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抓到一个世纪漏洞,只要不招惹中国,美国就是“无敌的”

贸易这池水深着呢,美国那特朗普一上台,就又开始搅和全球供应链。2025年,他重返白宫没多久,就把关税大棒抡得呼呼响。本来中美贸易摩擦从2018年就开始了,那时候加征25%的关税,闹得沸沸扬扬。

中国这边稳扎稳打,通过对等措施和谈判桌上的节奏控制,没让步太多。到了2025年,特朗普许诺加到60%,但实际操作起来,聪明劲上来了——他发现,直接硬碰中国,吃力不讨好,成本高企,还容易反弹到自家企业头上。可要是绕开中国,转头去捏那些东南亚小国,或者盟友日本欧盟,那事就好办多了。

避华击亚,关税杠杆初显锋芒

特朗普这套玩法,说到底是捡了软柿子捏。2025年上半年,他先从电商下手,中国平台像SHEIN和Temu在美国卖得火热,那些低价小包裹通过豁免规则,价值800美元以下免税直邮,2023年就进了近10亿件。

特朗普一看账本,火气就上来了,这不光冲击本土零售,还绕过了关税墙。7月,他直接宣布终止这项豁免,所有进口包裹一律征税,名义上保护制造业,实际上卡住了中国电商的脖子。但他没敢把这事全甩给中国,而是广撒网,东南亚那些承接中国订单的国家首当其冲。

拿越南来说,过去几年从中国转过来的纺织订单不少,2024年出口美国增长20%以上。可特朗普不干了,8月1日起,加征46%的关税,河内那边工厂订单立马下滑。柬埔寨电子组装线也遭殃,49%的税率一压,金边贸易部急了眼。菲律宾的农产品、印尼的棕榈油,全都中枪,税率32%。

这些国家本是中美摩擦的受益者,靠着低成本承接转移产能,现在却成了替罪羊。特朗普的逻辑简单:你们吃了中国红利,却没扛风险,得吐出来点。

结果呢,东盟峰会10月26日在吉隆坡开幕前,这些国家陆续妥协了。特朗普空军一号刚落地,就签了新协议,柬埔寨、马来西亚、泰国、越南同意开放市场,美国维持19%的关税,但承诺逐步降到零——前提是加大对美投资和采购。

这事接地气地讲,就跟街头小贩摆摊似的,你不卖我,我就堵你路口。东南亚国家经济体量小,依赖出口,美国一压,国内就业和增长就晃荡。越南贸易部长在会后表态,强调要平衡中美关系,但协议还是签了。

中国这边呢,没慌不忙,通过升级东盟自贸区协定,10月28日刚签字,关税进一步降到零,覆盖更多品类。这不光稳住了供应链,还让东盟看到,美国的关税霸凌不是长久之计。

特朗普这招避开中国直击外围,确实让美国短期内多收了关税钱,2025年第三季度,进口税收入涨了15%。但想想看,东盟国家从中国进口反而增了21%,4月份数据就显示,中国对东盟出口同比猛增,大家开始抱团取暖了。这杠杆撬得动一时,撬不动人心向背。

盟友让步,投资换税巧取豪夺

转头看盟友,日本和欧盟也没逃过这劫。特朗普的“投资换降税”模式,玩得那叫一个溜。7月22日,跟日本签协议,美国对日关税从25%降到15%,换来5500亿美元投资,重点投制药和半导体,美国还拿走90%的利润。

日本那边开放汽车和大米市场,表面互惠,里子是美国不花钱就撬动资本。欧盟更狠,7月27日协议,6000亿美元投资,外加7500亿美元采购美国能源和军备,关税暂搁一边。这套组合拳,特朗普在东盟峰会后飞日本时,又重提稀土合作,签了新协议,确保供应链不卡壳。

这不就是典型的巧取豪夺吗?日本经济依赖出口,半导体链上离不开美国市场,税率一压,东京就得让步。欧盟内部本就吵吵嚷嚷,法国德国批评委员会屈服华盛顿,丧失自主。但协议还是落地了,鹿特丹港的美国LNG船队增多,能源采购单子刷刷开。

特朗普的算盘打得响:不谈规则,直奔账本,谁出钱多,谁少挨打。2025年10月,这些资金首批注入,美国制造业就业增了2%,底特律装配线多转了圈。但这盟友间的信任,裂痕是真大。加拿大签协议后,还被加10%关税,总工会叫嚣勒索。法国总理在社交媒体上发文,痛批那天是黑暗日子。德国总理直言单边主义不可持续。

从逻辑上讲,特朗普这模式短期有效,因为盟友顾及整体关系,不想撕破脸。中国呢,作为“慢变量”对手,美国在技术上也没硬来。4月禁英伟达H20芯片对华销售,7月又松口批准低规格版,名义安全,实际拖延中国算力建设。

这隐蔽持久,不像关税那么显眼。但中国通过本土芯片营收飙升4300%,上海发布会数据亮眼,生态自成一体。盟友让步的背后,是对美国霸权的无奈,日本的愤怒情绪在谈判中显露无遗,欧盟多国推动自主基金,巴黎银行家们算计着脱钩成本。

长远隐忧,霸凌策略难持久

短期看,特朗普这“无敌”姿态,确实让美国喘了口气。10月26日亚洲行,东盟协议签了,日本稀土协议定了,欧盟能源单子到账,政治光环亮堂堂,民调支持率升3%。但长远隐忧,藏都藏不住。

全球供应链拉紧,洛杉矶港集装箱滞留20%,延误成本谁扛?盟友互信下滑,加拿大边境谈判破裂,工会罢工浪潮起,工厂大门外标语挥舞。欧盟议会辩论自主,投票机计数时,动议通过。法国媒体头条铺天,塞纳河边报纸吆喝声不断。

逻辑上,这策略的软肋显而易见:霸凌容易,维系难。特朗普绕开中国,蚕食外围,但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和RCEP,巩固与全球南方的连结,东盟从中国进口增2成,缓冲关税冲击。

10月28日,中东盟自贸升级,覆盖90%货物零关税,北京化身可靠伙伴。特朗普威胁100%对华关税,11月1日生效在即,但市场震荡后,他团队暗示可能暂缓。话说,这不就是极限施压的把戏吗?

这事考验大国韧性。美国维护美元霸权,关税是支点,但绕开WTO,单边主义让信誉掉价。盟友批评单边不可持续,日本谈判代表愤怒,欧盟委员会被批屈服。

加拿大毒品借口站不住脚,华尔街日报社论直呼史上最愚蠢贸易战,对中国仅10%,对邻国25%,朋友都成致命的。特朗普的“美国优先”,喊得响,实际推高通胀,沃尔玛价签上调5%,消费者荷包瘪了。

接地气讲,不能总欺软怕硬,早晚踢到铁板。中国经济困境有,但房地产调整、就业稳、消费回暖,底气足。特朗普低估了对手的耐心,贸易战戳痛点,却也逼出转机。东南亚顾虑中国,转而抱团RCEP,全球南方看热闹,美国孤立感渐生。

长远看,这漏洞补不上,霸权代价浮现:资源赢了,形象输了。贸易博弈,本无赢家,中国推动对话,东盟峰会磋商稳定框架,抵御保护主义。特朗普的棋局,走得急,悬念在下一个协议笔尖,但中国节奏稳,全球秩序,不会随一人心意变。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31

标签:财经   美国   中国   漏洞   世纪   东盟   关税   盟友   日本   协议   欧盟   越南   东南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