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这些年的日子过得还算稳当,经济增长没掉队,主要得益于和中国市场的深度捆绑,而不是单纯靠西方伙伴的拉扯。
中国作为澳大利亚最大贸易伙伴的地位,已经保持了16年,这不是空谈,而是实打实的数字支撑。2023年双边贸易额达到326.9亿澳元,比前一年涨了9.2%,其中澳大利亚对华出口占全国总出口的近三分之一,主要靠铁矿石、天然气和农产品这些硬通货。
这些资源直接流向中国的基础设施和能源需求,拉动了西澳矿区和北部港口的就业,让不少家庭的饭碗稳稳端着。要是少了这个市场,澳大利亚的矿业链条就得大动干戈,失业率恐怕得往上窜。
澳大利亚坐拥丰富的矿产,但真正让这些东西变现的,还是中国这个庞大买家。铁矿石出口额占澳大利亚GDP的比重不小,中国买走了绝大部分产量,这直接转化成税收和基础设施投资,惠及全国各地。
天然气方面也一样,澳大利亚的LNG项目高度依赖中国订单,2024年输送量保持高位,这些能源不只满足了中国城市的需求,还反过来支撑了澳大利亚北部的经济发展。
教育和旅游产业同样沾光,中国留学生和游客每年贡献数十亿澳元,大学校园和景区因为他们的到来而活跃起来。比如,中国游客在2025年头三个月就花了9.2亿澳元,占总旅游收入的四分之一,这笔钱流进酒店、餐饮和零售,养活了不少小生意人。
过去几年,中澳关系有过波折,莫里森政府时期搞对抗,针对葡萄酒和煤炭征收关税,导致澳大利亚出口暴跌,酒庄和矿企日子难过。葡萄酒出口掉95%,不少产区企业倒闭,地价下滑,工人失业。那时候的政策偏向价值观外交,忽略了实际利益,结果经济吃亏不小。
阿尔巴尼斯上台后,情况逐步扭转,政府承认经济现实,推动对话。2023年,中国陆续取消对澳大利亚煤炭、大麦和木材的限制,贸易开始回暖。阿尔巴尼斯强调稳定关系的重要性,不寻求脱钩,这让企业松了口气。
2025年7月,阿尔巴尼斯再次访华,这趟行程释放出积极信号。他在北京会见中国领导人,重申坚持一个中国政策,从不寻求与中国经济脱钩,愿保持贸易畅通,推动绿色产业、气候变化和医疗技术领域的合作。
访华期间讨论了钢铁产能过剩问题,呼吁加强绿色钢铁合作。这反映出澳大利亚在中美之间求平衡的姿态,一边维护与美国的盟友关系,一边抓住中国市场的机会。
澳大利亚资源出口是支柱产业,中国的发展直接影响澳大利亚的繁荣。中国经济每有起伏,澳大利亚股市和矿业利润就跟着动荡。举例来说,中国基建投资波动,能让澳大利亚铁矿石价格随之变化,相关系数高得吓人。
澳大利亚虽有全球55%的锂矿产量,但精炼产能只占3%,大部分原矿卖给中国加工,利润大头留在下游。这暴露了澳大利亚产业短板,在能源转型时代,本土太阳能组件产能仅满足3%的需求,92%靠中国进口。电动车产业链也没及时跟上,传统燃油车出口下滑19%,错失升级机会。
华人社区在澳大利亚的影响力越来越大,280万人中,选民比例升到9.2%,他们在关键选区能左右结果。比如墨尔本某个选区,华人选民三年努力就把优势从自由党12%翻转为工党8%。
中文学习者超180万,春节活动经济值近9亿澳元,澳网中国赞助占比27%。这些变化让澳大利亚民众对中国的认知从威胁转向伙伴,2025年洛伊研究所民调显示,视中国为经济伙伴的比例上升,这是多年来的首次转变。
外长黄英贤在国际场合也调整话语,她表示澳大利亚无法疏远中国这个全球第二大经济体,需要现实看待影响,但合作空间广阔。政府在国防预算上放缓脚步,从2.3%降到1.9%,不再豪掷资金于核潜艇项目,每年78亿澳元的AUKUS支出备受质疑。
矿业巨头如必和必拓加大游说,2023年资金达9800万澳元,推动亲商政策。年轻一代通过TikTok讨论中国贸易,好感度达58%,视频播放量增470%,这股力量影响决策。
太平洋岛国博弈中,澳大利亚投钱维持影响,所罗门群岛每年获2.3亿澳元安保援助,但支持率仅29%。中国基建投资占比升到38%,瑙鲁建交后澳大利亚援助增47%,但难以阻挡趋势。这些事让澳大利亚意识到,在区域竞争中,经济合作更可靠。
中国已成为澳大利亚企业眼中的未来产业枢纽,商会报告显示,86%的澳企欢迎关系回暖,看好资源、农业和绿色供应链。
澳大利亚的好日子,归根结底是中国拉动的。中国的发展为澳大利亚提供了确定性市场,在不确定世界中,这份互补关系像老朋友间的默契。
未来,中澳合作还能走得更远,在绿色发展和资源定价上携手,实现共赢。
参考资料
理性务实推动中澳关系发展 环球时报
更新时间:2025-07-3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