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成功唬住印度,大量俄油轮漂在海上无处去,又一次多亏中国

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8月,全球能源市场出现戏剧性波动。印度对俄罗斯原油进口突然急刹,海上数十艘俄油轮陷入“无主”状态,中美印俄的复杂较量在原油航道间上演。中国炼厂的出手,成为改变大局的重要变量。全球能源秩序被迫重组,亚洲经济链条受到挑战。

印度“停油令”让能源市场陷入迷雾

8月初,印度多家国有炼油巨头突然叫停俄罗斯原油进口,这一决策令市场猝不及防。根据彭博社最新的油轮追踪数据,原本驶向印度的俄罗斯船队,部分在孟加拉湾徘徊,部分直接转向中国沿海,甚至有油轮短暂停靠东南亚港口,寻求新买家。印度炼厂负责人在接受路透社采访时坦言,关税风险和对美技术依赖让他们别无选择。

美国在8月7日对印度商品加征首轮25%关税,特朗普政府紧接着宣布将于8月27日加征第二轮惩罚性关税。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的最新说明指出,这一政策针对印度持续采购俄油行为,目的明确。印度媒体披露,国有炼厂背后的压力来自政府层面,担心美国将成品油出口列入制裁清单,影响印度30%以上的炼油出口收益。

数据显示,2025年7月,印度日均自俄罗斯进口原油高达207万桶,创历史新高。但8月骤减至不足65万桶,降幅超过68%,仅为上月三分之一。多个印度港口突然出现更多中东和西非原油货轮靠泊,显示印度市场迅速转向欧佩克国家。

油轮漂泊,俄罗斯原油“无处可去”困局

俄罗斯乌拉尔原油价格一度比布伦特原油低出35美元每吨,向印度出口成为俄方重要现金流。印度叫停采购后,油轮被迫在海上漂流。据Vortexa实时物流数据显示,8月中旬,一度有超过20艘俄罗斯油轮在印度洋、南海和东海徘徊,航线频繁调整。

俄方贸易商在接受TASS采访时直言,印度“临阵变卦”直接影响俄方当月出口计划。俄油轮“Tagor”号原定停靠金奈港,最终转向大连;“Tassos”号从西印港口改道埃及,部分货轮甚至在公海上等待新买家。俄能源部发布公开数据,8月对印出口直接削减超过1000万吨。

俄罗斯驻印使馆声明称,印方“政策反复”影响双边合作,莫斯科正在寻求多元化出口路径,包括对华增供和通过土耳其中转。与此同时,西方制裁下的俄罗斯在欧盟市场依然占有一席之地。根据欧洲能源研究机构Canalys发布的2025年7月报告,欧盟当月从俄罗斯进口了14.7亿欧元化石燃料,其中液化天然气占比67%。比利时、法国、荷兰成为液化天然气的主要进口国。

中国炼厂“闪电补位”,俄油市场开辟新航道

中国炼油厂迅速捕捉到市场变局,成为接盘主力。8月底前,据路透社和中国海关实时数据,至少15批俄罗斯乌拉尔原油被中国炼厂订下,单批规模70至100万桶,总计超过1050万桶。中国炼厂内部人士透露,这一波采购锁定10月至11月交付,乌拉尔原油的价格优势明显,平均每桶比中东原油低2-3美元。

中国对俄油的采购策略高度灵活。2025年8月,中国日均进口乌拉尔原油约7.5万桶,环比翻番。全年均值则维持在4万桶左右。中石油、中化集团等企业积极布局,部分油轮直接开往山东、浙江沿海炼厂。俄罗斯远东ESPO原油依然是中国进口主力,但乌拉尔原油份额快速提升,成为新增长点。

业内人士分析,中国炼厂设备多元、出口市场广泛,受美方制裁压力相对有限。中国海关数据显示,2025年前7个月,中国成品油出口同比增长12%,对东南亚、非洲市场的渗透率持续提升。中国采购俄油的战略意义远超经济账本,能源安全和供应链稳定成为关键议题。

能源霸权博弈下的地缘新格局

美国对印度的施压并非孤立事件,而是全球能源博弈的缩影。2025年以来,美印贸易摩擦持续升温,能源成为最具爆发力的领域。特朗普在公开讲话中多次暗示,若中国继续扩大俄油采购,美国可能在未来数周内考虑新一轮关税措施。美国对中国态度更趋谨慎,原因在于中美贸易体量、金融关联,以及中国在全球能源链条中的话语权。

俄罗斯面对制裁展现出韧性。欧盟虽然口头支持能源脱俄,但数据表明依赖依旧。欧洲能源观察站统计,2025年6月至8月,比利时单月进口俄液化天然气3亿欧元,法国和荷兰紧随其后。俄方通过调整出口路径,利用“影子船队”规避制裁,强化与中国、土耳其、阿联酋等国的能源合作。北约情报部门近期公开警告,部分成员国正在评估对俄油轮在马六甲、印度洋的监控与拦截能力,能源运输安全风险骤增。

印度“战略自主”口号受到严峻考验。专家普遍认为,印度对美技术和市场依赖度高,政策转向在所难免。印度炼厂设备逾六成采用美欧标准,成品油出口三成流向美国。印度政府在“独立自主”与“现实利益”之间摇摆,导致俄印能源关系脆弱性暴露。国际能源署(IEA)8月最新报告指出,印度能源结构调整将推高采购成本,2025全年新增支出有望突破25亿美元。

俄油流向重绘,亚洲能源链加速再平衡

俄油轮的航向改变不仅是贸易路线的变化,更是大国博弈的缩影。中国大举采购俄油,被业内视为一次“及时雨”。俄乌冲突三年,印度一度取代中国成为俄油最大买家,但政策突变下,俄油回流中国,强化了中俄能源纽带。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印度两次在关键时刻暂停俄油采购,国际市场对其“战略定力”产生质疑。

中国的稳定采购为全球能源市场提供了缓冲。乌拉尔原油进入华东沿海炼厂后,部分成品油通过“一带一路”通道出口至东南亚、非洲和拉美。中国能源研究学者分析,俄油进口结构调整有助于抑制中东原油价格上涨,对国内成品油价格也形成稳定预期。2025年8月,中国汽柴油价格环比仅微涨0.5%,低于全球平均涨幅。

新加坡、迪拜、鹿特丹等大宗商品港口的原油期货盘面反映了市场情绪。8月下旬,乌拉尔原油亚洲现货溢价收窄,布伦特/迪拜价差缩至近十个月最低。交易员普遍认为,中印俄三国的博弈已成为全球能源价格的风向标。

在上述博弈中,俄罗斯通过灵活调整油轮航线和定价策略,借助中国市场稳定出口,部分缓解了对西方制裁的压力。西方能源机构警告,若马六甲海峡等战略通道出现变数,全球能源供应链或将面临新一轮震荡。

参考资料:石油到了却不开门?印度“低头”喊停俄石油进口

2025-08-02 12:01·看看新闻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22

标签:财经   油轮   印度   美国   中国   海上   乌拉尔   俄罗斯   原油   能源   市场   采购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