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车这东西,在中国城市里曾经是主力军,大家上下班、上学、出门办事都靠它。
以前公交司机这份工作,收入稳当,福利齐全,很多人抢着干,简直是铁饭碗。
本文图片、描述源于网络,旨在弘扬正能量,无不良引导。若涉版权或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将即刻删除。
可现在情况变了样,2025年,广州公交集团一口气取消了19条公交线路的运营。这还没完,10天之后,又有5条线路停运的消息传来。
这可不是广州一家的问题,济南去年停运了8条线路,其中一条连接新老城区的新线路,因为每天乘客太少,最多也就50人次,实在撑不下去只能停运。
为什么会这样?
«——【·公交停运·】——»
现在坐公交车的人越来越少了,从2015年开始,全国各城市公交客流量就在逐年下降,平均每年降幅能达到3.5%。到了2024年,全国公共汽电车客运量较2015年下降了约48.2%。
这降幅,落在乘客眼里,就是从 "抢座位" 变成 "挑座位",从 "人贴人" 变成 "隔排坐"。
更别提这中间还有段疫情呢,那会儿客流量遭遇断崖式下跌,到了2022年一统计,全国公共汽车客运量跟2014年高峰期相比,差不多少了60%。
平时咱们走在大街上,不管是上班赶路的早高峰,还是傍晚下班的晚高峰,偶尔瞥见路边的公交站台,总能明显感觉到那儿的人少得可怜。
坐车的人少了,公交公司的收入自然也少了,但运营成本可一点没降下来,甚至还在不断增加。
就拿杭州公交集团2024年财务报告来说,全年营业收入有15亿元,听起来倒是不少,可扣除各项运营成本之后,净亏损居然达到了1.5亿元,这亏得可不是一星半点。
一辆新能源公交车,购置成本超过80万元,每年维护费用也得将近5万元,人工成本也不低,司机、调度、维修等岗位,都得花钱养着。
而且为了保障民生,我国大部分城市的公交票价在1元到3元之间,平均在2元左右,有些城市十年都没涨过了。
即便票价这么亲民,愿意选公交出门的人还是越来越少,这和现在的出行选择越来越多元化有关系。
«——【·出行方式·】——»
现在地铁四通八达,速度又快,还不堵车,2025年7月,全国城市轨道交通完成客运量29.2亿人次,进站量17.4亿人次,好多城市都在大力发展地铁。
而且地铁还有准时准点的优势,不管是上班族掐着时间通勤,还是赶飞机、高铁的乘客,都不用担心因为堵车误事,自然成了不少人的出行首选。
其实地铁也不是大家出行的首选,条件好点的家庭,都喜欢开私家车,出门想啥时候走就啥时候走,想停哪就停哪,方便得很。
没车的人,路边拦辆出租车,或者在手机上叫个网约车,几分钟车就到跟前了,服务还好。
如果是短距离出行,那就骑个电动车,轻松又自在。
如果以上出行方式都不能满足你,那还可以选择“共享单车”。
这共享单车可是公交车的一大竞争对手,从计费模式来看,多数共享单车采用“起步价+时长费”的方式。以常见的品牌为例,在广州,美团单车工作日1.5元可骑行20分钟,青桔单车1.5元可以骑15分钟,哈啰单车则是平日前10分钟1.5元。
这种模式对于顾客来说十分友好,2022年单车单次骑行平均时长11.7分钟,这意味着,大量用户使用共享单车时,只要支付起步价就能满足出行需求。
再从2024年全国用户使用频率的数据来看,仅有6.69%的消费者很少骑共享单车,而有43.43%的消费者平均每周会骑3-4次,15.16%的消费者选择5次及以上。
这意味着,国内大部分共享单车用户每周至少骑行1-4次,显示出共享单车作为日常出行工具具备一定的普及性和便捷性。
这么多种出行方式,跟公交车比起来,要么速度快,要么更方便,价格也差不了多少,公交车自然就没那么大吸引力了。
再加上公交车有时候运行速度慢,还容易堵车,准点率也不高,有些线路规划得也不太合理,该设站的地方没站,不该设站的地方倒是有,大家坐起来觉得不方便,慢慢地就都不选公交了。
面对这种困境,公交行业也没坐以待毙,开始想办法自救了。
«——【·创新方式·】——»
有一些公交企业搞起了创新运营模式,比如说“公交+快递”,利用公交车在非运营时段的闲置运力,让公交车兼职当“快递车”。
武汉公交集团就这么干,这项业务开展以来,每个月能给企业增加大概50万元的收入。
滨州公共汽车有限公司试点还推出“门到门”拼车服务“动态巴士”,乘客线上下单后,系统会自动安排离你最近的巴士赶来,还会计算出最佳线路。自2024年5月初试运行以来,已累计完成订单72449单,运送乘客115110人,总运营里程超36万公里,实现营运总收入近20万元。
这种新型方式不仅满足了乘客不同的出行需求,还给公交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思路。
还有些地方,把公交站改造成停车场,北京公交集团就是这样做的,他们在已经在9个城区建成40座超级充电站,260台充电桩能7×24小时提供服务。
同时,他们还开放了3000多个错时共享停车位,像木樨园超级充电站、田村半壁店公交场站等,既解决了周边居民停车难题,又充分利用了公交场站资源。
另外,技术革新也在助力公交行业转型,智能公交系统让乘客能实时查询公交车位置,合理安排出行时间。
无人驾驶技术也在逐步应用,虽然现在还不算特别普及,但未来或许能降低人工成本,提升公交的安全性和准点率。
行业在进步,公交得“跨界融合”才能才能跟上时代的脚步,希望公交能开辟新的收入来源,在竞争激烈的出行市场中重获生机。
参考资料
更新时间:2025-09-0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