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报道,富士康要求中国大陆员工从印度撤离

|赵公子

编辑|赵公子

图源网络

前言

卸磨杀驴的滋味,如今郭台铭也算是尝到了!

时间倒回到2019年,富士康掌门人郭台铭踌躇满志地站在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的土地上,身后是刚刚奠基的新工厂。

那个时候的他或许永远也想不到,在教会了印度技术之后,自己会以这样狼狈的方式离开,曾经那句“给大陆人赏饭吃”也变得无比讽刺。

郭台铭

当年自信满满离开中国扎根印度的郭台铭,为何突然又想着回来了呢?

印度梦的破碎

其实对于富士康而言,在中国这么多年也是相当舒坦,被捧到了一定的高度,但架不住印度给富士康画的饼实在太诱人了。

近百亿美元的补贴,大幅度的税收减免,还有那让人眼红的人工成本,印度工人的平均工资只有中国的三分之一。

图源网络

更重要的是,印度有着13亿人口的巨大市场,年轻劳动力源源不断,在郭台铭眼里,这简直就是一个更便宜、更年轻的新地盘。

富士康的算盘打得啪啪响,把在中国积累了二十多年的经验复制过去,利用印度的廉价劳动力,再加上政策的大力支持,岂不是躺着都能赚钱?

可现实给了郭台铭一记响亮的耳光。

郭台铭

先是那笔补贴,印度方面玩起了“画饼充饥”的把戏,承诺得天花乱坠,真到了该兑现的时候,不是说资金还在审批流程中,就是找各种理由推迟发放。

富士康与韦丹塔的合资项目等了又等,最后连个零头都没见着,气得富士康直接叫停了在建项目,此前几十亿美元的投资就这么打了水漂。

图源网络

更让人头疼的是文化差异带来的管理难题,印度工会要求每周只工作35小时,这对习惯了高效率工作的富士康来说,简直是天方夜谭。

中国工厂里那种连轴转的生产模式,在印度根本行不通,印度的工人们到点就走,加班?那得另算钱,而且还得工会同意才行。

图源网络

经过几轮谈判,好不容易把工作时间延长到12小时倒班制,加班上限也从75小时提高到150小时。

可即便如此,生产效率还是远远比不上中国工厂,一条在深圳龙华工厂只需要50个人的生产线,到了印度得配100个人,产量还不足中国的七成。

图源网络

基础设施的落后更是让富士康叫苦不迭,印度的电力供应简直是个玄学,停电就像吃饭一样平常。

日均停电6小时已经算是好的了,碰上用电高峰期,一天停上十几个小时都不稀奇。

为了维持生产,富士康只能自备发电机,可电压不稳导致的精密零件损坏,那损失可不是一星半点。

图源网络

去年夏天的时候,为了缓解城市电网压力,印度方面干脆直接关停了富士康的部分生产线,这下可好,不是停电的问题了,是压根不让你用电。

最让人崩溃的还是产品质量,同样的生产线,同样的工艺流程,到了印度就是水土不服。

合格率只有3成,更离谱的是,质检时还发现有些iPhone上居然检测出了大肠杆菌严重超标。

图源网络

手机上怎么会有大肠杆菌?这个问题恐怕连富士康的质检工程师都想不明白,可以说在印度的富士康严重“水土不服”。

即便是这样,就在美国彭博社的报道里,用了一种很微妙的笔调描述了印度富士康要求中国员工回国的事情。

记者写道:苹果最大的iPhone组装商富士康,已经“要求”数百名中国工程师和技术人员从印度南部工厂返回国内。

图源网络

文章特意强调了“具体原因尚不明确”这几个字,配上知情人士“不愿透露姓名”的说法,整篇报道充满了一种欲言又止的味道。

最有意思的是,彭博社还特意引用了库克之前的话,说中国工人的专业技能是苹果在华设厂的关键原因,而非仅仅出于成本考量。

这话放在中国员工撤离的新闻里,听起来就像是一种无声的嘲讽。

图源网络

文章结尾还不忘加上一句:苹果和富士康都拒绝对此置评,这种“无可奉告”的态度,反倒让整件事显得更加耐人寻味。

那么同样是制造大国,为何富士康在中国和在印度的境遇就完全不同呢?

