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辛弃疾笔下这轮明月,照过唐宋的亭台楼阁,后天晚上又要照亮无数张团聚的饭桌。中秋不只是日历上那个红色圆圈,是刻在我们中国人骨子里的仪式感。作为在平台分享美食的菜卫卫,我发现年轻人现在分两种:一种早早开始选月饼、买螃蟹。另一种直到节前三天才匆忙下单。其实中秋这天的讲究,真不是临时抱佛脚这么简单。
接下来,菜卫卫不跟大家聊那些老生常谈,就说说明后天的中秋节,必须要做的三件事和千万别踩的三个坑。这些内容是我走访多地的民俗老师傅,总结出来的经验,保证让大家中秋节过得有滋有味又有谱。
三要做
第一做:团圆饭里要有“二圆”
明天做饭记住这个口诀:圆鱼圆肉。头样是整鱼,必须全须全尾地摆在桌子中央。杭州当地老师傅教我一个诀窍:选鱼要挑两斤半的鳜鱼,上锅蒸之前要在鱼背上划三刀,这叫做“月满三刀”,寓意着事业、家庭、健康三大圆满。第二样是肉圆,用七分瘦三分肥的前腿肉,摔打三十六下让肉馅上劲,老一辈说这对应着一年三百六十天的顺遂。
第二做:月饼要切十字刀
大家肯定要说切月饼谁不会?但为什么有人切出来的月饼全家抢着吃,有人切的就总剩半盘?关键在“十字分圆”法。拿五仁月饼举例,要先竖着切一刀,再把月饼转九十度横切一刀,这样切出来的四块月饼,每块馅料分布都均匀。在苏州观前街见过老师傅演示,他切月饼时还要念“一刀分福福满园,二刀分寿寿延年”。特别是家里有老人的,切记不能把月饼乱切成碎块,这不只是美观问题,更关系到全家分福的寓意。剩下的月饼盒子别扔,可以做成收纳盒,既环保又讨喜。
第三做,厨房要留“月光盏”
这个习俗现在九零后可能都没听过,后天晚上祭月后,记得在厨房窗台留三盏酒。不是随便什么酒都行,要选家里长辈常喝的粮食酒。我婆婆每年都用她泡了五年的枸杞酒,她说灶王爷这天会带着月宫仙子来尝人间烟火,留的酒好了,来年厨房总是飘香。这个月我特意问了山西、广东、东北的几位老人,发现各地留的酒不同但道理相通,要用圆肚瓷瓶,倒酒七分满,摆在窗户东南角。
说完了要做的三件事,这三件千万不能做的事你更得记牢:
第一不做:梨子不能上供桌
明天再馋也别用梨子祭月,特别是水晶梨、丰水梨这些名字听起来吉利的。民俗专家告诉我,从音韵学来说,“梨”与“离”同音,中秋讲究团圆圆满,这类带分离意象的水果都不能出现。同样的,石榴虽然籽多象征多子,但因为成熟后果实会裂开,在有些地方也被视为不吉。
第二不做:月亮未升不动筷
现在年轻人习惯六点就开饭,但中秋节当天这顿团圆饭必须等到月亮爬过屋檐。为什么要等?老话说“月照餐盘,福满饭碗”。上个月我整理资料时发现,清代《帝京景物略》里就记载了“候月而食”的习俗。实践起来很简单:在阳台摆张桌子,等月光能照到三个菜时再动筷子。现代住在高楼的朋友可以这样调整:看到月亮从对面楼顶露出正脸就开始布菜。
第三不做:剩菜不过子时
很多人家会留着剩菜第二天吃,但中秋夜的剩菜有个特殊规矩,那就是晚上十一点前必须处理完。这不是迷信,有科学依据。明天你家餐桌肯定大鱼大肉,初秋天气食物容易变质。更重要的是民俗讲究“辞旧迎新”,月亮最圆的时候正好除旧更新。我每年都会准备几个保鲜盒,在十点前把能留的菜分装冷藏,不能留的及时处理。
更新时间:2025-10-0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