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看看新闻援引拉美社披露玻利维亚首批25吨奇亚籽启程发往中国,新华社同日报道中国领导人向拉共体峰会致贺信,两则消息共同勾勒出中拉经贸合作的新图景。
圣克鲁斯省装载着玻利维亚国产奇亚籽的集装箱跨越重洋,标志着这个南美国家首次叩开中国市场大门。总统阿尔塞在启运仪式上直言不讳:"当美国在现有关税基础上再加征10%关税时,中国市场的开放为我们提供了战略转机。"这个安第斯山国正试图将原本流向北美的农产品改道太平洋,首批出口量达25吨的奇亚籽不过是个开端——阿尔塞明确表示对华出口"不存在天花板",其潜台词直指突破美欧市场垄断的深层诉求。
玻利维亚总统阿尔塞资料图
说到另一个层面,中国与拉共体峰会的高频互动正在重构全球贸易版图。古巴国家主席迪亚斯-卡内尔在洪都拉斯峰会现场披露,中拉贸易额去年已突破4500亿美元大关,这个数字是2000年的26倍。更值得玩味的是,中国连续五年保持拉美第二大贸易伙伴地位,且与排名第一的美国差距持续缩小。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的调研显示,拉美对华出口商品结构正在发生质变,从矿产能源逐步扩展到高附加值农产品,玻利维亚奇亚籽不过是这场变革的缩影。
企业界的反应印证着市场嗅觉的敏锐。参与奇亚籽项目的玻利维亚企业代表诺格拉透露,对华出口协议刚敲定,圣克鲁斯省已有三家加工厂启动设备升级。这种连锁反应不仅体现在硬件投资上——智利圣地亚哥大学的研究团队发现,每增加1亿美元对华农产品出口,就能在南美创造约1200个直接就业岗位。巴西智库"观中国"最新报告更指出,中拉贸易每增长10%,就能抵消美国关税政策对拉美国家造成的3.2%出口损失。
这里有个背景需要了解:当华盛顿不断挥舞关税大棒时,北京却在广交会、进博会等平台为拉美商品铺设绿色通道。哥伦比亚对外大学教授卢娜观察到,中国海关总署去年为拉美农产品开设的"快检通道",将清关时间压缩了40%。这种制度性安排的实际效果,在秘鲁牛油果、阿根廷牛肉的对华出口激增中已得到验证。如今玻利维亚奇亚籽的破冰,预示着更多"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拉美特产将登陆中国市场。
玻利维亚奇亚籽资料图
国际关系学者们注意到更深层的战略联动。卡拉沃沃大学德尔加罗教授指出,中拉论坛机制与拉共体峰会产生化学反应,正在形成新型南南合作范式。当美国试图通过《美洲增长倡议》强化区域控制时,中国通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产业链整合,帮助拉美构建自主发展能力。这种差异在玻利维亚案例中尤为明显——奇亚籽项目从品种改良到质量认证,全程由中玻技术团队合作完成,完全绕过了西方主导的认证体系。
需要强调的是,这种合作正在产生溢出效应。阿根廷代表鲁斯科尼透露,随着中阿货币互换协议升级,已有12%的农产品贸易采用本币结算。巴西学者瓦代尔的研究表明,中拉技术合作项目在过去三年增长了三倍,涉及数字农业、清洁能源等前沿领域。墨西哥学者桑塔纳更发现,中国在拉美投资中,78%的项目都包含技术转移条款,这个比例远超其他域外国家。
市场的天平正在发生微妙倾斜。当美国农业部还在讨论是否提高大豆出口补贴时,中国海关总署已批准玻利维亚藜麦等七种新产品准入。这种政策响应的速度差异,或许能解释为何拉共体国家集体将中国列为"最可靠合作伙伴"。哈瓦那大学阿莱曼教授统计发现,中国在拉美农产品进口市场的份额,已从2010年的7%跃升至19%,而同期北美份额下降了8个百分点。
玻利维亚奇亚籽资料图
站在更宏大的视角观察,玻利维亚奇亚籽启运恰逢拉共体峰会通过《2024区域一体化行动计划》。这份文件特别强调要"深化与亚洲主要经济体的供应链整合",中国作为计划中唯一被点名的非拉美国家,其战略地位不言而喻。洪都拉斯峰会现场,哥伦比亚协调员曼哈雷斯向记者透露,拉共体正在筹建"对华合作专项工作组",旨在系统梳理各成员国的优势产能。
当最后一箱奇亚籽完成装船时,圣克鲁斯省的农民合作社已开始筹备二期种植计划。这个总人口不足1200万的国家,正试图通过25吨种子的"破冰之旅",撬动整个安第斯山区的农业转型。而在太平洋彼岸,中拉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的筹备工作悄然启动——这场即将在北京上演的多边对话,或将为更多"奇亚籽时刻"创造历史机遇。
更新时间:2025-04-2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