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如美国都妥协,欧盟竟想对中国稀土加税,中方送冯德莱恩两句话

在高科技领域,稀土就像是工业界的“维生素”,看不见、摸不着,但谁也离不开,新能源车、军工设备、AI芯片、绿色科技等,几乎所有尖端产业都得靠它打底。

而中国,恰好就是这个产业链里最不可替代的那个角色,占了全球60%的开采量,控制着近90%的精炼能力,可偏偏在这个节骨眼上,美国都退了一步的地方,欧盟却要迎头撞上来,说要对中国稀土加税。

这事儿一出,舆论哗然,中国没急,反倒是送了冯德莱恩两句话,话不多,但每个字都分量十足。

美国的先例

翻回几年前,中美贸易战打得火热,美国政府一度把关税玩得风生水起,什么都能加一点,但唯独对稀土,迟迟下不了手。

当时中国并没有明确把稀土作为反制武器,可光是“可能限制出口”这几个字,就足够让美国高科技圈和国防部打起了寒战。

原因很简单,美国自己的稀土产业链,实在太薄弱了,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的数据,美国几乎100%的高端稀土产品都依赖进口,而其中大头又来自中国。

你说想“去中国化”,那代价可不小,一是环保门槛高,二是技术门槛更高,三是投进去的钱和时间,少说得五到十年起步。

所以,尽管特朗普政府在嘴上强硬,但到头来还是优先保证了稀土进口的通道,不是怂,而是算账算得明白,对一个依赖度如此之高的国家来说,保住供应链,比面子重要得多。

美国的妥协,其实是现实主义的胜利,它没给中国“送礼”,也不是“屈服”,只是看清了一个事实:在关键资源面前,强国照样得掂量掂量自己的底牌,而这个选择,本该也给欧盟提个醒。

欧盟的焦虑

现在轮到欧盟出招了,他们计划对中国稀土产品加征关税,还有可能设定最低进口价,表面上看,是为了扶持本土产业,减少依赖,但稍微一琢磨,就发现这逻辑有点绕。

加税的直接后果,就是抬高进口成本,价格高了,用的人自然少了,供应链也就更紧张,这不是和保障供应安全的目标背道而驰吗?

更别说,欧盟自己的稀土项目进展慢得像蜗牛,比如瑞典的稀土矿,开采谈了好几年,环保审批还没过,投资也迟迟不到位。

再看整个欧盟,想在环保、社会接受度、资金投入这几方面同时开绿灯,难度不比登月小,这不是我说的,是连路透社都承认的现实,而这些困难,恰恰是中国用了几十年才逐个解决的。

更微妙的是,这波操作背后,其实有美国的影子,“去风险”战略听起来理性,实际操作却往往变成了“去中国化”。

欧盟在中美之间左右为难,结果往往不是选对了,而是选了一个看起来“政治正确”的方向,哪怕经济现实完全不支持。

这么看,欧盟的稀土加税,更像是一种焦虑下的冲动决定,以为加点税就能逼出本土能力,结果可能是打乱了自己本就脆弱的供应节奏,不是解药,更像是病急乱投医。

两句话不多,但够分量

面对欧盟的加税风声,中国没有立马翻脸,反而在与欧委会主席冯德莱恩会晤时,送出了两句话,话虽简短,但每个字都耐人寻味。

第一句是:“从建交到现在,这50年间遭遇了不少风浪,总体来说双方关系发展得不错……”这话不是空话,而是提醒欧方,大家有合作的基础,也经得起风浪,别一遇到问题就忘了初心。

第二句就更直接了:“希望欧方履行承诺,避免将经贸问题泛政治化、泛安全化,”这不是警告,而是点破当前欧盟政策的症结,你要是真为产业链安全着想,就该坐下来谈,而不是靠加税来“施压”。

更关键的是,中方并没有关上合作的大门,明确表示:“愿同欧方一道,秉持建交初心,加强团结协作,”也就是说,只要你欧盟愿意理性应对,中国也不想把稀土当作博弈工具。

这背后的潜台词很清楚:中国不怕对抗,但更愿意合作,你要讲道理,我就陪你谈;你要搞对抗,那就看你能扛多久。

尤其是在中欧每年7800多亿美元的贸易额面前,谁都知道,掉链子的成本,谁都承担不起。

稀土这事,说穿了就是一场现实与焦虑的较量,美国已经用自己的经历做了示范:面对关键资源,妥协不是示弱,是务实,但欧盟眼下却像是反着来,拿着加税当武器,却没看清自己手里的牌。

问题的关键,从来不是有没有矛盾,而是怎么处理矛盾,中国提出的“求同存异”,听起来温和,其实是最管用的办法,讲道理、谈合作、补短板,这才是解决稀土依赖的正路。

欧盟现在站在一个十字路口:要么走理性路线,跟中国坐下来好好谈,搞清楚什么能做、什么别碰;要么继续被内部焦虑和外部压力牵着走,在“泛安全化”的路上越走越远。

如果真以为加税能治好依赖,那可能是误把“止疼药”当成“治本药”,问题不但解决不了,还可能伤了自己最重要的供应链。

中方的两句话已经说得够明白:合作永远有空间,但前提是不要越界,这不是威胁,而是提醒,如果欧盟真想从稀土难题中突围,那答案其实不难,放下偏见,回到对话桌上,比什么加税、封锁都更靠谱。

稀土不是武器,却足以左右全球科技的命脉,美国已经学会在现实面前低头,而欧盟还在幻想用加税“治病”,中国的回应没有火气,只有分寸。

这场博弈的结果,不取决于谁喊得更响,而看谁更懂得算账,中欧之间,是合作共赢,还是双输对抗,答案,欧盟自己选。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27

标签:财经   国都   稀土   中方   中国   欧盟   美国   中欧   焦虑   产业链   中美   现实   关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