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丢失是我应负的责任,南京丢失是谁负的责任呢?”听了蒋介石的话,韩复榘毫不客气地反问道。蒋介石一时语塞,只好说自己现在问的是山东,南京丢失自有人负责。
正当韩复榘要开口继续反驳时,一旁的刘湘开口拦住了他,让他先去自己的办公室休息一下。说着,刘湘便拉着韩复榘走出了会场,院子里已经有一辆准备好的小汽车。
“坐上吧,这是我的车子。”刘湘亲自为韩复榘拉开车门,然而韩复榘刚上车,刘湘一把将车门关上,说自己还要参加会议,头也不回地走了。与此同时,汽车前座有两个人爬到后排,分坐在韩复榘的两侧,拿出了早已经准备好的逮捕令。
韩复榘被蒋介石诱捕的消息很快传开,很多西北军的袍泽找到冯玉祥,希望他能在蒋介石面前说说情。结果冯玉祥只说了一句话:“功过自有定论,吾人不能予之挽回。”
韩复榘曾经是冯玉祥手下“十三太保”之一,是冯玉祥的嫡系爱将,凭借冯玉祥和蒋介石的关系,保韩复榘一命并非难事,为何冯玉祥却不愿救其于危难之中呢?
韩复榘出生在河北霸县一个小康之家,得益于父亲是私塾先生的先天优势,韩复榘从小开始在私塾读书,后来家境败落被迫辍学,韩复榘仍跟在父亲身边就读,15岁的时候因写得一手好字,被人介绍到县衙担任“帖写”。
尽管薪水不高,但整天在威严的县衙出入,让韩复榘感到神气无比,整个人也飘飘然起来。尤其在社会上结识了一些朋友后,韩复榘染上了不好的恶习,在赌场欠下了巨额的赌债。
在老师的建议下,韩复榘为躲债离开了家乡,准备到东北去找大哥,但盘缠耗尽也没找到大哥的下落。走投无路之际,韩复榘遇上了一个算命先生,本想算算自己未来的命运,却阴差阳错被算命先生介绍到了清军兵营。
时任营长的冯玉祥见韩复榘为人机灵,能书会写,就当他当了司书生。1911年滦州起义失败后,冯玉祥、韩复榘双双被捕,后被遣散回乡。次年,冯玉祥的舅舅得到了袁世凯的提携,冯玉祥因此东山再起,韩复榘闻讯再次投靠。
之后的十几年,韩复榘跟随冯玉祥左右,从普通士兵成为国民军中实力派将领,并作为冯玉祥的亲信,与石友三、孙连仲等13人并称为冯玉祥的“十三太保”。
1926年,韩复榘在南口战役中失利,退守关公岭一带,由于驻地环境恶劣,加上同代总司令之间有嫌隙,便联合石友三一起投靠了晋军。而当时冯玉祥已经被迫出洋,听说国民军战败的消息后,星夜兼程回国重整旧部。
对于韩复榘的背叛,冯玉祥选择了宽恕,并给他们找了“形势所迫”的理由。韩复榘感激涕零,重回冯玉祥麾下,被任命为第二集团军第六军军长。1928年,韩复榘率部一路过关斩将抵达北京南苑,因进军神速被誉为“飞将军”。
然而在1929年蒋桂大战前夕,韩复榘却在冯玉祥主持的军事会议上,公开反对冯玉祥的计划,中原大战爆发后,韩复榘投靠了蒋介石,被任命为山东省主席,集山东的军政、财经、司法大权于一身,开始了长达八年的统治。
韩复榘的倒戈直接导致冯玉祥在中原大战中失败,西北军土崩瓦解,麾下高级将领众叛亲离,自此开始下野隐居。
1932年,韩复榘多次邀请冯玉祥栖身泰山,一来是为了报答冯玉祥的恩德,二来是想利用冯玉祥增加自身的筹码,以脱离蒋介石的挟制而达到独霸山东的目的。冯玉祥不愿依附于蒋介石,考虑再三接受了韩复榘的邀请,直到华北事变后,应蒋介石邀请前往南京就任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
