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觉得身体沉、没力气?或是气虚在作祟!3个习惯帮你改善

不少人常会有这样的感受:明明前一晚睡得不算晚,可第二天醒来依旧觉得浑身沉重,像被什么东西裹着似的,提不起劲;上几层楼梯就气喘吁吁,比同龄人更容易觉得累;天气稍微凉一点,就比别人更怕冷,手脚也总有些冰凉。如果你也有这些情况,别简单归结为 “最近没休息好” 或 “年纪大了就这样”,这很可能是中医里常说的 “气虚” 在悄悄影响着你的身体状态。

说起 “气虚”,其实在古代就有相关的认知和记载。《黄帝内经》中虽未直接提及 “气虚” 二字,但其中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的说法,就蕴含着对人体 “气” 的重要性的认知,这里的 “正气” 便包含了 “气” 的正常生理功能。而到了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对气虚导致的各类病症及调理思路已有了更具体的阐述。中医认为,“气” 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就像汽车的动力燃料,一旦 “气” 不足,身体这部 “机器” 运转起来自然就会显得吃力,各种不适也就随之而来。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气虚呢?这和我们的生活习惯有着密切的关系。长期过度劳累,不管是体力上的透支,还是脑力上的持续消耗,都会不断耗损身体里的 “气”;饮食不规律,经常饥一顿饱一顿,或者挑食偏食,导致营养摄入不足,身体无法合成足够的 “气”;还有长期处于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中,也会影响 “气” 的生成和运行。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就容易让 “气虚” 找上门来。

不过大家也不用过于担心,气虚并非无法改善,通过调整日常习惯,就能帮助身体逐渐恢复 “气” 的充盈。

第一个习惯是学会 “慢下来”,给身体养气的时间。现在很多人生活节奏快,总想着多做些事,恨不得把一天 24 小时都填满。但长期如此,身体得不到充分休息,“气” 就会持续消耗。不妨试着在生活中适当放慢节奏,比如每天留出半小时到一小时的时间,什么都不做,只是安静地坐着或躺着,让身体和大脑都能得到放松。也可以尝试打打太极拳、做做八段锦,这些运动节奏舒缓,能帮助调节呼吸,促进 “气” 的运行,而且不会给身体带来过大负担,坚持下来,会慢慢感觉到身体的疲惫感在减轻。

第二个习惯是注重饮食调理,为身体 “加气”。中医有 “药食同源” 的说法,很多常见的食材都有补气的作用。比如小米、山药、南瓜、鸡肉、牛肉等,日常可以多把这些食材搭配到三餐中。像用小米和山药一起熬粥,早上喝上一碗,温暖又养胃,还能帮助补气;平时炒菜时,适量选用鸡肉、牛肉,既能补充蛋白质,也对改善气虚有益。不过要注意,饮食调理讲究循序渐进,不能期望吃几次就能有明显效果,长期坚持才能看到改变。同时,要尽量避免过多食用生冷、油腻的食物,这些食物容易损伤脾胃功能,而脾胃是生成 “气” 的重要器官,脾胃功能受损,“气” 的生成自然会受到影响。

第三个习惯是关注呼吸,学会 “养气”。呼吸是 “气” 进出身体的重要途径,正确的呼吸方式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吸收外界的 “清气”,促进体内 “浊气” 的排出。很多人平时呼吸比较浅,只是用到了胸腔的部分空间,这样吸入的氧气有限,也不利于 “气” 的交换。可以试着练习腹式呼吸,平躺在床上或舒适地坐着,慢慢地吸气,让腹部像气球一样鼓起来,然后再慢慢地呼气,让腹部瘪下去,每次练习 5 - 10 分钟。这种呼吸方式能让肺部得到更充分的扩张,有助于改善肺部功能,进而帮助身体更好地 “养气”。在工作间隙、散步时,都可以随时练习,久而久之,呼吸会变得更顺畅,身体也会感觉更有活力。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每个人的体质不同,气虚的程度和表现也会有所差异,改善气虚的过程也会因人而异。上述这 3 个习惯,更多的是帮助大家从日常生活入手,为身体创造一个有利于 “气” 生成和运行的环境。如果身体不适的症状比较明显,或者尝试调整习惯后改善效果不佳,建议及时咨询专业的中医师,根据自身情况进行更有针对性的调理。

健康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改善气虚也需要耐心和坚持。只要我们在生活中多关注身体发出的信号,积极调整生活方式,就能慢慢远离身体沉、没力气的困扰,让身体重新焕发出应有的活力。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06

标签:养生   力气   身体   习惯   呼吸   脾胃   补气   山药   肺部   中医   饮食   功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