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晒服的核心指标:UPF UVA UVB UVC
UPF(紫外线防护系数)
UPF15-24:基础防护
UPF25-39:良好防护
UPF40-50+:优秀防护(国际标准通常要求UPF50+)。
定义:衡量面料阻挡紫外线的能力,UPF值越高,防护效果越强。例如,UPF50表示仅有1/50的紫外线能穿透面料(阻挡98%)。
分级标准:
紫外线类型与防护
UVA(长波紫外线):穿透力强,可直达真皮层,导致皮肤老化、皱纹。防晒服需标注“UVA阻隔率”(通常需>95%)。
UVB(中波紫外线):引发皮肤红肿、晒伤,防护由UPF值直接体现。
UVC(短波紫外线):基本被臭氧层吸收,日常防晒无需特别关注
国内外防晒服标准对比
关键差异:
中国标准最严格:要求水洗和磨损后仍达标,更注重耐久性。
欧盟/澳洲侧重高UPF:尤其户外服装普遍要求UPF50+。
美国标准宽松:UPF15即可标为“防晒”,需谨慎选择。
防晒服的防晒原理
物理遮挡:
致密面料:如聚酯纤维(涤纶)、尼龙,纤维间隙小,阻挡紫外线穿透。
加厚/多层设计:如运动防晒服的腋下加强层。
化学助剂:
紫外线吸收剂:通过苯并三唑类化合物吸收紫外线并转化为热能。
反射涂层:如二氧化钛(TiO₂)涂层,反射紫外线(需注意洗涤后可能脱落)。
颜色影响:
深色(如黑色、藏蓝)比浅色吸收更多紫外线,但可能更吸热。
消费者选购指南:4步鉴别达标防晒服
看标签认证:
国内产品需有“GB/T 18830-2009”标准及UPF值(建议选UPF50+)。
进口产品认准“AS/NZS 4399”或“EN 13758”。
测试面料透光性:
简单方法:用手电筒照射面料,透光越少,防护越好。
检查工艺细节:
缝合紧密:接缝处有包边或压胶处理,避免紫外线从针孔穿透。
覆盖设计:帽檐、高领、指洞等设计减少皮肤暴露。
洗涤后复测:
优质防晒服经多次洗涤后UPF值稳定,可查看产品是否标注“耐久防晒”。
常见误区
误区1:“普通衬衫=防晒服”?
真相:棉质UPF仅5-10,需特殊处理才能达标。
误区2:“防晒服终身有效”?
真相:化学涂层会随洗涤衰减,建议2-3年更换。
更新时间:2025-07-2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