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税大战打到现在,之前很多云里雾里的东西,包括一些跪久了站不起来的人说中国要妥协要认怂什么的,迷雾逐渐散去,事情的本质已经暴露出来。
我们结合既往历史,略做一分析。
一、美国历史上的关税大战
自一战之后美国登上世界经济第一的宝座,一直对别的经济大国、强国提防很紧,一旦哪个国家实力逼近之,就想方设法地限制。关税大棒是美国最惯用的武器,也屡屡奏效。
第一次是1930年美国出台《斯姆特-霍利关税法》,针对所有进口商品进行无差别打击,关税统一提高到60%。
为啥突然这么疯狂呢?因为一战过后欧洲农业生产恢复,不再依赖美国农产品出口,造成美国产能过剩,农业收入剧减。同时工业生产也存在这种问题,大量货物积压,卖不出去。美国于是不顾一切地打起了关税战。
其本质是削弱欧洲诸国经济。这一战,英国被迫放弃了金本位,全球支付体系崩溃,加剧了欧洲分化,德国纳粹势力崛起。
当然,美国也没得到好处,世界各国群起反对美国,意大利对美国汽车甚至加征100%关税。美国失业率飙升到25%。典型的损人不利己。
第二次是1971年的“尼克松冲击”。主要是针对贸易逆差和美国储备的黄金外流,决定终止美元与黄金的固定汇率以及美元与其他国家货币相对固定的汇率,并对所有商品加征10%的附加税。
这一招立竿见影,因为仍然是对所有国家的商品无差别打击,美国再次通过以邻为壑的打法,为美国赢得了短期贸易逆差缩小的所谓胜利。遭受打击最大的,仍然是欧洲各主要国家,吃亏最大的是西德。
第三次是80年代著名的广场协议。日本在二战后专注于战后重建和经济发展,其汽车制造工业、半导体产业等核心领域对美国构成巨大挑战。美国遂强行向日本的电视机、计算机等电子产品征收100%的关税,强迫日本向美国放开20%市场份额。
最后通过《广场协议》,逼迫日元升值,结果日元在三年内升值86%,出口业遭受重创,从此陷入长达数十年的滞胀,GDP增速从5%降到1%。
第四次是2002年的钢铁贸易战,美国对10类进口钢铁加征最高30%关税。这次伤害比较大的是中国。
再之后,就是特朗普第一个任期内发动的对中国的贸易战。众所周知,从那时起,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其实已经显露出趋势,只不过刚刚开始大家并没有察觉。
二、此次大战因何起
特朗普是典型的商人思维,第二个任期刚刚开始,就迫不及待地对中国大打出手。
原因如下:
1.美国贸易逆差不断增大。2024年逆差达到9184亿美元,达到1960年以来第二高水平。与此同时,美国对世前经济前十名国家,对中国、德国、日本、印度几个经济大国都是逆差。这个现象非常值得美国警惕。
2.美国制造业正在步英国的后尘,从世界工业制造业发动机,变为金融中心和服务业、高附加值产业制造方。而在钢铁、重工业等事关基础命脉的领域,越来越空心化。巴菲特对此忧心忡忡,认为美国这样持续下去,只享受而不劳动,会被其他国家“买走”。
3.中国经济显示出越来越强的韧性,与美国的经济总量虽然没有再度拉近,但美国自己心知肚明,两国计算经济总量的折算方式不一样,再加上汇率的因素,相当一部分美国经济学家认为中国经济总量其实已与美国不相上下。
美国甩出145%的超高关税,虽说有些惊世骇俗,但其基本原理、操作手段,其实和前几次无差别打击没有什么本质区别。
目的不过是逼迫中国、吓唬中国,通过高昂关税企图吓破中国的胆。确实,这种办法在20年前绝对管用,中国肯定会先服软。
但美国有3个没想到:
1.中国没服软,选择硬干。
2.美国预料中国经济会出现严重崩盘,结果也没有。
3.美国预料他的所有盟友都会团结起来打击中国。结果也没有,就算是铁杆小弟日本居然也有自己的小心思。欧洲那帮盟友也只是嘴上喊的欢,实际上都在观望。
美国这顿王八拳打出来,历史性地没有令对方屈服,自己国内先受不了了。受高关税冲击的经济领域如下:
1.半导体行业。一方面,中国直接限制甚至完全禁止稀土出口,这玩意儿是制造半导体的核心材料。另一方面,美国半导体制造严重依赖进口芯片和GPU。关税高了没办法进口,干瞪眼。
2.新能源产业。美国储能电池80%依赖中国进口,新关税(65%-82%)推高清洁能源转型成本,预计推迟光伏和风电项目部署。电动汽车产业链受损,特斯拉等企业因电池成本上升和出口市场萎缩(如欧盟反制关税),2025年一季度销量同比下滑22%。
