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馥莉辞职引发娃哈哈地震:商标权纠纷成导火索,双输局面难避免

作者 | 十三妹

宗馥莉辞职,许思敏接任。

短短一个月,娃哈哈就完成了权力过渡。

这意味着娃哈哈从此不姓宗,宗馥莉在娃哈哈只剩下一个身份,那就是第二股东。

知情人士透露,宗馥莉之所以决意辞去娃哈哈的一切职务,主要是因为商标权问题,准备启用新商标“娃小宗”,再造一个新的“娃哈哈”。

我更倾向于她与娃哈哈的割裂,最终将是一个双输的局面。对于娃哈哈来说,渠道与加工全被宏胜系掏空,除了娃哈哈一个牌子,就剩下一个空壳。

而对于宗馥莉来说,失去了父亲的加持,以及国资背景的站台,能不能延续娃哈哈的市场神话,也是个未知数。希望这位大小姐能成功,但脱离时代的成功很难。

宗馥莉的辞职,表面看是个人选择,实则是股权结构、管理理念和家族纠纷三大矛盾激化的必然结果。杭州上城区国资持股46%,宗馥莉个人持股29.4%,职工持股会持股24.6%。

这种制衡格局意味着,没有任何一方能单独决定“娃哈哈”商标的使用。商标使用的合规性成为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根据规定,“娃哈哈”商标的使用须获得集团全体股东的一致同意。

而据知情人士透露,宗馥莉辞职正是因为商标使用“不合规”。管理理念上,宗馥莉与父亲宗庆后存在天壤之别。宗庆后时代奉行“家文化”,注重人情与稳定。受过西方教育的宗馥莉信奉制度与效率,上任后迅速替换父亲时代的中高层,推行激进改革。

家族内部的纠纷更是让问题雪上加霜。2025年,宗庆后与杜建英所生的三名子女和宗馥莉就21亿美元离岸信托的归属爆发矛盾。香港高等法院裁定冻结该资产,禁止宗馥莉转移或抵押。随后宗馥莉申诉也被高院驳回。

在短短一年多时间内,宗馥莉动作频频,确实试图大力改革娃哈哈。她推动以标准化、流程化、数字化为核心的现代化企业管理模式。对内改革组织体系,劝退或调整多位“老人”;对外大幅度改革经销商体系,削减未达标的经销商。

这些改革措施引发了强烈反弹。她被指将娃哈哈集团的资源不断向自己的宏胜系转移,从销售团队开始,各部门员工被要求改签合同至宏胜,并取消干股分红。这引发了员工的强烈反弹并成立维权委员会,至今还在打官司。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宗馥莉是在业绩表现亮眼的情况下“被迫下课”。2024年,娃哈哈全国饮料销售净收入同比增长53%,创下娃哈哈创立以来的最高增速。2025年一季度整体销售净收入增速保持在30%以上。

辞职后的宗馥莉,已将全部精力转向自己实际控制的“宏胜系”企业,并全力押注自有品牌“娃小宗”。自9月份以来,一场声势浩大的“去娃哈哈化”更名运动正在各地上演。多地工厂主体变更到宏胜系。

今年5月,宏胜申请了多个涵盖不同领域的“娃小宗”商标以及类似的“娃小哈”、“宗小哈”等商标。然而,新品牌的前景并不乐观。网友普遍吐槽“娃小宗”名称拗口且有“山寨感”。

随着宗馥莉的离开,娃哈哈的未来也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阴影。娃哈哈的品牌价值高达911.87亿元。而如今,宗馥莉不得不放弃这个金字招牌,从零开始打造“娃小宗”。

内部人士分析,娃哈哈面临的控制权与治理危机、品牌使用与传承危机、家族法律危机以及市场竞争危机,任何一个处理不当,都可能导致这个饮料帝国的崩溃。

经销商体系的动荡更是直接动摇娃哈哈的根基。宗庆后时代建立的联销体模式,通过经销商保证金制度实现48小时全国铺货。

而宗馥莉的渠道改革已导致3000余家中小经销商退出。短短一年,这个曾承载一代人记忆的品牌,前途变得扑朔迷离。

宗馥莉曾公开表示:"不想做继承者,更想做拥有者"。

但她终究,还是离不开那个宗字。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13

标签:财经   娃哈哈   商标权   导火索   纠纷   局面   商标   经销商   危机   时代   净收入   父亲   人士   体系   家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