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认为,家庭分为 “能兜底家庭” 和 “不能兜底家庭” 两种,能兜底的家庭照科学方法养孩子,不能兜底的要逼孩子 “玩命学”,不然真的没出路。其实,这是在贩卖焦虑。
这相当于把人分成了两类,让那些 “不能兜底” 的家长很慌,哪怕有些家长年收入过百万,也会觉得 “我家还不够有底气”,开始疯狂 “鸡娃”:逼孩子刷题、吼孩子写作业,甚至让孩子哭着也要把任务完成。
不管家里能不能兜底,孩子的大脑结构都是一样的,没有谁天生就该被 “逼” 着学。
那些拼命 “鸡娃” 的家庭,很容易把孩子的脑子 “搞坏”,孩子长期在压力、恐惧中学习,会越来越讨厌学习,甚至对自己失去信心,最后可能连基本的学习能力都受影响。到时候,家长反而得一辈子替孩子 “兜底”,这才是真的悲剧。
孩子只有在快乐、轻松的状态下,才愿意主动学习,才有可能成为真正的学霸。不是靠家长逼着学、盯着学,而是他自己觉得 “学习有意思”“我想搞懂这个知识”,这样才能学进去、学得好。
就像《佐贺的超级阿嬷》《布鲁克林有棵树》里写的家庭,条件都不好,根本没法给孩子 “兜底”,但家里充满乐观和欢笑,父母用爱和尊重托举孩子,孩子在这样的环境里长大,反而更有动力去努力,也更能扛住生活的苦。
所谓 “能兜底” 的家庭,认为 “就算孩子学不好,家里也能养”,反而容易纵容孩子、教坏孩子,最后孩子变成 “啃老族”;那些没条件 “兜底” 的家庭,如果再把孩子逼得讨厌学习、失去自信,真的是雪上加霜,孩子既没学到本事,又失去了面对生活的勇气,今后只会更难。
家长别被 “能不能兜底” 这种说法带偏了,学会分辨这些说法的好坏,要知道什么是对孩子好的,就要自己多读书、多了解脑科学:明白孩子的学习动力来自快乐和兴趣,不是压力;知道尊重和爱比逼迫更有用。
不管家里条件怎样,给孩子爱、尊重和欢笑,让他在轻松的氛围里愿意学习、主动成长,才是对孩子最好的 “托举”。
别再用 “兜底” 这种借口逼孩子,别被焦虑裹挟,孩子开心了、愿意学了,自然拥有属于自己的能力,这比任何 “兜底” 都靠谱。
更新时间:2025-10-0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