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初期,出现了一个很牛的人,他的名字叫晁错。
这伙计原先是正经学法家出身的,但是后来因为根据工作需要,他又被安排去学儒家。
法家和儒家在理念上,很多地方都不一样,甚至是有冲突的,一般人别说学,思想上都很难接受,但是晁错可不是一般,人家很轻松就拿下了双学历。
当时大汉的当家人是汉文帝,他当时有心利用儒家的思想,对西汉这个名为郡县制,实为诸侯分封制的国家搞改革。
但是他是军功集团捧起来的,他还要利用诸侯帮忙对付军功集团,所以心理想的多,实际能做的少,但是他想把自己的理念传达下去,于是就安排了精通儒学的晁错去给自己的儿子当老师。
拥有双学士的晁错,并不满足于,默默的给太子当家庭教师,于是他在当家庭教师,时,搞出了一篇很不错的论文《言太子宜知术数疏》。
汉文帝一看晁错干的不错,立刻给他升职加薪,太子那边,也感觉晁错这个老师,人很聪明,又会来事,也很喜欢他。
在汉文帝在位期间,晁错除了有相关的本职论文发表之外,还写了一些立意更高的论文,比如涉及和匈奴作战的《言兵事疏》,涉及农业方面的《守边劝农疏》,涉及移民的《募民实塞疏》。
从这些论文涉及的不同方面,我们就能看出,晁错同志是一个在理论上博学多知的人,是一个在工作上积极要求进步的人,这种怎么可能一直当家庭教师呢。
后来因为晁错的论文发表的太多,他还被直接举荐给了汉文帝,相当于是从一名家庭教师,直接开始从政了。
从政之后,理论大师晁错再次发表了重磅论文《举贤良对策》,这篇看似是只涉及人才选用的论文,背后实际藏着晁错的政治站队和政治理念。
我晁错建议皇帝削藩,引进新鲜血液对抗传统的势力。
晁错的这个表态对不对呢,对于汉文帝心理来说是对的,但是当时的形势还不行,汉文帝本人还只能委曲求全,所以晁错的这个表态没有得到汉文帝的公开支持,反而引起了军功集团和诸侯的敌视。
不过晁错成功让自己成了坚定的“保皇派”,从而得到了汉文帝心里的喜欢,至于太子那对他就更喜欢了,因为自己的老师,坚定的站在了自己家的一边。
因此等到汉文帝去世,太子变成汉景帝的时候,晁错这个帝师就进一步得到了重用,先是在实际上比九卿更得汉景帝崇信,后来更是一跃成为三公之一。
汉景帝本人是希望削藩的,晁错作为这个政治纲领的坚定支持者,自然要为领导摇旗呐喊,于是晁错在明面上,就成了削藩的第一人。
结果汉景帝的手段有些冒进,导致部分诸侯直接反了,汉景帝一看事情闹大了,就问晁错这个第一人怎么办,结果晁错说你亲自去一线平定叛乱吧,我在大后方给你保驾护航。
晁错的这说法倒不是逃避责任,而是想学刘邦时代的萧何,但是汉景帝又不是刘邦,他哪有什么战争经验,因此晁错的这种建议就显的有点不合时宜了。
结果就在这时,占据上风的诸侯喊话,说咱们起兵不是和皇上有矛盾,纯纯是因为晁错挑拨咱们君臣关系,只要皇帝办了晁错,那么咱们还能重归于好。
汉景帝当时慌了神,直接接受了这种要挟,然后尚不知情的晁错,就在上班途中,被自己学生派的人给腰斩了......
更新时间:2025-04-2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