3.农业。波特兰港出口量下降51%,塔科马港(大豆、玉米主港)出口量降28%,这是因为中国不进口了,转向巴西进口。2025年一季度美国大豆期货价格同比下跌18%,农民收入锐减,中西部农场破产率升至12%。
4.重工业。尤其是汽车与金属加工,钢铝关税使汽车制造商(如福特)零部件成本增加15%,部分工厂被迫减产。
5. 航空与国防方面。波音因欧盟报复性关税(飞机加税25%),2025年一季度净订单量同比减少68%。美国军工企业依赖中国稀土供应,关税导致F-35战机生产延迟。
凡此种种。美国这顿大战,正是杀敌八百,自损三千。
所以说,特朗普前段时间连哄带释放中美谈判信号,其目的不外乎稳定美国市场的信心。但这种招数实在太搞笑,太儿戏。
中国率先揭开盖子亮明旗帜说我们从没有谈判。特朗普的招数失灵。
今天传出消息说中美将在瑞士开展接触。大概率是美国内部压力太大,逼特朗普团队主动求和。
三、关税战终局之预测
我们观察历史上几次美国关税大战,基本以美国稍胜、被打者失利为结局。唯一一次对美国挑战比较大的是日本,日本强劲的制造业能力确实让美国人无可奈何。
于是乎,美国不惜放下所谓自由贸易的虚伪作派,暗中拿起刀枪,以驻日美军为终极要挟,逼迫日本不得不屈服。
《广场协议》的无耻与强盗行径,其恶劣程度不亚于当年日本强迫北洋政府签订的《二十一条》。所谓恶人自有恶人磨。撇过这个不谈,当下美国关税大战僵持之下,并没有太好的办法。
以美国的习惯,大致会有一些其他的操作。
当下正在热议的印巴冲突,极有可能就是美国挑唆起来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印巴虽然在克什米尔有火药桶,但这个问题并没有激化,突然之间发生误伤平民的所谓冲突,估计是把大街上经常有的斗殴拿来当国际问题。而背后的搅局者,正是美国。
结果因为巴基斯坦军队全面实行中械化,拥有印度不具备的体系优势。巴基斯坦首次在军事上形成了对等制衡,冲突不会再进一步恶化了,形成不了大规模热战。
以下是对未来的预测。
中国从这次斗争中发现了新的制衡美国的模式。那就是遵循基本经济规律,拉住和我们真正有利害关系的朋友。这个时候绝对不能受美国蛊惑跳进圈套和敌对势力发生热战。
中国仍然选择相持不战的策略,进一步加大内循环,进一步加大和东南亚国家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合作,尤其是缅甸越南,要保持南海的绝对稳定和印度洋生命线的畅通。
与此同时,与中东、中亚和非洲关系将更加亲密,与欧洲的关系也处在一个历史性的同仇敌忾时期,相当一部分对中国不是很友好的国家,受美国无差别关税打击,会暂时性地站到中国一边。
美国会继续挑起地区武装冲突。
巴以、俄乌都有拖而不决的迹象,不用想,阻止停战最积极的就是美国。尤其是中东,中国也有利益在那里,中东一日不宁,中国一日不安。
美国甚至有可能会在海峡挑起一些矛盾,拿起切香肠的老办法,逼我们表态。比如最近岛上老赖不断打击国民党,在很多大城市党部抓走国民党要人。
对此,我们一定要做好自己。不能被老赖带节奏。海峡不会在短期内爆发严重冲突,我们的最佳策略就是继续进逼围堵,优势巨大,主动在我,拭目以待,总有一天岛上会不战自乱。
美国当年用军事暗刀能压倒日本,但今天这一手对中国没有用。
这一刻,我们要向聂荣臻元帅、张爱萍上将、伟大的科学家钱学森、邓稼先等先生,隐姓埋名几十年的黄旭华、彭士䘵等功臣,在马兰基地默默奉献的无名英雄们致敬。
有了强大的军事实力,我们才能傲立于世界。
再长远地预测一下。
美国会逐步在各个领域放开关税限制,一点点地松绑,好让各国都喘口气。但高关税的旗帜美国绝不会主动放下。
与历次关税大战一样,世界经济局势都会产生新的变化。
世界各大自贸领域会逐步极化,比如东盟。会在中美争夺下选择更有倾向性的贸易策略,中日韩之间的贸易依存度会进一步提高。
再比如,非洲会逐渐形成切割性的势力范围。
欧洲离心化会加剧,未来将会产生以中美为导向的两大极端化。
伤敌八百,自损三千,这种闹剧何时才能休!
更新时间:2025-05-0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