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民企第④把交椅:坐拥5家上市公司,年入1956.22亿

从负债168万元的乡镇农机厂,到年营收近2000亿的国际化企业,亨通集团的蜕变演绎着江苏民营经济的传奇。


在2025年8月28日全国工商联发布的“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上,亨通集团以1956.22亿元的营收位列第35位,在江苏省内稳坐第④把交椅。



这家从苏州吴江七都镇走出来的企业,从一家濒临倒闭的乡镇小厂起步,如今已成长为业务覆盖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光纤网络市场占有率超过15%的国际化产业集团。



No. 01

草根崛起,乡镇企业华丽转身


亨通集团的发展史,是一部中国乡镇企业转型升级的教科书。



故事始于1991年,33岁的退伍军人崔根良临危受命,接手了一家濒临倒闭的乡镇农机厂。这位出生于1958年5月的江苏吴江人,有着军人的坚韧与魄力。


面对几间破旧厂房、几台老旧设备和168万元债务,崔根良没有退缩。他敏锐地发现了通信行业的巨大潜力,决定转产通信电缆。


在无资金、无技术、无市场、无人才的“四无”困境下,崔根良创造性地走出了三步妙棋:


“借鸡生蛋”——与江苏省通信电缆厂合作,借对方的技术和品牌生产电缆,当年投产就创利税87万元;


“借梯登高”——1992年,与邮电部武汉邮电科学院合作,合资兴建长江光缆联合公司,一举填补了江苏省光缆项目的空白;


“借船出海”——1993年,与日本妙香园株式会社合资创办吴江妙都光缆有限公司,从美国、英国等国家引进先进生产流水线和监测仪器。


这三步走下来,亨通1995年通信电缆产销量跃居全国同行业第一,完成了从乡镇企业到行业龙头的逆袭。


No. 02

打破垄断,掌握核心技术



如果说早期的亨通是靠“借”字诀打开局面,那么后来的发展则离不开“创”字诀。


2000年后,崔根良意识到,没有核心技术,企业永远受制于人。当时,光纤预制棒技术长期被国外垄断,成为我国光通信产业的“卡脖子”难题。


2004年,崔根良毅然决定投入巨资研发光纤预制棒。当时不少专家院士善意提醒他:这项目风险太大,弄不好会身败名裂、拖垮企业!


面对劝阻,崔根良展现出军人的倔强与担当:“大家都不干,中国光通信未来靠谁?”


他带领团队历经1200多个不眠之夜,屡试屡败、屡败屡试,终于攻克了这一核心技术。消息传出,业界一片哗然。


“中国光纤之父”赵梓森院士由衷赞誉:“崔根良为中国光通信做出了重要贡献!”


如今,中国每四公里光纤,就有一公里是亨通制造。这项技术将中国光纤价格从每芯公里1200元,拉低到60元,为宽带中国战略的提前实现做出了重大贡献。


No. 03

二代接棒,迈向高质量发展


随着亨通集团不断发展壮大,接班人的问题逐渐浮出水面。



崔巍,崔根良之子,1986年8月出生于江苏苏州吴江区,拥有硕士研究生学历。2014年,崔巍进入亨通系,从集团子公司江苏亨鑫科技开始历练。


与父辈相比,这位年轻掌舵者更注重科技创新和数字化转型。2015年,亨通集团启动“三化企业”智能工厂建设,崔巍作为项目负责人,组织团队将5G通信网络、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前沿技术植入制造业集群。


在他的推动下,亨通建成了全球光通信行业首座“世界灯塔工厂”、国家级智能工厂、3个国家级5G工厂、20多个省级示范智能车间。


2021年5月,崔巍正式出任亨通光电董事长。两年后的2023年11月,他出资27亿元增资亨通集团,与父亲崔根良一起成为公司实际控制人,顺利完成企业传承。


在崔巍的领导下,亨通集团不仅在传统光通信领域保持领先地位,400G光模块已在国内外数据中心批量应用,800G光模块也通过领先交换机厂商测试,即将量产。


No. 04

多元布局,打造五大上市公司集群



如今的亨通集团,早已不再是一家单纯的光纤通信企业。在崔家父子的共同执掌下,亨通已发展成为坐拥5家上市公司的庞大产业集团。


除了2003年在上交所上市的亨通光电(600487.SH)外,其上市军团还包括:专注光纤研发生产的亨鑫科技,已在香港联交所上市;


2015年收购的印尼最大综合缆线上市企业VOKSEL;生物科技瀚叶股份(600226.SH);以及2017年收购的新能源电池企业盟固利(301487.SZ),已在2023年8月登陆创业板。


近年来,新能源成为亨通集团的重点布局方向,主要涉及新能源汽车、电池、电动机、充电桩等领域。


通过一系列并购和自主发展,亨通集团实现了从光通信到电力传输、从海洋通信到新能源材料的全面布局。


2024年,亨通集团入选工信部“数字领航”企业,标志着其在数字化转型方面的成就获得国家认可。


2025年1月,亨通集团成功入选首批国家工信部卓越级智能工厂榜单,进一步巩固了其在智能制造领域的领先地位。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崔巍出资27亿元增资亨通集团,与父亲崔根良共同成为公司实际控制人。这位新一代掌舵人主导建成了全球光通信行业首座“世界灯塔工厂”,让亨通的智能化水平跻身全球先进行列。


从苏州吴江的乡镇小厂到国际舞台,崔根良与崔巍父子的接力长跑,印证了亨通集团那句企业格言:“今天不创新,明天就落后,后天就淘汰。”


而这家年营收1956.22亿元的江苏民企巨头,依然在创新的道路上全速前进。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18

标签:财经   江苏省   民企   上市公司   交椅   集团   江苏   光纤   企业   中国   工厂   智能   灯塔   乡镇   苏州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