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才是真正的枣香?出现在很新的白茶身上,是正常现象吗?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从前总认为,读过万卷书,就能行万里路。

然而,生活的真实面貌,却远比想象的要复杂得多,任何事物都不可能完全按照既定的预期发展。

真正实践后才发现,那些从书本上直接获取的智慧,其实很多时候只能停留在理论的表层。

就像经历和阅历,常被人们在口头上混为一谈,实际上完全是两码事。

有足够的经历,才能积攒起阅历。

但空有经历往往不够,少不了反复思考和沉淀,逐渐凝结出独属于自己的智慧和见识。

有茶友提起一个问题,已经困惑了他许久:

“大家都说老白茶才有枣香,有时遇到一些看起来很新的白茶,为什么也有这股气味?”

从香气的分类来看,枣香属于果香大类的其中一个小分支。

对于微发酵的白茶来说,枣香是个特殊的存在,不像毫香、花香等基础香型那样常见,极为可贵。

让茶友苦恼的这一现象,究竟是怎么回事?是白茶出现了特殊的变化,还是大家的认知存在某种偏差?

在解决问题之前,不如先来了解真正的枣香。

《2》

枣香的出现,有严格的限制条件。

日常喝茶,每个人的侧重感受点皆有不同。

无论是重香气还是重滋味的体验,选购时总要关注整体的品质表现,认准内质丰富的白茶。

成就一款优质白茶,离不开优越自然条件的助力,为茶叶的生长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果胶物质与可溶性糖,就是形成枣香的重要条件,缺一不可。

白茶的叶片越大、越宽阔,茶梗越粗壮,这两类内含物质的含量就越高。

一年中最早采摘的白毫银针,虽然含有充足的养分,但没有茶梗和叶片,原料形态就不满足基础条件。

而白牡丹的叶片细窄,茶梗也偏细嫩,同样达不到标准。

排除下来,也就只有粗梗大叶、略显豪迈的秋寿眉,更有机会陈化出枣香。

在散茶的基础上进一步包揉压制,让茶叶的细胞破壁,内质才能随着细胞液,附着于茶叶表面。

经过压制的白茶,发酵度会比散茶更高一些,但依旧属于微发酵的范畴。

同时,茶叶的营养物质有更多的机会与氧分子接触,发生化学反应,逐渐生成更加成熟、沉稳的香气。

密封储存三五年后,优质的秋寿眉饼,便有概率陈化出类似蒸红枣糕的清甜气息。

至此,圈内众人梦寐以求的枣香,才算是真正形成。

《3》

“都说枣香难得,为什么又感觉好像随处可见?”

曾经有位茶友,在后台留下了这样的疑问。

枣香是寿眉存老后的专属气息,原料要品质优越,同时需经过精心压制,形成松紧适中的饼茶形态。

品质越出众的秋寿眉饼,枣香的出现时间就越早,香气越为浓郁。

也曾遇到过一些内质特别丰厚的高山白茶,仅仅两年的陈化时光,枣香的踪迹便悄然显现。

然而,多重因素筛选下来,市面上能满足所有条件的白茶饼,数量并不算多。

因此,现实中有很多人都没真正闻过枣香,只能在想象中勾勒它的模样。

人类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总是在未知的领域里燃烧得最为炽烈,难得一见的宝物,总是更想拥有。

如今随意找一家茶店,即便茶掌柜是半路出家的外行人,也能拿出标榜“枣香浓郁”的老白茶。

只是,每次闻到的枣香,似乎都有些不同。

那位茶友说,有时自己感受到的枣香特别温暖舒缓,有时又气味厚重得有些发腻。

很明显,后者更属于茶叶过度发酵的的表现,并非真正的枣香。

正常白茶的香气虽浓郁,但从来不失清新雅致。

有些白茶采摘结束后没有及时萎凋,又经历了暴晒、高温烘干等一系列摧残,加重了发酵程度。

营养物质大量流失,茶叶散发出的沤青味,和干燥清爽的枣香相差甚远。

硬要从生活中找个实例对比,更像是果盘里蜜饯散发出的气味,甜腻而不真实。

《4》

当然,所谓的“枣香”,也有可能是变质茶的怪味。

总有人利用大众的认知盲区,故意混淆视听,将已经过度发酵的劣质茶、做旧茶,当做真正的枣香老白茶售卖。

也就导致一些茶友认为,枣香是茶叶变质的表现,只是圈内的炒作。

实际上,处于高温高湿的状态,不只是茶青品质会受损,成品茶也难逃变质的命运。

和普洱不同,白茶的储存不分干仓和湿仓,含水量超标,是茶叶变质的最大元凶。

能做到环境常温干燥无异味,确认包装的密封性,将白茶放置在阴凉处即可。

在这期间出现任何一处疏忽,空气中无处不在的水汽,都能找到入侵漏洞的机会。

茶叶被水汽重重包围的同时,白茶原有的香气也在慢慢消散。

内质在与水分的接触中发生了新的化学反应,同样会促使过度发酵的发生。

此时茶叶散发出一股浓烈而复杂的气味,闻起来发酸发闷,又混合着残留的最后一丝茶香,极具迷惑性。

不少缺乏经验的茶友,便以为是自家的白茶饼加速了转化进程,提前陈化出枣香。

殊不知,这是茶叶严重受潮的预警信号,此时的白茶已经变质,不能再饮用。

真正的枣香,给人的感受如红枣煮水般纯净香甜,和老白茶的其他香气一样,具备干燥而温暖的共同特征。

总之,好茶拥有的气息特点,和变质茶的怪味有着明显区别,茶友们千万别认错!

《5》

未经漫长岁月磨炼的白茶,也有机会生成珍贵的枣香吗?

一步登天的事,至少在茶叶循序渐进的转化历程上,永远不可能发生。

枣香虽难得,但总有机会亲自感受,从不是众人口口相传的某一种传说。

多喝多闻多品鉴,不断实践后积攒了一定的经验,就能从香气的细微之处,感受到白茶品质的差异。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30

标签:白茶   陈化   村姑   叶片   香气   气味   茶叶   身上   现象   品质   条件   机会   美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