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香瓜
最近大眼仔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越来越多喝惯了咖啡的外国人,一头扎进中国茶馆,尝试中国茶后直接上瘾。为什么中国茶能够把老外迷得神魂颠倒?本文就来告诉你答案。
茶叶起源于中国。中国人与茶的渊源最早可以追溯至神农时代。

据陆羽《茶经》记载,神农氏在遍尝百草中毒后,因茶叶而解毒,从而将这一神奇发现传给世人。自此,人们便开始品尝茶叶,开启了一段绵延千年的饮茶历史。
这缕古老的东方茶香,不仅氤氲了源远流长的华夏文明,也沿着丝绸之路漂洋过海,顺着万里茶道纵贯欧亚,弥漫全球各地,茶真正征服了世界。

随着全球饮茶文明日益发达,茶叶出海已然成为一门充满想象力的生意。大家可能很难想象,在这个如今把伏特加当成“生命之水”的硬核国度,几百年前,茶叶究竟是靠什么手段在这片冻土上扎下根的。
这事儿开头其实挺霸道,它压根不是靠什么文人雅士的诗词歌赋慢慢熏陶出来的。早在17世纪,当中国茶刚晃悠进俄罗斯时,那还是仅供皇室把玩的奢侈品。

但真正让这片神奇的东方树叶“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是一位名为亚历山大一世的沙皇。他的路子非常野,直接把它变成了一道不得不执行的行政命令。

要是放在现在,这就好比国家规定高速公路上的服务区必须得卖某种饮料一样。亚历山大一世当年就是这么干的,他颁布了一项法令,强制要求所有的驿站必须向过往的民众提供茶水。
你看看早期的劳工市场就能发现端倪。那会儿贵族雇佣工人,双方签的合同里要是没写明“必须包含每日茶饮供给”这一条,那这合同大概率是没人签的。

这甚至成了一种雷打不动的劳工权益,跟工钱一样重要。到了1890年,这股风潮更是刮进了军营,俄军正式开始饮茶,这一举措彻底完成了茶在壮劳力群体中的“扫盲”。
而在城市里,为了把这事儿管好,19世纪的管理者们专门给茶馆制定了一套法律规范。

你想开个茶馆?没问题,但你得有点心理准备。营业时间有死命令,早晨5点必须开门,不管多冷多困,这是为了服务早起的人。
你兜里的启动资金和要交的税收都有严格门槛。最绝的是对店铺装修的要求:你的茶馆格局必须是“三间房”的配置。

而且为了不让喝茶显得太干巴,政府还“贴心”地规定,店里必须配上留声机,还得有台球桌。这哪是在开茶铺,分明是官方强制打造了一个早在一百多年前就存在的“全天候社交娱乐中心”。
正是这种近乎苛刻的行政化推广,让茶成了俄国人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种习惯有多顽固?

哪怕是到了今天,你在莫斯科的大学里——比如俄罗斯人文大学的孔子学院,每周二依然能看到雷打不动的茶会活动。
这种坚持了十几年的仪式感,其实就是当年那颗行政种子长出的文化大树。

如果我们把时间线拉长,对比一下跨越百年的两组数据,你会发现,1913年那会儿,俄罗斯人均茶叶年消费量大概是413克,充其量也就是个尝鲜的水平。
可到了现代,这个数字已经飙升到了1384克。这种需求在宏观贸易数据上也得到了印证。虽然过去七年里,受制于各种复杂的外部因素,俄罗斯整体的茶叶进口量其实是微微下跌的。但中国茶的表现却是个例外。

就在2022年,中国对俄茶叶出口达到了1.97万吨,同比增长了近9%。要知道,当年中国茶叶出口总量的增速也不过才1.59%。
这说明什么?说明不管外面的世界怎么乱,俄国人的胃是诚实的。但这红火的生意背后,是不是就高枕无忧了?作为行业里的清醒者,我们得承认一个尴尬的现实。

现在的贸易模式,很大程度上还是在“卖原料”。就像专家拉里莎和弗拉基米尔·诺维科夫所观察到的那样,产业链在当地几乎是断层的。
中国企业把茶叶运过去,剩下的加工、包装,乃至最赚钱的分销环节,基本都掌握在俄罗斯本土的零售连锁商手里。我们在那边既没有大规模的深加工工厂,也缺乏叫得响的终端品牌。

这就像是你辛苦种出的好粮食,最后被别人装进袋子里,贴上别人的牌子卖出了高价,最核心的利润和话语权都不在自己手里。
这一局面也引起了双方业内大咖的警觉。俄罗斯茶叶和咖啡协会的会长拉马兹·钱图里亚就给出了非常务实的建议。

他的意思是,中国茶企别光盯着发货单了,得把眼光放长远点,直接来俄罗斯投资建厂。如果不把分销网络这一课补上,永远只能做供应链的最底端。
而中方的代表,像茶企董事长也看得很透。他主张必须要在当地注册我们自己的商标,强调“原汁原味”这个核心竞争力。

现在的市场上,立顿那些欧美老牌子依然强势,但他们的软肋就是工业化痕迹太重。这正是中国茶的机会。
而且,市场风向也在变。现在的俄罗斯年轻人,口味越来越刁钻。他们不光喝传统茶,对花果茶、草药茶、干果茶这种“非茶之茶”的兴趣也越来越大。

这就是一个新的赛道。如果我们能顺应这个趋势,把中国茶的品类做细、做精,不再满足于做那个默默无闻的供货商,而是真正去争夺品牌的认知度,那未来的想象空间可就太大了。

回望这段跨越几个世纪的历史,中国茶在俄罗斯的旅程,其实就是一部从“硬植入”到“软着陆”的教科书。
起初,它是沙皇的一纸强制法令,是必须写进雇佣合同的条款,是不得不喝的军需物资。而现在,它是人们在下午4点悠闲时光里的一份陪伴,是莫斯科商场里让人愿意多掏腰包的健康选择。

胃已经被俘虏了,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接下来的战役,是如何在他们的心智中插上中国品牌的旗帜。
当有一天,俄罗斯人提到好茶,脑子里蹦出的不再是茶炊边的砖茶,也不是欧美品牌的袋泡茶,而是一个个鲜活的中国名字时,那才是这场东方茶饮出海记真正的高潮。
更新时间:2025-11-2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