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若琳问全红婵:大学一个月生活费多少?全红婵的回复显情商

【“未经授权,禁止搬运,违者必究”】

2025 年 9 月,暨南大学新生报到季的校园里,一个穿着蓝色校服、背着双肩包的身影格外引人注目。

她是全红婵,那个 14 岁就站在东京奥运会跳水领奖台、用“零水花”惊艳世界的少年冠军。

当教练陈若琳在校园长椅上随口问出“大学一个月生活费多少”时,全红婵没有回避,也没有刻意炫耀,笑着回应的几句话,既透着朴素的生活态度,又藏着对教练的贴心。

也让人们看到:这个在赛场上敢拼敢闯的姑娘,在生活里同样有着打动人心的情商。

从“跳水天才”到大学新生

提起全红婵,很多人的第一印象是“天赋”。2021 年东京奥运会,14 岁的她第一次参加国际大赛,就以三跳满分的成绩拿下女子 10 米台冠军,成为奥运史上最年轻的跳水冠军之一。

可这份“天赋”背后,是日复一日的坚持。从 7 岁被教练选中开始跳水,她每天要在跳台上练习上百次,浑身练到酸痛也不喊停。

遇到动作不标准,她会主动要求加练,直到教练说“可以了”才肯休息。

成名后,全红婵也没被光环“冲昏头脑”。2023 年,有传言说她因“发胖”状态下滑,甚至无法参加比赛,网上还出现了不少质疑的声音。

但她没有回应这些争议,只是默默调整状态,在训练馆里加练体能、打磨动作。没过多久,她就在全国跳水锦标赛上再次夺冠,用成绩打破了所有质疑。

后来她在采访里说:“别人怎么说不重要,把动作做好、把比赛比好,才是该做的事。”这份沉稳,远超同龄人的成熟。

2025 年 9 月,全红婵走进暨南大学,成为运动训练专业的一名新生。

对她来说,大学不是“镀金”的地方,而是弥补知识短板、为未来蓄力的新起点。

开学典礼上,她被邀请成为新生代表上台,也没有丝毫张扬,得到了不少同学们的掌声。

在校园里,全红婵也保持着朴素的生活习惯,她觉得食堂的菜很好吃,也很便宜,对于未来的学校生涯,她也很期待。

作为贫寒家境出生,全红婵平时还是很节俭的,就算成了世界冠军,也没怎么改变习惯,这种不骄不躁、不慕虚荣的态度,可能也是她能一路走到今天的重要原因。

一句回复见情商

全红婵和陈若琳的师徒情,一直是体坛的一段佳话。从全红婵进入国家队开始,陈若琳就带着她训练,小到动作细节的调整,大到比赛心态的疏导,都倾尽全力。

全红婵也格外依赖陈若琳,训练时遇到难题会第一时间找她,生活里有心事也会跟她分享。

这次上大学,陈若琳特意抽时间去学校看她,两人聊天时,也有了关于“生活费”的对话。

当陈若琳问“一个月生活费大概要花多少”时,全红婵没有直接说数字,而是先笑着说:“食堂吃饭很便宜,我平时也不买什么东西,花不了多少。”

她知道自己的情况特殊,没必要把具体金额挂在嘴边,既避免了不必要的讨论,也体现了对生活的满足。

紧接着,她又补充道:“要是琳姐你下次来,我请你喝奶茶呀,学校门口的奶茶店好像有优惠。”

一句话,既回应了教练的关心,又透着对教练的感恩,既不刻意,又格外真诚。

这番回复,不是“高情商”的刻意设计,而是全红婵骨子里的懂事。

从小家境普通的她,深知金钱的来之不易。以前拿到奖金,她首先想到的是给家里改善生活,给父母买礼物。

即使现在有了更多收入,她依旧保持着节俭的习惯,够用就好,没必要浪费。

而对照顾自己的教练,她始终记着这份恩情,哪怕是一杯奶茶,也是她表达心意的方式。

陈若琳后来在采访里提到这件事时,眼里满是欣慰:“红婵这孩子一直很贴心,训练时再累也不抱怨,私下里还总想着别人。”

这个曾经的“跳水天才”,正在用自己的方式,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向更广阔的未来。

有人说,全红婵的成功是“幸运”,但其实,她的幸运,是靠努力赢来的。

她的情商,是靠真诚换来的。从 14 岁的奥运冠军,到如今的大学新生,她始终保持着初心。

这种不骄不躁、不卑不亢的态度,既有着赛场上的坚韧,又有着生活里的温暖。

这样的全红婵,值得大家的喜欢与尊重。

参考资料

全红婵开学了,给院长苏炳添带来“特别礼物”!

2025-09-15 16:31·长江云新闻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18

标签:体育   生活费   情商   大学   跳水   教练   暨南大学   新生   不骄不躁   动作   奶茶   东京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