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等暑假结束回到银川,还认得出来不?威记离开银川短短半个月,听到的银川消息多数都是有关老城“拆”的。比如说北桥巷、民乐片区、高台寺片区,还有大新镇的“锅底湖片区”、“塔桥片区”(其实严格说它也属于锅底湖片区)等等。
这些区域都有一个统一的名字:“城中村”,或者称之为老旧小区、民房等。
这一波操操作,真可谓拆,拆,拆。重点是基本是同时开工!说好的“不大拆大建”呢?不知道“城市更新”最后是不是“减法”,要是“加法”,是不是建(安置)小区?
看来银川又进入到新一轮的基建时代了吧?因为都听说了N年了,如今终于开拆了。
其实银川早就有这样的计划,不然也不会被坊间相传已久。只是受限于诸多因素,所以一直都只是“雷声大,雨点小”的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在启动。如今这么大的动作可能有人会疑惑,为什么说了这么多年,今年一下都开始集中拆了呢?
或许,“宁三震”是一个诱因吧?因为这些“城中村”的老旧房子,很多都是在时代背景下自建所产生的,那时候没有什么质量意识。在年初的“宁三震”开始,陆陆续续,有多少城中村的房子是能扛住这样的摇晃频率的?
很多人都说银川老城显得老旧,如今这么多处地方进行“城市更新”,未来它会重新焕发光彩吧?
拆墙推瓦的轰鸣声中,很多人看到的是尘土飞扬,其实,那是银川老城的肌理正被重新勾勒。挖掘机的铁臂砸向斑驳的砖墙时,飞扬的尘土里裹挟着几代人的记忆碎片,而推土机碾过的土地,很快将竖起崭新的楼群,或者别的城市景观。
有人说这是“拆改风暴”的急迫性所决定的。除了地震隐患的倒逼,或许还藏着更深的城市算盘。老城拥堵的街巷、老化的管网早已跟不上人口流动的节奏,而“城中村”如同嵌在现代化图景里的补丁,既拉低了土地价值,又让城市治理左右掣肘。
如今以“安全”之名行“更新”之实,倒是让很多人展露欢颜。
这场改造像一场精密的外科手术,剜去腐肉的同时也切断了部分毛细血管。当推土机开进最后一处平房区时,老银川的轮廓终将消隐于玻璃幕墙的倒影中。只是不知未来站在崭新商圈前的人们,是否还会想起那些逝去的日子?
在威记的角度,当然是希望它在做减法。因为银川城不缺房,无论是二手的还是精装的都有很多,完全可以消化存放这些毕业的大学生。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银川这座城市也是在“拆”中经历沧海桑田的。可以说,银川可谓屡建屡拆,历经苦难和历史荣光。
第一次自然是从怀远镇到兴庆府,然后被蒙元的灭国之战中摧毁;
明朝时期也历经几次被拆,比如说指挥使耿忠重修银川城,比如说公元1444年(正统九年)把银川城“复其西半城”;比如说“寘鐇之乱”;比如说“哱拜之乱”等;
清朝时期,让人记忆最为深刻的,就是同治2年的乱变;
民国时期的记忆,相信很多人就记得了。
不管如何,如今的新样子,在若干年后,也会变成人们口中说的历史。
只是,没有把它们的过往都展现出来,不然就更有感受了。期待“城市更新”能体现出来。
这里是宁夏!发现宁夏之美,感受宁夏之美!
我是阿威,用温暖的文字,翻起尘封的记忆,记录宁夏的人文历史!谢谢阅读关注!
更新时间:2025-07-2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