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宁波晚报
“大蒜臭了,绿豆烂了,最后画了幅仙人掌交差!”近日,一年级学生小星爸爸在朋友圈分享陪娃完成植物观察作业的“辛酸”,一句“孩子养不好自己的‘宝宝’,经历开学最大打击”,戳中无数家长痛点,收获大量点赞与评论。
评论区里满是共鸣:“我家也是这样,太难了!”“孩子急得直哭,我们跟着愁!”还有家长分享实用经验:“水培容易活,养个番薯就行!”
这份看似简单的科学作业,为何能引发集体感慨?背后又给我们带来哪些思考?
两次种植 “翻车”
孩子遭遇 “开学最大打击”
刚上一年级的小星,迎来人生中的第一次科学实验——观察植物。科学老师建议在家种植一些短期内变化比较明显的植物,比如绿豆、大蒜等,让孩子们边观察边画像记录。
老师布置的作业。受访者截图
“这个作业国庆节前就布置了,我们想着平时忙,便留到假期做。”小星爸爸告诉记者,起初他们选了大蒜,毕竟平时扔在厨房角落都能抽芽,这类实验能难到哪里去。没想到,当大蒜成了“实验主角”,发芽却没想象中容易。
他们把大蒜底部泡在水里,静放了三五天。小星每天蹲在地上观察、拍照,一直没等到大蒜冒芽,反而闻到阵阵臭味。
“假期尾声,孩子妈妈提醒,是不是泡烂了。儿子急得快哭出来,一直问为什么没有发芽,怕作业交不上。”小星爸爸说。
水培植物失败后,孩子在家长帮助下画了仙人掌。受访者供图
不甘心的小星趁着还有几天时间,在爸爸的帮助下第二次换水培绿豆,一开始很顺利,绿豆很快冒出了小芽。可没过三天,芽儿全烂了。后来问科学老师才知道,原来是孩子太“上心”,每天不停加水,反而淹坏了幼苗。
“老师说要把植物当孩子养,儿子觉得自己没照顾好‘宝宝’,不是个称职的‘小爸爸’,哭得特别伤心。” 小星爸爸表示,那几天孩子一直萎靡不振,直言这是开学以来遇到的 “最大打击”。
家长“做攻略” 求稳
四盆绿豆只活一棵“独苗”
小星的经历并非个例,一年级学生萱同学的种植过程,同样充满“波折”。
老师同样在国庆节前布置了观察植物的作业,要求孩子们每天记录生长情况。为了提高成功率,萱妈妈提前做足功课,让孩子将绿豆分成4批,每批10颗装入底部垫有餐巾纸的盒子,分别标注1、2、3、4号,并在不同条件下养护。其中,1号不浇水、2号浇少许水、3号水量适中、4号适量多浇水,就盼着有一批绿豆顺利发芽。
萱同学种植的豆芽。受访者供图
可即便如此精心规划,最终也只等到4号盒子里的几颗绿豆冒芽、长出绿苗。“看到小苗冒头的时候,孩子兴奋了好几天,每天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跑去看,生怕蔫掉。”萱妈妈笑着说,语气里藏着松口气的庆幸。
孙同学认真观察红薯发芽。受访者供图
相比之下,孙同学算是及时调整后,顺利通关。她第一次种的洋葱,才三天就长了霉斑,妈妈赶紧建议换掉。换种水培红薯后,孙同学每天按时换水,还不忘搬去阳台晒太阳。没过多久,红薯就冒出了芽,茎和叶越长越茂盛,紫色的嫩叶慢慢变绿。她还会定期用尺子给红薯“量身高”,凑到跟前闻叶片的气味,最终顺利完成了观察记录。
“本来以为是让孩子观察植物,结果倒像是给家长出了道难题。”有家长感慨,自己平时连盆栽都养不活,如今要陪着孩子琢磨浇水频率、光照时长,各种办法都用尽,“我们哪是什么种植高手啊,不过是陪着孩子摸索,能把作业顺利交上去就心满意足了。”
能说出变化区别
比养得好更重要
“让孩子们观察水培植物,是一年级科学课《植物的变化》单元的固定内容。” 宁波市海曙区广济中心小学科学老师李娜介绍,该作业需要小朋友观察并记录自己种植的植物发生了哪些变化,几乎所有科学老师都会安排。选择绿豆、大蒜这类植物作为观察对象,是因为它们生长周期短、变化明显,既能激发孩子的探索兴趣,也方便家长辅助引导。
家长和李娜探讨种植情况。受访者供图
“李老师,大蒜外面的膜要撕掉吗?”
“顶部切一块是不是更容易发芽?”
“要不要放阳台晒太阳?水浇多少合适?”
在李娜眼中,每次作业布置后,孩子们的 “操心” 特别可爱。“每天都有人追着我问。对尚不擅长写字的一年级孩子来说,能清晰表达自己的疑问,本身就是很棒的表现。”李娜说。
教学中,李娜会在班级种植绿植,先教学生基础养护方法,再让他们对比家里植物的生长情况。她也会提醒孩子“像爸爸妈妈爱你们一样爱护植物”,尽管这让学生格外在意种植成功率,但她更想传递的观点,“能说出植物不同的变化和区别,比单纯把植物养得好更重要。”
重经历过程与培养能力
失败也是宝贵体验
“目前,许多中小学布置的实践作业本质上是跨学科综合实践任务,其设计初衷并非追求完美结果,而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一位宁波教育领域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到,2022年版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教师以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导向设计作业,跨学科作业正是这一理念下的重要实践。它能打破学科壁垒,引导学生通过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践行“知行合一”,在实践中提升综合能力。
以观察水培绿豆这类常见作业为例,核心目标是让孩子亲身观察生命成长轨迹,从绿豆表皮经浸水膨胀,到细细长长的根须钻出,再逐步茁壮成长的完整过程。 孩子多动手、勤记录,慢慢就会观察和思考,这些好习惯正是核心素养的关键。
尽管水培绿豆实验成功率较高,但实际操作中仍可能出现失败。这位教育专家列举了常见的失败情形,包括种子老化、浇水过多导致缺氧腐烂、浇水不足致使种子干渴、通风不良导致发霉,运输过程中闷在密闭空间等。教育专家特别强调,实验失败并非“无用功”,反而蕴含着重要的教育价值。
当问题发生时,孩子的处理态度和家长的引导方式至关重要。教育专家建议,家长可借失败契机开展挫折教育,和孩子共同探讨“为什么会失败”“如何应对问题”,让孩子理解失败本身就是一种宝贵体验。在科学探究中,“瑕疵也是一种教育”,记录实验未达预期的过程同样是有效的观察,甚至能从中发现新现象、引发更深层次的思考,这比单纯追求“养得好”更有意义。
更新时间:2025-10-1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