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2日,星期五
闰六月廿九 乙巳年 甲申月 癸亥日
贤而多财,则损其志
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汉书·疏广传》
解析:
贤良之人钱财过多,就会使他的意志消退;愚笨之人钱财过多,就会增加他的过失。这句话强调贪财的危害性。
“竹”字并《疏广传》碑
图片来源:中国政法大学官网
疏广,字仲翁,是西汉时期德才兼备的智者。由于学问精纯,兼德高望重,汉宣帝时被征召为太子太傅。在疏广的悉心教导下,皇太子进步神速,年仅十二岁,言行举止便处处合乎礼法,尽显谦谦君子风范。
疏广兢兢业业的精神和骄人业绩深受皇帝信任,汉宣帝不仅给他二千石的俸禄,还时常予以厚赏。然而,就在他声誉鹊起如日中天之际,他却做出了一个决定——带着担任太子少傅的侄子疏受,一同辞官回乡。皇帝虽满心不舍,但鉴于其年老笃诚,去意已决,最终忍痛应允。念及疏广多年来鞠躬尽瘁、劳苦功高,汉宣帝赐予黄金二十斤,皇太子又赠送黄金五十斤。公卿大夫、故友乡人在东都门外陈设帷帐为他饯行,车辆多达数百辆,队伍绵延数里。
回到家乡后,疏广并未用这些巨额财富大兴土木、广置家业,而是将黄金慷慨赠予乡里。他救孤济贫,兴办义学,积极投身慈善事业。平日里,疏广常邀请族人、老友与宾客一起喝酒娱乐,每次花销由他承担。对于疏广的做法,有族人感到不解,劝他多为子孙留存财产。疏广却解释道:“我岂是不顾念子孙后代的人!只是我家原本就有一定的田宅,只要子孙勤俭持家,不吝汗水,足以过上和普通人一样的生活,而丝毫不必担心衣食问题。现在倘若再给他们过多的财产,只不过是让他们懈怠懒惰罢了。贤明的人有过多财富,就会变得胸无大志,庸碌不堪;而愚昧的人有过多财富则往往会伤天害理,招灾惹祸。”这番通透见解,令族人叹服。可见,疏广并非不为子孙考虑,而是目光长远,思虑深远,用心可谓良苦。
“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对于人们来说,财富并不是天生具有负面意义,恰恰相反,它是人们正常生产和生活的重要保障,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但关键是其中的“多”字,要害也是这个“多”字。当财富远超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需求,让人不劳而获、一生享用不尽时,它便失去了原本的意义,反而成为助长随心所欲、浅薄浮躁与自我膨胀的催化剂。
西晋石崇由于太过富有,家中奢靡无度仍无法满足其虚荣心,还要与他人斗富,最终落得身败名裂、家破人亡的下场。谁能想到,这位石大人还是文学家、朝廷官员,且位列“金谷二十四友”之一呢?可见,无论于贤于愚,过多的财富往往弊大于利。
清代醇亲王奕譞对“多财”有着比较清醒的认识。“财也大,产也大,后来子孙祸也大,若问此理是若何,子孙钱多胆也大,天样大事都不怕,不丧身家不肯罢;财也小,产也小,后来子孙祸也小,若问此理是若何,子孙钱少胆也小,些微产业知自保,俭使俭用也过了。”他将此作为家训,每日与家人高声诵读,意在警戒过惯锦衣玉食的生活、不知世间艰辛的子孙后代,要防微杜渐,避免重蹈因财致祸的覆辙。
对“多财”的弊端,中外几乎有着惊人的一致认识,还总结出“富不过三代”的定律:第一代人艰苦奋斗积累财富,第二、三代却沉迷奢靡,最终回归贫困。究其根源,第一代的创业者大都备尝艰辛,从而积下可观的财富,他们不希望子女再像自己当初那样吃苦受累。而他们的子女生来便坐拥巨额财富,不了解财富背后的血汗付出,随意挥霍,最终导致家族败落。造成这样的后果,正是因为创业先人们没有充分认识到,获得财富的过程本身才是最为宝贵和最值得珍视的财富。正是在这个过程中,人们才锻炼了自己识别和应对各种复杂挑战的能力,增强了抵御诱惑的能力,从而走向成功,成为财富的真正掌控者。
整理自:徐州市纪委市监委网、《中国纪检监察报》
一审:武维利
二审:鲍杰
三审:贺银河
更新时间:2025-08-2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