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周涛提议将毛主席遗体埋在塔克拉玛干,这个提议妥不妥?

2008 年,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协会议上,政协委员周涛突然抛出了一个惊掉大家下巴的提议,那就是把塔克拉玛干沙漠建成世界上最大的土葬公墓。

更离谱的是,周涛还提议,将毛主席遗体埋在塔克拉玛干,这个提议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毛主席对于中国的意义那可是非凡的,他带领中国人民经过长期的革命斗争,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创建了新中国。

毛主席逝世后,遗体安放在北京毛主席纪念堂,每天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甚至是全球各地的民众前去瞻仰缅怀。

所以周涛这个提议一出来,立马就有人说他“大逆不道”。陈丹青说他的提议是个“卑鄙畸形的发财梦”,朱大可同样说“塔克拉玛干狂想曲”,是“发财丑闻”。

且不说要把塔克拉玛干建成公墓在工程实施上会面临巨大的挑战,单从情感方面,毛主席遗体的安置那可是关乎全体中国人民的情感寄托,北京毛主席纪念堂早已成为人们缅怀伟人的重要场所。

而且在转移过程中,毛主席的遗体势必会受到不可逆转的损害。

沙漠公墓?

1976年9月9日,这是一个让全体中国人悲痛万分的日子,毛泽东主与世长辞。在哀伤之余,如何安排主席的身后事,成了中央最紧要的事情。

说起来,毛主席生前可是积极倡导火葬的,他还是当时第一个签字表示逝世后遗体要火化的领导人。

当时中央初步决定先妥善保护毛主席的遗体,让各界人士先前来吊唁瞻仰。 所以一开始对遗体的保护,主要是为了满足这15天追悼活动的需要。

于是负责遗体保护的医务人员,也就先做了些一般性的处理,目的就是简单防止遗体腐烂。

但是在追悼活动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时候,中央经过慎重考虑,最终还是决定要永久保护毛主席的遗体,而且还要专门建立一个毛主席纪念堂,用来存放毛主席的遗体,也为了供人们永久性地瞻仰毛主席。

从那以后,毛主席纪念堂就成了全国人民缅怀伟人的圣地。直到今天,毛主席的遗体依然安放在那里,截止今天,也快有50年了。

可谁能想到,在2008年,竟然发生了一件让人惊奇的事情。政协委员周涛,他在会议上提出了一个建议。

他提议把塔克拉玛干沙漠建成土葬公墓,然后把毛主席的遗体埋到那里,众所周知,塔克拉玛干沙漠位于新疆南疆的塔里木盆地中心,是中国最大的沙漠。

沙漠环境自然是恶劣的,干旱,风沙又大,还人迹罕至。瑞典那位探险家斯文・赫定,直接给它贴上了 “死亡之海” 的标签。

就是这么一片让人敬畏的沙漠,在政协委员周涛的脑海里,却有了一个超奇幻的未来规划。

他竟然提议把塔克拉玛干沙漠建成一座全球公墓,而且这公墓的规划那叫一个宏大。

周涛构想,要把这公墓按照世界五大洲来划分,分别设置亚洲区,欧洲区,非洲区,大洋洲区和美洲区,还说要向世界上每一位公民敞开大门,不分国家,也不分种族。

如何规划沙漠,是人们一直以来的都在构想的课题,但是要把沙漠变成公墓,还真是一个特别的构想。

但这想法虽美好,实现起来可太难了。周涛自己也清楚,这么一项超级巨大的工程,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沙漠面积大,想要开发这里,就必须有足够的财力支持,而且还得有联合国的支持,还得有实力超强,眼光独到的公司投资,甚至还得进行国际招标,最好能得到联合国的支持。

粗略估算,这异想天开的项目投资没有数百亿元根本拿不下来。

所以对于这么一个听起来有点 “天方夜谭” 的提议,当时在会议上,时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协秘书长的巴代就站出来反对,他说这只是周涛个人的意见,新疆当地政府并没有作为提案正式提出,也不打算付出实际的行动。

说起毛主席的遗体如何存放,当年这些技术人员可是想破了脑袋,付出了非常多的时间和精力,才把毛主席的遗体完好的保存了下来。

毛主席遗体保护的艰难过程

1976 年 9 月 18 日,追悼会圆满结束后,中央暂时把毛主席的遗体转移到了一个神秘的代号叫 “769” 的地方。

这之后,难题就来了,遗体保护工作到底要怎么开展?于是中央立马调集了一大批专家,成立了 “遗体保护组”。

一开始,大家想到了液态保存法。这在当时的世界上算是最普通,也是最常用的手段了,医学院校里那些尸体和标本,都是靠这招保存。

但是液态保存并不符合中央的要求,要知道,保存毛主席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人们能够瞻仰毛主席的遗容,如果泡在液体里,那就和标本别无二致了,别说中央,老百姓也不会接受这样的方式。

