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当“超人”了:把自己照顾好,才是最高级的清醒


闺蜜林姐住院的消息,像颗石子砸进我心里,让我重新审视“自我关怀”这四个字的重量。

作为职场中层和二胎妈妈,她是朋友圈里公认的“全能范本”:

凌晨五点的厨房有她备餐的身影,通勤地铁上她对着手机改方案的侧脸成了常态,晚上陪完老大写作业还要哄老二入睡,周末更是把双方老人的家务排得满满当当。

去年体检,甲亢和重度失眠的诊断书摆在面前,她仍咬着牙接下重点项目,直到在会议室晕倒,才被强行按下“暂停键”。

病床上的林姐和我聊起过往,满是悔意:“我总觉得把家人照顾好才是‘对’的,把自己的需求往后放,是‘懂事’。”

那些年,她把“再等等”当成口头禅,等孩子上了小学就轻松了,等项目结项就休息,等父母身体硬朗就省心了,却从没给“自己”留过时间。

她记不清上次安安静静吃一顿饭是什么时候,护肤套装过期了都没拆封,就连情绪崩溃,都要躲在卫生间锁好门,怕惊扰家人。

这种“牺牲式付出”,其实是很多人的通病——把自我关怀等同于“自私”,把透支自己当成“奉献”。

反观小区的张阿姨,六十多岁依旧容光焕发,和她聊天时我才明白,真正的通透,是懂得“自我关怀是爱别人的前提”。

她每天雷打不动练一小时太极,睡前读半小时散文,儿女有家庭琐事求助,她会搭把手但从不过度介入,更不会为了迁就晚辈委屈自己。

前阵子儿子创业遇挫,她没像其他老人那样彻夜难眠、四处筹钱,只是每天做好热饭等儿子回来,轻声说:“妈把自己照顾好,不拖你后腿,你才能安心闯。”

这句话点醒了我:一个连自己都照顾不好的人,所谓的“付出”往往带着隐形的压力,而好好爱自己,才能给身边人最稳定的温暖。

我跟林姐说了张阿姨的事情之后,林姐在病床上沉默了很久。

病愈后的林姐慢慢开始调整,她的改变很细微却很有力量:

每天早起十分钟做拉伸,午休时闭目养神二十分钟,下班回家先给自己泡杯茶再进厨房。

神奇的是,她不再焦虑急躁,陪孩子时更有耐心,工作效率反而比以前高了。

这让我想起心理学上的“杯子理论”:你的杯子里先装满水,才能分给别人;如果自己的杯子是空的,再怎么勉强,倒出来的也只是疲惫和怨怼。

我们总被“要为别人负责”的观念裹挟,却忘了人生这场旅程,自己才是永远的主角。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我们常常被各种压力和期望所驱使,忽略了自我照顾的重要性。

但请记住,只有当我们照顾好自己,才能成为真正的强者。

不要等到身体发出警报,才意识到自己的脆弱。

从现在开始,给自己一个拥抱,好好照顾自己吧!

自我关怀从不是精致的利己,而是清醒的责任——对自己负责,才能更好地对生活负责。

那些愿意花时间照顾身体、安放情绪的人,不是自私,而是读懂了生活的真相:

把自己照顾好,才是最顶级的人生智慧,也是给身边人最好的礼物。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12

标签:育儿   最高级   超人   清醒   自我   身体   杯子   阿姨   自私   情绪   家人   儿子   厨房   床上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