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大禹的副手巴解,有人说这是从神话传说维度讲的吃蟹史,那么历史层面上咱们老祖宗是什么时候开始吃螃蟹的呢?今天咱们唠唠螃蟹。
清代 缂丝御题周文矩大禹治水图轴(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实际上,早在大禹治水时代之前,古人就已经开始吃螃蟹了,根据现有考古发现,上海青浦崧泽与浙江余杭良渚等新石器时代遗址中曾出土大量河蟹蟹壳,然而,新时期时代的人吃饭不讲究啊,螃蟹凑合啃巴啃巴就得了,毕竟那会儿还不讲礼制。
到了周代,举国上下无不尚礼,全都是讲究人儿。
凡其死生鲜薨之物,以共王之膳,与其荐羞之物,及后世子之膳羞。共祭祀之好羞,共丧纪之庶羞,宾客之禽献。
——《周礼·天官·庖人》
这段话里边的“好羞”便是指蟹,汉代郑玄作注:“谓四时所为膳食,若荆州之酢鱼,青州之蟹胥。”
“蟹胥”就是蟹酱,“青州之蟹胥”就是青州的蟹酱。古代青州有海,大体位置在泰山以东到渤海之间,用这里出产的螃蟹,连壳带肉捣碎了做酱,螃蟹肚子里有蟹黄啊,油分大,用它调味可以增加食物的鲜美,大概类似现如今的味精、鸡精,不过人家是纯天然,高级调料。
清代 白玉双蟹
故宫博物院藏
汉代吃蟹更邪乎。
善苑国尝贡一蟹,长九尺,有百足四螯,因名百足蟹。煮其壳胜于黄胶,亦谓之螯胶,胜凤喙之胶也。
——东汉郭宪《汉武洞冥记》
说是西域诸国之一的善苑国向汉武帝进贡过一只九尺大蟹,百足四螯,其壳煮后出胶,比用凤凰喙熬出的续弦胶还厉害。
上海自然博物馆收藏的雄性甘氏巨螯蟹标本
该物种已发现的最大个体,体重19千克,其两侧螯足展开长达3.8米,相当于一辆小汽车的长度,所以……善苑国向汉武帝进贡的九尺大蟹是不是它呢
怎么的?您认为西域不产螃蟹?现如今新疆都能搞海鲜养殖,顺藤摸瓜,这事儿看来早有渊源。不过,从中也可见一斑,汉代人吃螃蟹只不过就是用白水煮煮,未见得稀奇。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十六团新开岭镇的青蟹养殖基地
魏晋时期,虽兵荒马乱,但人们精神自由,咱们老说魏晋风骨、魏晋风流,那会儿属实出了不少吃蟹名流。
得酒满数百斛船,四时甘味置两头,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拍浮酒池中,便足了一生矣。
——唐代房玄龄等《晋书·毕卓传》
东晋名士毕卓可谓食蟹老饕,同时嗜酒如命,他曾经说过,给自己一艘装满美酒的船,再装上四时甘味,左手举蟹螯,右手端酒壶,一口酒一口蟹,何其逍遥,这辈子值了!
明早期 剔红竹林七贤图倭角长方盒
观复博物馆藏
要说在吃法方面上一个档次的,得说北魏时期的贾思勰,他的《齐民要术》里记载了不少种做蟹的方法,蒸、炸、醉这些都属于常规吃法,贾公特推出“藏蟹法”,也就是“糖蟹”。
直至唐代,螃蟹更是被吃出了花样。
唐代“烧尾宴”(为士子登科或官位升迁而举行的宴会)上有一道“金银夹花平截”,做法是“剔蟹细碎卷”,即将煮熟的蟹肉卷入薄饼皮中,切成小段,这菜多横啊!螃蟹卷饼!
这么霸气的吃食,老靠打游击似的捞野生螃蟹肯定不行,于是,唐代之后,螃蟹的养殖与烹饪逐渐专业化,到了五代时期,吴越钱氏安排“蟹户”专门从事螃蟹养殖。
至宋代更是出现了螃蟹领域的“专著”——北宋傅肱写的《蟹谱》,全书共分总论、上篇、下篇及纪赋咏四个部分,堪称研究螃蟹的奠基之作;再之后还有南宋高似孙的《蟹略》,蟹文化可谓大行其道。当然,光研究理论谁吃得饱啊?当时的螃蟹吃法也很风雅,橙子里塞上蟹肉制成“蟹酿橙”,蟹鲜,橙甜,相得益彰。
清代抄本影印版 《蟹略》书影
中国国家图书馆
都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螃蟹要吃得精细,还得有成套的家伙事儿,明代,江南文人发明了“蟹八件”——吃蟹的顶配工具,最初分为锤(腰圆锤)、镦(小方桌)、钳(镊子)、铲(长柄斧)、匙(调羹)、叉(长柄叉)、刮(刮片)、针(后来被剪刀代替),一顿敲打剃刮下来,吃完的蟹壳干干净净,还能拼凑成整蟹模样,有趣解闷儿又雅致。
钱仓水《中华蟹史》蟹八件
大明朝最有趣的人张岱,身上集齐“吃喝玩乐”四大属性,成立“蟹会”,亲任会长,每每蟹肥之时便组织大家饮酒、品蟹、赏菊。
清乾隆年间,宫苑禁地圆明园东谐奇趣螺蛳楼水沟旁甚至发生太监为争螃蟹斗殴致死的命案……
圆明园二十景铜版画之谐奇趣北面
美国纽约公共图书馆藏
小小一只“无肠君”,真真魅力无穷。
正所谓:
千年横行客,今朝宴席珍。
若问谁解味,自是干饭人。
您还有什么关于螃蟹的事儿想了解,比如上面咱一笔带过的圆明园争蟹案,再比如螃蟹的文化意象,又或是螃蟹的生物学知识,都欢迎您在评论区留言,咱下回分解。
更新时间:2025-10-1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