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看到一则视频,视频里,一位妈妈跪在文具店门口失声痛哭,说是自家13岁的孩子被店主冤枉偷东西,为了自证清白,孩子跳楼身亡,妈妈要求店主还自己已逝的孩子一个公道。
那么,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原来,事发当天,女孩进了文具店,工作人员不知怎么回事,一口咬定女孩偷了东西,他们不但扣留了女孩的书包、推搡言语攻击,还当着好多同学的面大声嚷嚷,说女孩是小偷,更强制扣留不让她离开。
女孩为了自证清白,选择了跳楼这种极端的方式。
这件事在网上引起了轩然大波,很多人都表示:能理解小女孩的感受,因为被冤枉的滋味实在是太难受了,那种如芒刺在背、如鲠在喉、有苦说不出、无法自证清白的无助感,真的太让人绝望了。
作为两个孩子的妈妈,我在心痛之余,想的更多的却是:孩子太傻了,为什么不向父母寻求帮助、通过他们帮自己找回公道,而是选了这样一种决绝的方式自证清白呢?
如果这个孩子懂一点法律知识、如果这个孩子抗压能力再强一点、如果她再具备一点自我保护意识,结局会不会不同?
网上的言论我不想过多评价,我只是替这个孩子感到惋惜,12、13岁,金钗之年、豆蔻年华,正是美丽鲜活的年龄,人生最美好的时刻才刚刚开始,而她却已经凋谢了。
说到这里,我不禁想起前不久身边发生的类似的案例,同样的境遇,那个孩子采用截然不同的方式机智应对、自证清白,不仅当场给自己找回了公道,还赢得了众人的称赞。
那天,我带孩子去超市,顺便给他添置一些文具。刚进超市就发现里面气氛紧张,收银台前,一个清瘦的女孩正和老板对峙。走近一看,才发现是孩子的同班同学。
只听超市老板开口就是:“你偷东西了。”
女孩立刻反驳:“你怎么证明是我偷的?有证据吗?”
超市老板恶狠狠地:“我看监控了,就是你偷的。”
女孩提高音量回击:“你有怀疑可以报警,我全力配合警察叔叔。”这一嗓子下去,周围的人都被吸引了过来。
眼看超市老板没什么反应,女孩说着:“你再不报警我走了。”她说着转身准备离开。
超市老板一个箭步挡住她,嘴里说着:“你不能走,我的东西还没找到,这样吧,你让我搜一下。”说着就准备上手。
“哎,非法搜身判3年,你再纠缠,我可以告你。”女孩大声道。
眼看女孩油盐不进,超市老板扯高了嗓子吼起来:“你这个小偷,偷了东西还不承认。”
就听女孩的声音又响起来:“侮辱诽谤再加3年,”看着超市老板高高举起的手掌,女孩再加了一句“故意伤害,最高可以判10年。最后问一句,你报不报警?你不报警我走了。”
说完,女孩转身昂首挺胸出了超市。留下一群大人满是赞叹,原本我还想,作为同学家长,我得帮她给家人打个电话来处理,这下根本用不着了。说实话,即使是我这个大人遇到这事,我也未必能像她一样。
后来,我特地和女孩的妈妈聊了一下这件事,这才知道,女孩的爸爸是律师,女孩很小的时候就受到爸爸的耳濡目染,对法律很感兴趣。
她也很喜欢阅读法律相关的书籍,女孩爸爸给她准备的专门给小学生看的《漫画民法典》和《法律启蒙书》,都快被她翻烂了,这点小事,她轻轻松松就能搞定。
经过近距离观看女孩处理被冤枉的事之后,我家孩子对女孩佩服得五体投地,感触也很深,盯着我给他也买了和女孩同款的法律书,选购过程中,我发现还有一本《漫画儿童心理》也很好,就一起入手了。
看了这套书后,我发现自家孩子身上有了很多喜人的变化,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有孩子的家庭可以对照看看。
首先,法律意识增强。
孩子奶奶是个炫娃狂魔,以前特别喜欢把孩子的各种照片分享到朋友圈和家族群。
看了这套书以后,孩子明确告诉奶奶,你以后不能这样做了。一方面侵犯我的肖像权和隐私权;另一方面,你的朋友圈没有加密,谁都能看,如果坏人从中获取到我的信息,把我拐走了怎么办?
一番话说的奶奶哑口无言,不但更改了朋友圈设置,也不晒孩子的照片了。
其次,自我保护意识增强。
以前,孩子遇到事情只会哭,看了这套书以后,他不但知道了不能掉入自证陷阱,而是“谁主张谁举证”,还懂得了如何取证、如何保留证据。
他也开始懂得识别简单的骗局,知道除了父母,无论是谁都不能勉强自己去做自己不愿意、不喜欢的事。
再次,法律意识增强。
孩子以前做事随心所欲,说他也不太听。自从看了这套法律书以后,他的法律意识也增强了很多,开始规范自己的行为了,比如:过马路要看红绿灯,公交车上懂得给老弱病残孕让座,孩子爸爸开车过马路,他还会不断提醒礼让行人……
随着法律知识的增加,孩子也变得更加知法守礼了。
每个孩子都是父母手心里的宝,除了吃饱穿暖,我们更应该做的就是增强孩子的法律意识,当孩子知法懂法,才会避免犯法,更知道如何用法律保护自己。家有小学生,赶紧给孩子准备一套吧。
更新时间:2025-08-0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