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强名单定了。意大利、巴西、波兰、日本、土耳其、美国、荷兰、法国,八个名字里,独独缺了世界排名第七的中国女排。更扎眼的是,她们是本届世锦赛唯一一支以小组第一身份出局的球队,也是世界前八中唯一掉队的。这问题就来了,小组赛能拿第一,到了淘汰赛怎么就突然没了脾气?
先看最后两张八强门票的争夺。美国对加拿大那场,开局还挺胶着,加拿大一度13-12领先。可没多久,失误像多米诺骨牌似的倒下来,美国趁机16-14反超,25-18拿下首局。后两局加拿大想追,可关键分上总差一口气,美国用两个25-21稳稳收了比赛。实力差距是明摆着,但美国那种“你追我就稳”的气场,恰恰是淘汰赛最需要的。
土耳其对斯洛文尼亚更惊险。首局斯洛文尼亚10-7领先,眼看要起势,突然卡轮被追平,拉锯到30-28才被土耳其拿下。次局土耳其发威,强发球冲得对方一传满天飞,25-13轻松拿捏。第三局斯洛文尼亚豁出去了,西拉发球轮轰出13-10,甚至连续救了四个赛点反超到25-24。可土耳其就是能在悬崖边站住,29-27锁胜。这种硬仗里的韧性,不是单靠技术能堆出来的。
再回头看中国女排。小组赛顺风顺水拿了第一,到了1/8决赛却没顶住。前国手刘晏含说有差距,不光是进攻和发球,更在“对方打得猛”的应对上。这话点到了痛处——小组赛的对手强度,跟淘汰赛根本不是一个量级。欧洲球队像土耳其、意大利,小组赛可能藏着掖着,到了淘汰赛突然把强度拉满,而我们的年轻队员,显然没准备好这种“变脸”。
球迷念叨朱婷,不是没道理。意甲赛场上,她屡屡救赛点、砍20+,状态摆在那儿。官方说“状态未达最佳”,可淘汰赛拼的不就是经验和关键分的硬实力?就像土耳其第三局那个29-27,靠的不是临时爆发,是老队员在高压下的稳定输出。我们的年轻队员敢打,但真到了生死时刻,缺个能一锤定音的“定海神针”。
更值得琢磨的是教练的应对。男篮亚洲杯上,郭士强一句“输了算我的”,让队员敢打敢拼。可这边,赛后总结只说“年轻、保守”,对技战术半个字不提。是没准备B计划,还是不敢承认问题?小组赛的战术打不通时,能不能像土耳其那样及时变阵?这些问号,比输球本身更让人揪心。
日本成了亚洲独苗,她们的八强对阵荷兰,实力不相上下。美国对土耳其、意大利对波兰、巴西对法国,哪场都不好打,但至少她们都站在了八强的舞台上。中国女排呢?只能在看台上琢磨,为什么小组赛的第一,成了淘汰赛的句号。
差距不是一天拉大的,也不是喊几句“女排精神”就能补上的。承认年轻队员需要成长,但更要明白,大赛机会丢一次就少一次。朱婷的争议也好,教练的战术也罢,本质上都是在问:我们到底准备好赢了吗?
答案,或许要等下一个四年。但现在能确定的是,八强里没有中国女排,这个冬天,有点冷。
(文中世锦赛八强名单、各场比赛比分及进程数据均来自国际排联官方赛事统计,球队世界排名援引国际排联2025年最新排名,前国手相关言论及球员表现描述参考赛事官方采访及权威体育媒体报道)
更新时间:2025-09-0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