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5日,各大媒体相继报道了徐州卧牛山楚王墓被盗始末。
1980 年 2 月,江苏徐州泉山区卧牛山东段北麓,村民取土建房时发现一处大型墓葬,经徐州博物馆会同铜山县图书馆清理发掘,确认该墓为西汉横穴式崖洞墓,编号 M1。
考古证实,M1 早年被盗,仅清理出玉环、小件玉雕、无字玉印、铁矛头等物及 120 枚 “大泉五十” 铜钱,专家推测是西汉末期楚王刘纡或其王后的陵墓。
按照西汉丧葬规制,诸侯王与王后墓多并列而建,考古人员一直推测M1附近有另一座陵墓,却因山体被村民房屋、树木覆盖,勘探困难而未能找到。

卧牛山楚王夫妇墓现址

汉代玉面覆
2010 年 1 月 19 日下午,徐州博物馆考古部接到群众举报称卧牛山有古墓被盗。
考古人员与泉山区火花派出所民警在卧牛山西侧北麓的山腰下发现两处盗洞,其中一处较浅未到底,另一处盗洞呈长方形,精准打在墓葬甬道口,然后折向南为甬道,长度数十米,上层甬道塞石已被拉出,人可爬进去,然后进入耳室。此墓甬道宽1米高1.8米,以双层单列塞石封堵,编号M2。
东边还有一个墓道,塞石完好,编号 M3。
两个墓葬墓室之间最宽约 24 米,墓室门口都有石块封堵,全部被拉出放在旁边。
两墓有门道相通,所有墓室地面淤土都被盗墓贼翻扰,只遗留了一些残损文物。这座墓葬规模宏大,形制与龟山汉墓相近,推测为第五代楚安王刘道及其夫人墓,M2面积明显大于M3,应为楚王墓。
徐州博物馆对卧牛山 M2、M3 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出土文物近千件,推测 M2 为第五代楚安王刘道及其夫人墓。

卧牛山楚王夫妇墓墓道
案发后,专案组开展了大量调查取证工作,但受当年诸多条件所限,此案久侦未破。
2020 年 8 月 31 日,全国开展打击文物犯罪专项行动后,徐州市公安局将此案列为专项行动期间必破案件,公安部挂牌督办。
警方通过大数据比对串并本地同类型案件,结合对原卧牛山楚王夫妇墓周边现代坟墓后人和原居住村民的走访,锁定了嫌疑人韩某某等。
2024年9月,徐州市沛县法院公布了该案件的判决结果。经查,2010年年初,被告人蔡某某、韩某某等人商议,由牛某某出资共同实施盗掘古墓,并约定所盗窃文物出售分配方案。后韩某某等人分别约集被告人权某、蒋某某、闫某某,共同在徐州市泉山区西三环外的卧牛山实施盗掘,从该墓葬盗掘出汉代金泡钉1个、汉代石磬若干、汉代陶器若干、汉代铜构件若干。盗窃后的上述文物被出售。经鉴定,盗掘墓葬为西汉时期某代楚王夫妇墓,具有特别重要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据此,沛县人民法院分别判处被告人四年至十年有期徒刑。

汉代石磬

汉代彩绘陶灶

汉代铜器一组

汉代铜棺轮
官方公布了在审讯中发现了诸多新细节。
原来,金主(出资人)牛某某知道一些盗墓手法,曾因抢劫被判过刑,案发前因做生意亏本,债台高筑,四处躲债。在得知盗墓团伙发现大墓,正寻找出资人时,心为所动,亲自到现场考察后凭借掌握的知识,认为此墓能出大货,决定铤而走险,以图咸鱼翻身。
由于前期欠款未还,牛某某无法从银行、亲友处借来钱,就从借贷公司借高利贷,租赁房屋、面包车,购买挖掘工具、迷彩服、对讲机等组织盗掘古墓葬。
在出货当晚,牛某某安排两人一组,一人负责清理文物,一人负责监工,防止私吞文物;人员从墓道爬出后,还要对每个人进行搜身,所有盗得文物全部都由金主处置,然后再分赃。
另一嫌疑人刘某,身材矮小精干,早年曾在井下挖过煤,善于挖洞掘进,圈中人称“穿山甲”,因为家境不好,一直未娶妻生子,也想通过盗墓来实现“人生梦想”。
还有一名犯罪嫌疑人为盗掘卧牛山楚王夫妇墓,案发前三年就在卧牛山附近租住了房屋。
先期盗墓团伙在卧牛村中秘密调查时,发现一村民家中盖房地下露出一段石墙,但不是房屋建筑,他们根据经验推断为大型墓葬的墓垣,想重金租用该村民房屋实施盗墓活动,被村民当场拒绝。
盗墓团伙不甘心,又将盗掘地点选择在半山坡,但该山坡每天早上都有村民来种地,盗洞不易隐藏,他们就以放蜂名义租用此地,利用砌块和石棉瓦搭建一处简易房,在房屋内实施盗掘。
由于卧牛山M3甬道塞石封闭完好,墓道封土坚实,横向掘进非常困难,盗墓团伙专门从河北请来爆破高手进行定向爆破。由于炸药用量没掌握好,冲击波将屋顶石棉瓦顶掀掉,墓道也没有炸开。
鉴于这次作业动静太大,盗墓团伙掩埋洞口后,蛰伏了好一段时间。
直到2009年底,盗墓团伙又请来了河南永城芒山的盗墓高手,实地勘探了一周时间,定位到卧牛山M2甬道口上方。
盗墓团伙寻觅到出资人牛某某后,仅用一周时间就盗掘了楚王夫妇墓。
此后,犯罪分子通过暗网联系海外买家,青铜熏炉等文物曾拟以2亿元转售荷兰藏家,后因内部分赃不均案发。
文物是历史的见证,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它们承载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记忆,是民族精神的象征。
然而,近年来,文物被盗掘、倒卖的案件时有发生,给国家和民族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这起卧牛山楚王夫妇墓被盗案,再次提醒我们,文物保护刻不容缓。
具体措施如加大对田野文物安全人防、物防、犬防、技防的综合性投入,强化日常检查监管和执法巡查,提升田野文物安全精准管理和人员能力建设水平,防范和消除田野文物安全隐患。
或许,对考古专家进行专门的技术培训,使他们的专业水平得到提高,这对文物保护工作的科学性、系统性与前瞻性提升具有关键推动作用。
更新时间:2025-10-3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