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冻结安世半导体资产才17天,就直接让中企和荷兰的业务出现实质性脱钩。
欧洲的汽车厂商率先吃不消,马上出来喊话,要求尽快解决供应问题,还警告说,如果问题不解决,生产线可能全面停产。
荷兰政府也慌了,内阁连夜开会商量应对办法,过去一副强硬态度,现在已经很难维持。
这次跟着美国搞技术限制的做法,结果让荷兰自己也尝到了产业链断裂带来的麻烦和损失。
9 月 29 日,美国发布的管制新规成为导火索 —— 将实体清单企业的子公司自动纳入限制范围,让闻泰科技全资控股的安世半导体意外 “躺枪”。次日,荷兰政府迅速援引 1950 年代冷战时期出台的《商品供应法》,以 “保障欧洲经济安全” 为由,宣布接管安世半导体相关资产。
荷兰的决策并非偶然,其背后有双重考量支撑。作为起源于飞利浦半导体团队的企业,安世半导体的核心晶圆厂位于德国,欧洲背景成为荷兰政府眼中的 “法理依据”;更重要的是,美国的明确撑腰让荷兰判断中国不会采取强硬反制。但荷兰显然忽略了关键变化:自 2020 年闻泰科技以 252 亿元完成收购后,安世半导体的产业格局已彻底重塑。
如今的安世半导体形成了 “前段制造在欧洲、后段封测在中国” 的全球化分工体系,东莞基地承载了其 70% 以上的封测产能,这意味着荷兰接管的仅是缺乏实际生产能力的股权空壳。
10 月 7 日,荷兰企业法庭维持接管裁决,法官高调宣称此举旨在 “防止技术外流”,但现实颇具讽刺 —— 安世半导体主打二极管、晶体管等基础器件,并非高精尖 CPU 领域,却是全球汽车产业的 “隐形冠军”,年出货量超 1000 亿颗,每辆汽车平均需搭载 300 余颗其生产的芯片。
接管消息传出后,德国大众连续派出三批团队赴荷兰催货,得到的回应却是 “产能在中国,我们无法管控”。大众采购总监在行业峰会上的抱怨道出了企业心声:“这不是保护经济安全,而是人为制造供应链灾难。”
面对荷兰的强行接管,中国的反制行动精准且有序,17 天内完成了从政策出台到企业切割的完整闭环。10 月 4 日,商务部率先发布公告,禁止安世中国向境外出口境内生产的特定半导体元器件,这一举措直接击中产业链要害 —— 没有中国的封测产能,欧洲晶圆厂产出的半成品如同废材,无法转化为可使用的终端产品。
荷兰经济大臣起初强硬回应 “能快速找到替代产能”,但现实很快击碎了这种乐观。半导体封测虽不属于尖端技术领域,却对产能规模和供应链成熟度要求极高。中国经过十余年发展,已形成涵盖材料、设备、工艺的完整封测产业集群,全球范围内尚无任何地区能承接千亿级别的器件封测订单。欧洲半导体协会的数据显示,即便集合德国、法国、意大利的现有封测产能,也仅能满足安世需求的 12%。
10 月 18 日,安世中国的公告标志着中荷企业实质脱钩 —— 明确要求境内员工 “仅服从国内管理团队指令”,所有劳动关系、薪资福利及生产调度均由中国公司独立负责。这意味着荷兰政府接管的股权彻底沦为纸面资产,失去了对实际产能的任何控制力。
荷兰的决策很快将整个欧洲拖入供应链危机。作为安世半导体的核心客户群体,德国汽车业首当其冲受到冲击。博世集团、大陆集团的芯片库存迅速告急,库存周转天数从正常的 45 天骤降至 12 天;大众、宝马等车企被迫启动应急方案,部分生产线开始实行 “隔日开工” 制度,以延缓芯片消耗。
10 月中旬,16 家欧美主流车企联合向荷兰内阁递交请愿书,明确警告若供应链问题在 15 日内无法解决,将不得不全面停产。这份请愿书涵盖了大众、宝马、奔驰、雷诺等行业巨头,涉及全球超 200 万辆汽车的年产能。德国汽车工业协会同步向欧盟委员会施压,要求其介入协调,毕竟汽车产业贡献了德国 4% 的 GDP 和 7% 的就业岗位,供应链中断的影响将迅速传导至整个欧洲经济。
产业压力下,荷兰政府的强硬立场开始松动。内阁连夜召开紧急会议,经济大臣紧急致电中国商务部寻求对话,原本宣称 “绝不妥协” 的态度已难以为继。鹿特丹港的货物统计数据显示,自接管以来,安世半导体的出口集装箱数量日均减少 18 个,按每箱货物价值估算,荷兰每天的直接损失达 230 万欧元,且随着库存耗尽,这一数字仍在攀升。
这场持续一个月的产业链博弈,清晰展现了 “科技脱钩” 的致命缺陷。荷兰试图通过政治手段切割中资股权,结果既未能阻止技术流动,反而导致自身经济受损;美国看似借盟友之手打压中国,却暴露了 “只施压不兜底” 的本质,在荷兰求援时始终保持沉默。
安世半导体的案例正是全球化产业分工的缩影:欧洲拥有技术积累,中国具备产能优势,产品服务全球市场。这种深度绑定的格局下,任何政治化的切割行为都将引发连锁反应。中国的反制措施始终保持克制,稀土管制针对阿斯麦关键部件、封测禁令锁定安世产能,均未波及全球产业链整体运作,却精准让违规者付出代价。
截至 10 月 20 日,荷兰企业法庭已收到超过 20 份企业诉讼,要求撤销接管裁决;欧洲汽车协会则宣布将派代表团赴华协商,一场由政治引发的产业危机,正倒逼各方重新审视全球化的真正价值。荷兰政府的反应正是旧时代控制思维的崩溃,面对新时代复杂的全球供应链网络时,它的做法最终难以奏效,带来的只是自我伤害。
更新时间:2025-10-2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