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民与五星成为商业符号:从石家庄“人民咖啡馆”首店说起

关注斗恩担仇带给你不一样的思路和视角


“10月26日,河北省会首店,即将开业敬请期待”——红色海报上,金色五星与“人民咖啡馆”的字样格外醒目,石家庄正太广场即将迎来这家特殊的商业门店。这张网友分享的宣传图,清晰标注了开业时间与地点,可“人民”字眼和五星标识的商业运用,却让人莫名生出一种不适感。这种不适感的背后,恰恰指向了公共符号商业化的边界这一值得深思的命题。


一、符号选择:商业与公共价值的错位

“人民咖啡馆”的视觉体系里,五星与“人民”是核心符号。五星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的核心元素,承载着国家尊严与民族情感的重量;“人民”二字则蕴含“为人民服务”的政治内涵与集体记忆,二者均属于具有强烈公共属性的符号。

将这类符号直接用于商业品牌的视觉表达,本质上是一种价值错位:商业的核心逻辑是盈利,而五星、“人民”所代表的公共价值,指向的是无私服务、集体利益。当“人民咖啡馆”以28元一杯的“财神奶咖”进行市场推广时,“人民”的公共性便在商业逐利中被消解;当五星标识出现在咖啡菜单的顶端时,国家象征的庄严性也被简化为吸引客流的视觉工具。

二、场景落地:历史记忆的商业消解

石家庄正太广场作为近代工业遗产地,承载着城市早期工商业者的奋斗记忆,本应是公共历史叙事的重要场域。“人民咖啡馆”选择在此落地,试图借历史场景的情感浓度为品牌“背书”,但这种“贴合场景”的策略,实则是对历史记忆的商业消解。

历史场景的价值在于铭记过去、启迪当下,而非成为商业符号的“展示橱窗”。当咖啡香气与五星标识的视觉冲击成为正太广场的“新记忆点”时,原本关于工业奋斗史的纯粹叙事,便被商业元素强行切割——公众对历史场景的情感联结,也会在“用咖啡讲述故事”的商业话术里逐渐模糊。

三、边界思考:公共符号商业化的底线

公共符号的商业化并非绝对不可为,但必须恪守三重底线:

1,法律底线。


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商标法》,禁止将国家象征元素用于商业营利活动,避免公共词汇被注册为排他性商标。


2,情感底线。


尊重公众对符号的情感联结,确保商业使用不会消解符号的严肃性与神圣性。


3,价值底线。


商业创新需服务于公共价值的正向传递,而非单纯利用符号博取流量。

若真心想在历史场景中开展商业实践,更妥当的路径应是“敬畏式表达”:比如在正太广场打造“工业记忆咖啡馆”,用老机床、旧图纸等实物还原历史风貌,通过公益讲座、史料展陈等方式延续历史叙事——让商业行为成为公共文化的载体,而非符号滥用的跳板。

公共符号是社会共同的文化资产,它们的价值在于维系集体记忆、凝聚公共情感。当商业试图“借用”这类符号时,最需要的是保持一份清醒:公共符号不是可以随意包装的营销素材,其背后是不可逾越的法律红线与社会情感底线。唯有在商业创新与公共价值之间找到平衡,才能避免陷入“消费公共情感”的舆论困境,也才能让历史场景、公共符号真正回归其应有的精神场域。



关注头条号斗恩担仇@斗恩担仇​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3

标签:美食   石家庄   咖啡馆   符号   商业   价值   历史   底线   情感   记忆   场景   广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