尽管韩复榘为了实现个人野心两次叛冯,但冯玉祥也不得不认可他的崛起。抗战全面爆发后,手无兵权的冯玉祥将希望寄托在手握重兵的韩复榘身上,希望他能做一个民族英雄,为抗战而死。
然而,在华北形势吃紧时,韩复榘对蒋介石要他调拨两个师给冯玉祥指挥的命令却置若罔闻,最后在沧州沦陷,逼近山东后,韩复榘才在冯玉祥和蒋介石的催促下,不情不愿派出了两个师。
这两个师原本一路披荆斩棘直指沧州,但因蒋介石撤走了韩复榘的重炮旅,韩复榘急令两个师连夜回撤,导致第六战区的形势由胜转败,原本攻下的城池相继失守,最终将大半个山东拱手“让”给了日本人。
蒋介石本就因韩复榘和刘湘等人密谋反对自己而不满,如今他不听指挥、擅自放弃山东,反倒主动给蒋介石提供了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
1938年初,蒋介石指示李宗仁在徐州召开军事会议,并点名要求韩复榘必须参加,然而韩复榘因与李宗仁多有摩擦不想前往,便派代表前去。几天之后,蒋介石又在开封召开“北方抗日将领会议”,并亲自打电话邀请韩复榘,请他务必参会。
韩复榘的部下认为蒋介石居心叵测,纷纷劝他不要前往,结果韩复榘却认为在全面抗战之际,蒋介石不敢拿他怎么样,最多就是撤职,甚至还幻想着不久之后他的队伍将西下,与刘湘共同倒蒋。
殊不知此一去,韩复榘连会都没有参加完,就被蒋介石下令押到了汉口。十天之后,蒋介石组织了高等军事法庭,对韩复榘进行了审讯,但也不过只问了寥寥数语便草草收庭。
蒋介石曾派张治中征求冯玉祥对韩复榘的处理意见,冯玉祥当即挥笔写下十六个大字交给张治中:“违抗命令,叛国降敌,军法从事,绝不姑息”。
两天之后的晚上,两名特务找借口将韩复榘带离被关押的房间,在楼道将其乱枪处决,一代“山东王”当场毙命,终年48岁。韩复榘死后,《中央日报》刊登其五大罪状,并声称对其多次审问才判处极刑。
冯玉祥与韩复榘相逢于乱世,亲手将其培养和提拔为统兵十万的高级将领。但韩复榘随着地位不断提高,内心的劣根性却逐渐暴露,甚至不惜多次背叛提携自己的上级。
但冯玉祥在韩复榘的两次背叛中也并非完全没有责任。在会师中原以来,韩复榘一直想争个地盘,冯玉祥在物色河南省政府主席时,考虑了很多人,最终没有选定韩复榘。
北伐战争之后,韩复榘梦想成为山东省政府主席,又被孙良诚和石敬亭抢了先。再加上冯玉祥每逢表扬战功,总是将孙良诚放在第一位,让韩复榘错以为自己有投降晋军的历史,无论怎么卖力都没有什么前途,索性沉沦下去,为此曾被冯玉祥当众训斥。
1928年,韩复榘在冯玉祥的保荐下,如愿当上了河南省政府主席,却又在石敬亭的进言下,撤掉了韩复榘的军职。韩复榘对军职被撤本就不满,再加上他与接任的石敬亭有嫌隙,更激起了他对冯玉祥的反感。
在后来的军事会议上,由于韩复榘不愿放弃河南大部分地区,被冯玉祥当众怒斥,还喝令他到院子里罚跪。这一跪彻底坚定了韩复榘投蒋的决心,也彻底导致冯玉祥在中原大战中大败,丧失了对西北军的主导权。
韩复榘的一步步堕落,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冯玉祥早期在人才培养上的局限性。后来冯玉祥反思时说:“余不认识人,徒自提拔,余之教育不良,表率无壮,有以致之。”
更新时间:2025-04-3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