于是第二个方案诞生了,那就是气态保存法。这方法的好处是,遗体看起来自然,栩栩如生,就像睡着了一样。

但是,它也有个大难题,就是防干保水。在气态环境下,遗体很容易变干变形,还会变色,一旦出现这些问题,那可就无法挽回了。

而且毛主席的遗体是要长期保存的,虽说每时每刻都不可避免地在发生细微变化,但这种变化要尽量延迟。

时间段,任务重,在经过多个方案的研讨之后,最后大家灵机一动,借鉴军事上绘制地形图的等高线原理,想出了巧妙的办法。

经过无数次的讨论和研究,遗体保护最终采用了气态和液态相结合的原则。为了配合这套原则,纪念堂专门打造了一套安全可靠的升降系统。

当然,这个升降系统也是有难度的,而且还需要搭配一个密封的水晶棺。但是,即便是当时世界上最好的水晶棺,也无法做到纯度非常高,而且能起到防腐效果。最终中央决定,要收集材料,自己打造出一个水晶棺。

很快,北京六零八厂很快就接到了这个任务。得知是要给毛主席造水晶棺,大家都干劲十足,打起了十分的精神来对待。

设计室几乎整夜灯火通明,在设计水晶棺的方案。

同一时间,车间里的老师傅们趁着设计师赶方案的时间,也麻溜地把设备整修得焕然一新,随时准备开干。

设计师在通宵达旦,推翻了无数设计稿之后,终于敲定了水晶棺的设计稿,但是,这才是第一步,接下来才是困难的开始。

首先就是材料的问题,中国的天然水晶矿产并不多,想要制造出通透,上乘质量的水晶棺,必须要用优质的一级水晶才行。但是一级水晶在中国更稀缺,能找的最大块的也就只有 30 - 40 公分长。

但是水晶棺的长度得达到 2 米,能找到的水晶根本达不到要求,只能熔炼材料,然后再加工。

当时,设计师也想过另辟蹊径,用人造水晶,也就是石英玻璃。但由于国内技术有限,没有这么大的熔炼炉,同样也造不出长达 2 米长的板材。

但是,为了给毛主席打造出完美的水晶棺,工程师还是排除万难,最终还是选择用优质天然的东海水晶做底料,熔炼成大型石英玻璃板材。

而这个工程,也不是仅凭六零五厂一家能够完成的,还得找技术强的玻璃厂携手完成。

整个熔炼过程也是非常困难的,毛主席的水晶棺的一面水晶大板就是2 米长,1 米宽,但是由于国内没有大熔炉,只能烧成20 公分的玻璃方块,然后拼接。

但是,整个水晶棺几乎看不出来任何的拼接痕迹,这在当时,可是费了不少功夫。

这写焊接的重任,全都是由一个叫石维成的老技工完成的,而要完成焊接,还不能看出痕迹,就必须要在水晶板熔化的一瞬间完成焊接。

但是要知道,水晶熔点超过 2000℃,当时的石维成即便是戴着厚厚的金属防护服,但是被烤的,在焊接过程中,为了不受伤,他双脚都泡在水里,旁边还得专人往他身上浇水降温。

事实证明,一切的辛劳都是值得的,中国人在打造水晶棺这件事上,有创造了一个全世界无法超越的奇迹,那就是石英粉纯度达到99.9999%!

水晶棺造好之后,专家们开始实施计划,但是因为水晶棺里温度低,水分多了就会结雾,影响大家瞻仰。

所以最终决定采取干湿结合的办法,不裸露在外的地方实际上处于液态环境,只有面部处于气态环境。

等瞻仰结束,遗体就降到地下保护间一个特殊密闭的容器里,在这儿给遗体补充更多水分。

不过这个方法也是在不断完善和改良的,直到今天,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专家们也仍旧每年开展讨论会,只为了能够提出更好的保护遗体的方案。

仅在保存毛主席遗体这件事上,中央和各界人士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才能够让毛主席的遗体得以完好的保存,毛主席纪念堂建成之后,短短十几年的时间,就迎来了2亿人多,这还只是2013年的数据。

而截止今日,毛主席纪念堂前,永远排着长龙,人们不远万里,披星戴月的排队,就为了看毛主席一眼。如果把毛主席遗体移到塔克拉玛干沙漠,那才是笑话。

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21

标签:塔克拉玛干   遗体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气态   纪念堂   液态   公墓   不妥   沙漠   水晶   中央   历史   周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