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具体资料赘述在文中结尾
“美国随便加关税,只要不赚钱我就不卖!”
在美国的关税制裁下,很多涉猎国际出口业务的公司命悬一线,都憋着一口气等关税回落,有些企业甚至忍不住开始“放血出口”,然而福耀玻璃董事长曹德旺却铿锵有力的说出了这句话。
眼看很多中国企业在中美贸易战的背景下,选择将工厂搬迁到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国家,而福耀玻璃创始人曹德旺却反其道而行之,跑到美国建厂,结果不仅没亏,反而赚得盆满钵满。
曹德旺究竟是怎么做到的?为什么他能有“顶着枪口朝前冲”的魄力?
《福耀玻璃董事长曹德旺:美国随便加关税,只要不赚钱我就不卖
1983年的那个春天,福建福清高山镇的水表玻璃厂已经奄奄一息,厂房里积满灰尘的设备,工人们无精打采的眼神,都在诉说着这家乡镇企业的末路,然而谁也没想到,37岁的曹德旺接手这个烂摊子后,仅用三年时间就让工厂起死回生。
随着生意越做越大,福建商人曹德旺很快发现,水表玻璃的天地太小了——马路上疾驰的汽车挡风玻璃,才是真正的黄金市场。
当时的中国汽车玻璃市场被日本企业牢牢掌控,一块成本200元的挡风玻璃,日本厂商敢卖2000元。这种近乎掠夺性的定价,刺痛了曹德旺的民族自尊心,1987年他毅然创办福耀玻璃,决心要打破外国企业的垄断。
为了掌握核心技术,他不惜血本从芬兰引进当时最先进的钢化炉设备,亲自带着技术团队泡在上海耀华玻璃厂的车间里钻研工艺,工人们至今还记得,曹总常常在生产线旁一蹲就是十几个小时,眼睛熬得通红也不肯休息。
在曹德旺的带领下,福耀玻璃在1993年成为中国第一家上市的汽车玻璃公司,2000年其生产的汽车玻璃占据中国市场六成的份额,宣告了日本企业垄断的结束。
在国内的发展顺风顺水,但等到福耀玻璃的业务走向国际市场时,却经历了重重困难。
2001年,美国制造业巨头PPG公司一纸诉状将福耀告上法庭,指控其在美国市场倾销产品,这场反倾销诉讼来势汹汹,业内同行都劝曹德旺破财消灾。
但这个倔强的福建商人偏不信邪,他砸下3000万美元诉讼费,组建顶级律师团队,与PPG展开了长达三年的拉锯战。
2004年当美国商务部最终裁定福耀胜诉时,整个中国制造业为之振奋——这是中国加入WTO后,第一家打赢反倾销官司的民族企业。
经此一役,曹德旺的全球化战略发生了深刻转变,他意识到要想真正立足国际市场,必须把工厂建到海外去。
2014年当福耀以6亿美元收购美国俄亥俄州通用汽车废弃厂房时,业界一片哗然,这个被工会运动折腾垮的"鬼城",在别人眼里是烫手山芋,然而曹德旺心里有自己的生意经:
美国的天然气价格只有中国的五分之一,电价仅是三分之一,厂区距离通用、福特等客户的车程不到两小时。
但文化冲突来得比预想更猛烈,中国管理团队强调效率至上,美国工人却坚持八小时工作制,中方要求加班赶订单,美方却搬出工会条款据理力争。
最严峻的时刻,全美汽车工人联合会(UAW)试图在福耀工厂组建工会。
面对这场硬仗,曹德旺展现出惊人的魄力,他一边提高工人福利,一边明确表态:"谁支持工会就开除谁"。2017年的那场投票,868张反对票让UAW遭遇了82年来最惨痛的失败。
当特朗普政府挑起贸易战时,许多外向型企业惊慌失措,曹德旺却气定神闲——福耀早已布好"双循环"的棋局。
国内市场的稳健根基,加上美国工厂的本土化供应,让关税大棒无处着力,更关键的是福耀自主研发的智能全景天幕玻璃、可调光玻璃等高端产品,已经成为特斯拉、蔚来等车企的"命门"。
手握这样的王牌,难怪曹德旺敢掷地有声地说:"不赚钱我就不卖!
这种“不赚钱不卖”的策略,展现了中国企业家的自信和坚守,这套“玻璃之道”为中国企业在全球化的大潮中提供了力量,不能轻易向美国低头。
如今曹德旺虽然身价早已过亿,但他仍旧为人朴实、生活节俭,面对任何困难都不骄不躁,这才是一个成功企业家的风范,也希望福耀玻璃能成为突破美国关税壁垒的“先锋”。
信息来源:
1.澎湃新闻2018.03.21《福耀玻璃董事长曹德旺:美国随便加关税,只要不赚钱我就不卖》
2.央视财经2024.03.01《企业家·奋进正当时丨福耀集团董事长曹德旺:专注是一种负责任的表现》
3.新湖南2018.03.21《福耀玻璃董事长曹德旺:美国随便加关税,只要不赚钱我就不卖》
更新时间:2025-04-1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