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7000公里之外精准控制“九天”无人机?目前只中美可以做到

2024年11月12日,第十五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在珠海开幕,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把“九天”无人机推到台前,作为重头戏之一。

展会从12号到17号,头三天是专业日,只让业内人士进去,后三天才开放给公众。

在现场的静态展示区里,这架无人机模型摆在那,翼展宽达25米,看起来像个“巨型鸟”。

它的最大起飞重量是16吨,能载6吨东西,用涡扇发动机加喷气发动机的组合推动,巡航速度每小时700公里,飞得最高能到1.5万米。航程设定在7000公里以上,续航时间超过12小时。

设计团队在现场向人解释,说这是察打一体型,能灵活换配置,既能当运输机扔物资,也能挂导弹打目标。

机身下面有个任务模块舱,能快速换装,还有8个外挂点,专门用来放蜂群式小型无人机或者制导炸弹。

国际媒体报道说,这相当于空中平台,能一次性释放上百架小设备,形成密集覆盖区。外国专家对比美国的类似系统,说“九天”在载重和航程上平衡得不错,特别适合亚太地区的任务。

展会闭幕前,官方还放了宣传片,展示从工厂组装到风洞测试的全过程:工人用精密工具校准发动机,实验室里搞缩比模型的气动实验,调整翼型减少阻力。

这无人机最牛的地方,不是它能飞多远或者载多少东西,而是超远程数据链技术。飞7000公里,还得实时操控,不仅是本机,还包括它投放的小无人机、巡飞弹或者航空炸弹。

这就要求数据链得精确到毫秒级,从数千公里外发指令。传统预警机办不到这事,比如中国的空警-500,探测距离也就500公里左右,空警-3000能到1000公里。

地面站靠天基卫星跟这么远的无人机保持联系,尤其是低轨卫星群。

这些卫星像中继站一样,帮地面操作员传信号,确保数据链畅通。低轨卫星轨道低,覆盖广,能提供低延迟传输,支持视频回传、传感器数据共享。

操作员坐在控制室里,通过卫星网监控无人机路径,随时调整任务。

投放小设备后,还能指挥它们协同行动,形成蜂群效应。中国已经部署了大量低轨卫星,覆盖全球大部分区域,这套系统理论上能让无人机飞上万公里都没问题。

俄罗斯之类的国家有卫星,但覆盖度和实时性还差一截,没法做到这么精准。因为建低轨卫星网需要巨额投资和技术积累。

美国有星链系统,中国有自己的卫星星座,两国在数据处理和抗干扰上都领先。其他国家要么卫星少,要么技术不成熟,数据链容易断或者延迟大,导致控制失准。

2025年5月份,官方消息说“九天”项目进入最后测试阶段,重点查动力系统稳定性和载荷投放。

6月底,在西安完成首飞,验证起飞、巡航和着陆。

国际报告说,这步成功后,会提升任务效率,与美国系统竞争。团队继续优化卫星模块,确保兼容未来升级。没有特定人物主导,但项目整体推动航空技术进步,符合规划路径。

远程操控的核心是卫星网的稳定性和数据链的安全。

低轨卫星多,信号强,但得防干扰。中美两国在加密和备份链路上花了大工夫,确保信号不丢。中国卫星系统覆盖亚太和全球热点区,让“九天”在远海任务中游刃有余。

比起地面中继,卫星方式不受地形限,飞过海洋或山区都没事。

想想实战场景,一架“九天”从基地起飞,飞到7000公里外投放蜂群,小无人机散开监视或打击目标,地面员实时看视频下命令。这不光省人力,还减风险。

其他国家卫星网建不起,数据处理跟不上。

俄罗斯有格洛纳斯系统,但低轨覆盖不全,实时指挥难;欧洲、日本有技术,但规模小,没全球部署;印度、以色列在局部行,全球不行。

只有中美有完整星座和经验,美国用在全球反恐,中国用在区域防御。“九天”远程控制靠卫星数据链,只有中美玩得溜。这技术接地气,却有大内涵,改变空中格局。


参考资料:

1、海格通信:“九天”重型无人机项目正稳步推进中 金融界 2025-03-12

2、军事科普,九天无人机,动之九天 新浪财经 2025-10-1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1

标签:科技   中美   无人机   精准   数据链   蜂群   系统   中国   全球   实时   美国   技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