone上的三次“创新实验”却栽了跟头。第一次是2020年推出的iPhone 12 mini,5.4英寸小屏设计本想吸引怀旧用户,结果销量惨淡,只出到第二代就被放弃。
iPhone 14系列干脆彻底砍掉mini产品线。第二次是2022年顶着争议上马的iPhone 14 Plus,6.7英寸大屏本想复制Max的成功,结果用户不买账,14、15、16三代Plus机型均“叫好不叫座”,2025年直接被取消。

第三次是主打轻薄的iPhone Air,续航短、拍照差、音效弱,高价低配的定位让消费者望而却步,首代就遇冷,按苹果惯例至少还会推二代,但若持续无人问津,大概率重蹈mini覆辙,2年就会放弃。

小屏、大屏、轻薄,这三个看似合理的探索方向为何接连失败?核心问题在于用户需求与产品定位的错位。
小屏党固然存在,但市场容量有限;大屏用户已有Max版本覆盖,Plus的“冗余感”难以消除;轻薄机型则因牺牲核心体验(如续航、拍照)而失去竞争力。更关键的是,这些调整更多是“微创新”而非颠覆性突破,难以激发大规模换机欲望。

反观库克早期的成功案例——Apple Watch从“饰品”转型为“健康神器”,AirPods以无缝连接定义无线耳机标准,CarPlay用生态绑定汽车行业——无不抓住用户真实痛点。而近年iPhone的三次失败尝试,恰恰说明当创新脱离实际需求时,再精妙的“微调”也难获认可。
如今,苹果似乎又回到“标准版+Pro+Max”的经典组合,但库克是否会继续探索新方向?比如折叠屏、AI硬件,或是更彻底的形态革新?这需要时间验证。但至少,小、大、薄的三次失败已给苹果敲响警钟:创新不是为变而变,而是要真正解决用户的未满足需求。
毕竟,库克时代的苹果,既需要保持乔布斯时代的颠覆基因,也要学会在“试错—调整”中找到平衡点。毕竟,市值翻十倍的故事,从来不是靠“吃老本”写就的。
更新时间:2025-11-1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