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的不甘:日本扩张的先天原因是什么?

提起小日本,人们总是感到既害怕又有点瞧不起。怕,是因为这个国家凶狠好斗,扩张成性,历史没少干以小博大的事。瞧不起,是因为相对于中国和俄罗斯这样的大国,日本就是个名副其实的蕞尔小邦,觉得这个国家发展的上限不够高,很难成为超级强国。

人们有这样的看法是十分危险的。在历史上,正是大家总是轻视日本,结果屡屡酿成大祸。以至于到了近代,它曾经连续两次打断了中国崛起的步伐,让中华民族跌入到历史的深渊之中,不能自拔。难道这个教训还不深刻吗?

历史上的日本扩张成性,除了它的武士道文化、皇权至上、天生慕强和军国主义思想浓厚等原因以外,还和它的地理因素息息相关。可以说,正是日本独特的地理环境,才造就了日本独一无二的民族性格。我们只有深入的了解到这一点,才不会轻视它,才不会让历史悲剧重演。

01壹

日本的小其实是相对而言的。日本的领土面积有37.8万多平方公里,只相当于中国的25分之一。如果把它放在欧洲,它的面积虽比法国小,但比英国和德国都要大。

日本国土狭长,如果只计算本土四大岛,从北海道最北端到九州岛最南端,距离大约为1900多公里。如果把琉球群岛加进去,日本的南北距离将会超过2400公里。最极端的情况,如果把小笠原群岛或南鸟岛计算在内,日本的南北跨度甚至可达4000公里。

正是因为日本是一个由几千个岛屿组成的岛国,它的面积虽然不算大,但星罗棋布分散在广阔的太平洋上,它控制的水域面积可不小。

日本的专属经济区有450万平方公里,连起来比中国还广阔,全球排名第六。有人感慨,日本简直就是隐藏的“海洋土豪”,不仅盛产鱼虾,油气和矿产也很丰富。

日本列岛的海岸线曲折,总长度33889公里,其中北海道、本州、四国和九州四个大岛的海岸线长度为19240公里,两项数据都超过了中国。

从大航海时代开始,凡是扩张性的国家都是临海国家。俄罗斯为了争夺出海口,拼死了无数代人,仅仅抢夺了几个条件不算太好的出海口。而日本作为一个靠海吃饭的国家,海洋条件是得天独厚的,这就为它发展航运、贸易和扩张创造了条件。因此,日本天生就是一个海权意识很强的国家。

02贰

日本的总人口为1.2亿,不到中国的十分之一。但放在欧洲,日本的总人口只仅次于俄罗斯,差不多相当于英法的总和。一个东京圈就有3600万人,光它就顶得上半个韩国的规模。东京不只是日本的经济心脏,而且还是亚洲第一大都会。

日本列岛地形以山地为主,拥有多块一千平方公里以上的平原,其中关东平原面积达1.6万平方公里,是支撑古代日本人口增长和粮食储备的核心。即使到了现代,日本采用先进技术,也基本上能够保证粮食自给。

另外,日本虽然南北气候差异较大,但受到黑潮暖流影响深远,大部分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十分宜人。充沛的降水,使得日本的森林覆盖率更是占到全国三分之二的比例,是世界上森林覆盖率最高国家之一。

所以说日本虽然人多地狭,但静态天赋并不算太差。在恰当的时机,经过猥琐发育,日本完全有成为强国的地理基础。

03叁

俗话说,凡事有利必有弊。日本岛国的优势,让它吃遍了近现代以来的红利,但台风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频发,也让日本人深受其害。

日本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汇地带,属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震、火山活动频繁。据统计,全球有十分之一的火山位于日本,五分之一的地震发生在日本,地震如同家常便饭般的存在,这也是日本木制房子偏多的一大原因。

20世纪以来,在日本发生并造成重大损失的大地震,首推1923年的关东大地震,这场地震导致超过10万人死亡,是日本史上死者最多的地震,给首都东京带来毁灭性打击。

1995年发生的阪神大地震,震级为7.3级,共造成6434人死亡、43792人受伤,约10.8万幢建筑物损毁,直接经济损失达1000亿美元,导致近30万人无家可归。

2011年发生了东北太平洋地震,震级达9.0级,并引发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泄漏。该地震受灾面积约8万平方公里,共造成19533人遇难,6152人受伤,2585人下落不明 。直接经济损失达16-25万亿日元,占日本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的3-5%,成为日本历史上损失最惨重的复合地震。

