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岁小女孩不知为何疯狂流鼻血,送医后被确诊白血病。
没想到罪魁祸首竟然是每天都会用的东西。
家长为了预防“病从口入”,从食物选材到烹饪调料样样把关,不料还是被“碗”给背刺。
一口一口将孩子喂到了医院。
好在央媒及时报道,这才避免了更多悲剧上演。
那么,这种被称为“夺命碗”的东西到底有什么特征,平日里又该如何分辨呢?
1岁正是孩子活泼爱动的年纪,可2016年却发生了一起令人揪心的事情,揭开了“夺命碗”的危害。当时小宝宝突然持续低烧、皮肤瘀斑等症状,并确诊为白血病,这个结果让全家都陷入了崩溃和悲伤之中。
在医生的建议下,家长开始排查家中的装修材料、玩具、食品等可能的致病因素,最终将怀疑的目光,聚焦在了孩子每天使用的仿瓷碗上。
据悉,这只碗是家长在街边市场购买的,因其造型卡通、耐摔防碎,成为了照顾孩子的“得力助手”。
然而经检测发现,当这只碗在盛装60℃以上的食物时,就会释放出超量的甲醛,其浓度远超国家食品安全标准。
甲醛作为国际公认的一级致癌物,长期接触是诱发儿童白血病的重要诱因之一。
而且儿童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对甲醛、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的代谢能力远弱于成人,即便长期低剂量接触,也会引发健康问题。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一定要警惕市面上的这三类“夺命碗”。
第一种就是劣质的仿瓷碗,堪称“慢性毒药”。
仿瓷碗,学名密胺餐具,因其手感类似陶瓷却不易破损,成为家庭、餐馆、幼儿园的常见选择。
合格的仿瓷碗由密胺树脂制成,这种材料是三聚氰胺与甲醛在高温高压下形成的稳定高分子化合物,正常使用时有害物质的溶出量极低。
但在实际生活中,一些厂家为了降低成本,会使用价格低廉的脲醛树脂替代密胺树脂。这种材料在温度超过80℃或接触酸性食物时,会大量释放甲醛和氨气。
2024 年,公益组织对电商平台销售的仿瓷餐具进行抽检,发现有的产品使用脲醛树脂替代密胺树脂,有的存在密胺树脂纯度不足导致的三聚氰胺超标问题,且多数为无规范产品标识。
如果长期使用这类餐具,甲醛则会通过食物进入人体,刺激黏膜系统,损害呼吸和消化系统,从而增加白血病、鼻咽癌等发病风险;而三聚氰胺的摄入则可能导致肾结石。
第二种就是釉上彩陶瓷碗,虽颜色鲜艳好看却藏着重金属隐患。
虽然陶瓷餐具本身具有很高的稳定性,但如果采用釉上彩工艺且质量不合格,就可能会变成“毒碗”。
陶瓷餐具的上色工艺主要分为釉上彩、釉中彩和釉下彩三种类型。
其中,釉上彩工艺是在烧制好的白瓷表面绘制图案,然后再经过600-900℃的低温烧制而成。
这种工艺不仅使得颜料中的铅、镉等重金属难以完全固定,而且图案直接暴露在餐具表面,与食物直接接触。当盛装高温、酸性或油性食物时,重金属便会加速析出并融入食物中。
2024年光明网的报道指出,街边摊贩和景区售卖的廉价彩色陶瓷碗,大多属于工艺不达标的釉上彩产品,重金属超标问题尤为严重。
长期摄入铅会损害儿童的神经系统发育,而镉则会对肾脏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第三种就是劣质的彩色玻璃杯,涂层滑落会释放有害物质。
随着渐变色“冰川杯”逐渐流行,很多人在购买时会优先选择彩色玻璃杯,但要是碰上劣质产品的话,同样会有潜在风险。
这类杯子通常采用电镀上色工艺,在玻璃表面涂抹有色涂层后,仅经过170-190℃的低温烘烤成型,导致涂层与玻璃本体结合松散,极易剥落。
当杯子盛装热水或酸性饮料时,涂层中的重金属就会迅速渗出。
除此之外,涂层剥落的细小颗粒可能会随着饮品被误食,如果长期积累下去,就会对肝脏、肾脏等器官造成损害。
另外特别提醒,这类廉价彩色玻璃杯的涂层稳定性极差,即使外观无明显破损,有害物质也可能持续释放。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分辨“夺命碗”就成了重中之重的事情,这三种方法值得大家借鉴。
首先查标识。
无论选购何种餐具,首先应检查产品标识是否齐全且规范,缺少标准编号的产品坚决不予购买。
彩色玻璃杯应标注玻璃材质类型及上色工艺,若仅标注“玻璃”而无具体说明,或标识模糊不清,很可能是劣质产品。
此外,生产日期、生产厂家、地址等信息不全的餐具,即使外观精美也应保持警惕。
其次看外观细节。仿瓷餐具若颜色异常鲜艳、表面有刺鼻气味,或存在变形、划痕、毛边等问题,很大程度上是不合格产品。
如果是陶瓷餐具的话,就得重点关注图案的位置,一般来说,内壁无图案的比有图案的更安全。
然后就得靠手感。陶瓷餐具用手触碰内壁,若图案处有明显粗糙感、凹凸感,或图案边缘有清晰分界,则为釉上彩产品;而釉中彩、釉下彩餐具内壁整体光滑,无明显触感差异。
所以大家可用钥匙等硬物轻刮图案,若轻易掉色或出现划痕,说明是劣质釉上彩,重金属析出风险极高。
至于仿瓷餐具手感,理应细腻均匀,若摸起来发脆、有颗粒感,或按压时出现轻微变形,可能是用脲醛树脂制成。
彩色玻璃杯可轻刮涂层,若能感觉到涂层厚度,或刮后有痕迹,需立即淘汰。
另外在使用过程中,大家还需注意:仿瓷餐具不能长时间盛放酸性、油性食物,理论上建议每半年更换一次。
而釉上彩陶瓷餐具应避免装滚烫的汤羹和醋、橙汁等酸性食物;彩色玻璃杯不适合长期盛装热水。
从央视315晚会曝光的案例及真实的患病家庭,这种“夺命碗”往往藏在鲜艳的色彩背后。
家长给孩子选餐具时,应摒弃“颜值优先”“耐摔就行”的误区,要把安全放在首位,一定记住,只有合格的餐具才是健康的保障!
更新时间:2025-10-0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