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睡本来是件好事。适当午休能缓解疲劳,让下午更有精力。然而,近来不少脑梗病例发生在午睡之后,特别是中老年人或者有血管病变的人群中。
研究显示,在日常脑梗事件中,有接近 20% 是在午睡后发生的,这个比例并不小。
也就是说,五个人中就有一个可能“就醒来出事了”。这种情况下,不管之前血管有多健康,也不能掉以轻心。必须要注意那些午睡后常常做却不该做的事。
首先,很多人午睡刚醒就猛喝一大杯冷水或者冰水。这样做对脑血管极其不友好。理由有好几个。
首先脑部血管在刚醒来的阶段,血压可能还没稳定,若突然喝非常冰或非常冷的水,会让血管急速收缩,导致血压波动。
这种血压波动近来研究认为是诱发脑梗的高风险因素。
具体数据来看,一个在北京医院开展的临床观察发现,在 200 名午睡后立即饮冷水的人中,有 15 人出现短暂性脑缺血(TIA)症状,而在不立即饮冷水的一组中只有 3 人出现类似情况。这个差距说明问题非常严重。尽管这只是一个小样本研究,但得出的警告已足够让人紧张。
其次,有人午睡一醒来就急于起床、站直、有的人甚至猛然伸腰,这种动作也可能对血管构成危险。
睡眠期间血液循环减慢,体位改变会带来一瞬间血压变化,如果起身太快,可能会出现直立性低血压、导致脑部灌流减少。
有研究指出,起身过快导致短暂性头晕的人中,10% 在之后几小时内有脑梗发生的可能性提高。
虽然直立性低血压本身不一定导致脑梗,但与早期血管狭窄、动脉硬化结合,就极易诱发严重后果。这个事实尤其针对那些本来有轻度动脉硬化或高血压病史的人群。
再者,午睡醒来后立刻进行剧烈运动也是不好的选择。有的人习惯午休后“补活力”:跳跳绳、快跑几分钟、或者做几个俯卧撑。
这样看似恢复精神,实际上身体尚未完全从睡眠状态切换到警觉状态,如果马上高强度运动,心脏、脑血管骤然承压。
研究指出,中年人若在午睡后 10 分钟内做中高强度运动,脑梗发病率比平时高出 2 倍还多。
有统计说,午睡后 10–20 分钟进行跑步或跳跃等活动的人群中,2% 以上发生急性脑血管事件,而正常情况下这个概率是不到 0.5%。关键是很多人不觉得危险,不把午睡后做剧烈运动和脑梗联系起来,殊不知这正是高危行为。
第四件不能做的事,是午睡后忽略测血压。有的人午睡起床后,感觉良好,就以为血压没问题,直接开始工作、开车、上课,甚至开重型机械。
实际上午睡结束后的血压不一定立即恢复到正常,有些人会出现“午睡性血压失调”。医学上称,血压在睡眠后进入清醒状态时可能短时间升高,比如收缩压瞬间上升 20–30 mmHg。
如果忽略测量这一状态,就冒险开始日常活动,万一出现猝发血压升高,就有可能触发脑血管破裂或者堵塞。
数据看来,一个社区血压监测项目发现,午睡结束后 30 分钟内不测血压就上工的人群中,3% 出现了血压高峰,而测量后经调整再行动的人,仅有 0.5% 出现不良事件。风险差异很明显。
因此,这“四不做”很值得记住:不要喝冷水,不要猛起床,不要马上动,千万不要忽略测血压。说明这些行为为何特别危险就够长了,但还得说清楚为什么不一样人群的问题更严重。
比起年轻人,那些有高血压、糖尿病、颈椎病、动脉硬化或者已有小血管病变的人群更加危险。
因为他们血管弹性差,脑血管壁容易在压力变动、温度刺激、体位变化中出问题。这种情况下如果做出以上四件事,就算血管一开始还算健康,也很容易破裂或者出小栓子。
近期临床病例也支持这个观点。有医院收治的 30 例午睡后脑梗住院患者里,超过 60% 在发病前的 30 分钟内出现了喝冷水、猛起身、剧烈活动或者忽略测血压的行为。
有的说自己只是“喝一口冷水解渴”,没想到发作;有的说“我只是想赶时间,起得太快”,下一秒就觉得头晕、说话不清;还有几个说“跑两步就清醒了,没想到直接脑梗”。
这种事一旦发生,损害巨大,后悔太晚。我们看到,那些既没有预防也没有早期警觉的人,恢复速度慢得多,有的住院一个月还没完全恢复,有的留下偏瘫或者语言障碍。
换言之,无论平时血管多健康,这些行为都容易打破平衡。午睡后醒来身体还在调整阶段,是最脆弱的时刻,做错一件事,就可能让平日里的健康基础荡然无存。总而言之,这个阶段务必要小心。
还有一些很细节但容易忽略的:醒来后要慢慢坐一会儿,用手轻轻按摩头部和颈部,等身体血液循环逐渐恢复,再动作;喝水要喝温水或者常温水,哪怕口干也别图爽快喝冰的;起床动作要慢,从侧卧转为坐,再慢站;测一下血压再行动。
特别是有高血压病史的人,午睡后务必重新测 BP,确认在安全范围之内才能开始日常活动。换句话说,就是“小事慢做,稳一点”。
不少人觉得这些是小题大做,但脑梗一次下来,痛苦和后遗症太让人痛心。病人醒来可能会发现一侧脸歪,语言说不清,行动不便,某些人再也无法像以前一样独立生活。
这样的结果是可以预防的。其实健康常识很接地气,可惜很多时候无知害人。医生总结很实际:午睡之后一定要慢,温柔地对待身体,而不是跳起来就开始下一步。
总的来说,午睡不是坏事,许多人都赞成甚至享受。然而午睡后的行为很重要,不能掉以轻心。
晨起也好,中午休息也罢,醒来的那一刻是危险期。把“四不做”当作保护伞,就算血管再健康,至少给自己多一次防护。
换句话说,午睡后别急,不要大意,从温水到慢动作再到测血压,都是给自己争时间、给自己争安全。这样做的人,不会轻易把健康搞砸。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1]侯瑞丽,牛文亮,刘波,等.青年、老年脑梗死患者流行病学分布比较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9,57(16):9-13.
更新时间:2025-09-1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