更可怕的是,地震所带来的海啸常带来远超过地震的影响,英语中的海啸(Tsunami)一词就是来自于日语。1896年发生的明治三陆大地震引发的海啸最高达38米,超过22000人遇难或失踪。2011年发生的东北太平洋地震引发的海啸最高浪高达40.5米,约2万人遇难或失踪。

除了地震和海啸,日本列岛的火山灾害也很严重。日本其他的主要自然灾害还有山体滑坡、泥石流、洪水、台风、雪灾和低温灾害等。

04肆

俗话说,环境决定人。而一个国家的地理环境,也能深刻的塑造一个民族的性格。

首先,自然灾害频发的现实,使日本民族逐渐产生了一种生死无常的宿命观念。日积月累,逐渐形成了日本人的生死观较为淡薄的特色,孕育了国民压抑、极端的民族特色,甚至是一种对生命的漠视的态度。这就使得日本民族形成了一种施暴好斗、不惧生死的人生观。

其次,日本列岛严酷的生存环境,让日本民族长期以来面临着潜在的生存困境,逐渐形成了强烈的危机意识。他们非常担心有朝一日,台风地震会彻底摧毁这个国家。万一有一天,日本列岛沉入了海底,日本民族该何去何从?

因此,日本人很早就表现出了外向性和扩张性,希望通过对外侵略扩张来弥补本国地理环境的缺陷,企图将这种危机感向外部进行转移。

最后,严酷的地理环境塑造了日本民族坚忍不拔和开拓进取的精神,形成了很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更容易团结一致对外扩张。

这也正印证了孟德斯鸠曾经说过的话:"土地贫瘠,使人勤奋、俭朴、耐劳、勇敢和适宜战争,土地所不能给予的东西,他们不得不以人力去获得。"

05伍

如果站在全球视野的角度看,日本独特的地缘政治地位,为它以海制陆的海权战略提供了先天条件。

按照麦金德的地缘政治学说,处于亚欧大陆边缘地带的国家更容易受到心脏地带强权国家的侵略。比如历史上的俄罗斯帝国地处欧亚大陆的心脏地带,它屡次向处于边缘地带的芬兰、波兰、土耳其、波斯和中国进行扩张。在中国古代,南部农耕区经常受到位于内亚核心板块的匈奴、突厥和蒙古的侵扰。

同样的道理,印度次大陆作为边缘地带,历史上经常受到中亚板块游牧民族的侵扰。朝鲜半岛和中南半岛相对于中原政权,也属于边缘地带,所以它受到的攻击也会更多一些。在欧洲,伊比利亚半岛相较于法国属于边缘地带,所以历史上法国入侵西班牙的次数要远远多于后者。

与地缘政治学说齐名的是马汉的海权学说,讲究以海制陆。在欧亚大陆的两端,日本和英国正好处于相似的地理位置。这两个岛国都处于绝佳的离岛位置,本身也具有一定的实力,完全可以作为左右大陆均势的重要砝码。

历史上的英国,充分利用离岛优势,在欧洲左右逢源,大力发展海外殖民地,最终建立了日不落帝国。

而日本作为东方日出之国,虽然外交手腕没有英国那么炉火纯青,但依托海洋,做到进退有据。进,可以以朝鲜半岛为跳板,谋取东北,再图华夏;退,可以以海洋为屏障,阻挡对手进犯。

历史上,除了蒙古两次东征日本失利外,日本本土几乎未遭外敌入侵。在这种情况下,日本人觉得对外扩张的收益要远远多于承受的风险,所以日本十分热衷于海外扩张。

06结束语

综合上面所说的情况,日本的实力和野心其实一直被人们所低估,这也是大清帝国、沙俄和美帝在日本面前吃大亏的原因。鉴于日本是搬不走的邻国,它骨子里面天生就携带有扩张的基因,要想改变这一点是极难的。我们要做的,就是提高警惕,不断强大自己,让它彻底放弃幻想,这样历史的悲剧才不会重演。

文/来源于凭阑听史,敬请点赞、收藏、分享和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24

标签:历史   小国   日本   先天   不甘   原因   国家   列岛   太平洋   海啸   地带   民族   俄罗斯   地理环境   英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