中国制造的崛起

其实抛开印度与中国之间工业发展的质量不说,发展的速度也不是一个量级的。

当年富士康选择离开中国,无非是看中了印度的各种优待,而且对于中国还相当不懈,其实殊不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图源网络

就在富士康在印度焦头烂额的时候,中国制造业正在经历一场静悄悄的革命。

就拿立讯精密来说,在工厂里的六轴机器人正以10微米的精度焊接着电路板,这个精度是什么概念?相当于头发丝直径的七分之一。

这种精密制造能力,印度工厂做梦都达不到,立讯精密的创始人王来春,恰恰是从富士康流水线上走出来的。

图源网络

去年的时候,iPhone 15 Pro Max的独家组装订单被苹果交给了立讯精密,这个消息对富士康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

要知道,Pro Max系列一直是iPhone产品线中利润最高的机型,失去这个订单,意味着富士康在苹果供应链中的地位已经岌岌可危。

更让郭台铭坐不住的是比亚迪,这个以造电池起家的公司,如今不仅在新能源汽车领域风生水起,还跨界抢起了富士康的饭碗。

比亚迪车间

iPad的组装订单被比亚迪拿下,市值更是把富士康甩开了两倍,人才的流失让富士康雪上加霜。

郑州富士康工厂把工资涨到8000元,可还是留不住人,隔壁比亚迪同样开出8000元的月薪,却引来了5万熟练工排队应聘。

富士康的境况真实演绎了什么叫做“曾经你对我爱答不理,如今我让你高攀不起”,之所以会有这样,还是因为郭台铭的一句:我给大陆赏饭吃。

图源网络

只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从曾经的“赏饭吃”到如今的“没饭吃”,富士康也要看清现实,重回中国来“找饭吃”了……

尴尬的回归

2024年,认清现实的富士康开始了“回归”之路。

河南、广西的富士康工厂重新开始大规模招工,仅河南一地就招了5万人,可时过境迁,中国制造业的格局早已天翻地覆。

图源网络

富士康想要重新夺回失去的市场份额,谈何容易,毕竟如今的时代已经变了,新能源、人工智能、智能制造……这些新赛道上,富士康已经落后了不止一个身位。

虽然也开始涉足电动车领域,但面对比亚迪、宁德时代这些早已深耕多年的对手,富士康就像一个迟到的学生,连座位都找不到。

更讽刺的是,富士康在印度的失败,恰恰证明了中国制造的不可替代性。

图源网络

那些看似简单的组装工作,背后需要的是完整的产业链配套、熟练的技术工人、稳定的基础设施,还有长期积累的管理经验。

这些东西,不是有钱就能买到的,更不是简单复制就能成功的,回过头看郭台铭那句“给大陆人赏饭吃”,如今听起来格外刺耳。

郭台铭

曾经的“赏饭者”,如今却要厚着脸皮回来“求饭”,历史有时候就是这么讽刺,傲慢者终将为自己的傲慢付出代价。

结语

这场印度大撤退,或许只是一个开始。

在全球产业链重构的大潮中,富士康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简单的道理:制造业的竞争,从来不只是成本的竞争,更是生态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创新的竞争。

郭台铭

当年那个意气风发说要“给大陆人赏饭吃”的郭台铭,恐怕做梦也想不到,有一天自己会以这样的方式,重新认识中国制造的价值。

而这,或许就是时代给傲慢者最好的教育,那么你认为富士康再度回归会有怎样的发展前景呢?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29

标签:财经   印度   中国大陆   员工   中国   网络   工厂   精密   小时   苹果   竞争   单被   傲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