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采!别买!别吃!蘑菇中毒频发,这些错误千万别犯!

#宁乡市中医医院##长沙头条#

近期雨水增多,您是不是也计划去山里亲近自然,顺便捡一些美味的菌子犒劳一下自己?夏季,各地气温升高、雨水充沛,部分地区各类蘑菇生长旺盛。近期,宁乡市中医医院急诊科已经接诊好几例吃野生蘑菇中毒的病例,误食毒蘑菇可引起急性中毒,严重时会致人死亡。

“红伞伞白杆杆,吃完一起躺板板”,宁乡市中医医院急诊医学科汤亮主任提醒大家:赶紧收下这份保命指南!

一、这些“本地杀手”碰不得

近期宁乡市中医医院急诊科接诊蘑菇中毒病例的毒蘑菇种类有这些,是否似曾相识?

1.裂皮鹅膏(肝损害型)

纯白色,与剧毒的肝损害型鹅膏类似,头上带帽(菌盖),腰间系裙(菌环),脚上穿靴(菌托)。主要攻击肝脏,引起急性肝损害,严重的引起中毒死亡。

2.假褐云斑鹅膏(肾衰竭型)

表面覆盖白色纤毛状鳞片,近顶端处有白色膜质菌环,头上带帽(菌盖),腰间系裙(菌环),脚上穿靴(菌托)。主要攻击肾脏,引起急性肾衰竭,严重的引起中毒死亡。

致命误区破解!

1.“颜色鲜艳才有毒?”→错!雪白的鹅膏菌致死率最高;

2.“虫蚁吃的蘑菇无毒?”→错!虫蚁代谢与人不同,剧毒鹅膏仍可被虫啃食;

3.“煮沸去毒?”→错!鹅膏毒素耐高温,煎煮无法破坏。

二、警惕“假愈期”索命

误食毒蘑菇后症状因毒素类型差异巨大,尤其注意两类凶险表现:

1.神经精神型(食后10分钟-2小时):

幻视幻听(如“看见小人跳舞”)、狂笑不止、醉酒感;

多汗流涎、瞳孔缩小,严重者昏迷抽搐。

2.脏器损伤型(潜伏期6小时以上,致死率90%!)

第一阶段:呕吐、腹泻(易被误诊为肠胃炎);

第二阶段:症状缓解进入“假愈期”,患者误以为康复;

第三阶段:1-3天后突发肝衰竭!黄疸、出血、昏迷。

生命警示

凡食用野菇后出现任何不适,无论症状是否缓解,必须立即就医!假愈期是“沉默杀手”,延误治疗将丧命。

三、急救“黄金四步”

野菇下肚,吐!留!送!清醒灌盐水,昏迷要侧躺,样本随身带,直奔急诊台。

1.催吐

第一现场自救务必争分夺秒!立即催吐,仅限清醒者,饮用500-1000ml温盐水或淡肥皂水,用筷子压舌根反复催吐,直至吐清水。

2.保留毒菇样本

剩余蘑菇或呕吐物用塑料袋密封,送医鉴定(救命关键!)。

3.防脱水补糖盐

呕吐剧烈者口服糖盐水(500ml水+半勺盐+2勺糖),防休克。

4.昏迷患者侧卧

昏迷患者不能催吐,应该侧卧!清理口腔异物,保持呼吸通畅,加盖衣物保暖。

定点救治医院:宁乡市中医医院作为宁乡市野生蘑菇中毒救治定点医院,为蘑菇中毒患者启动绿色通道救治!

四、守住“三不”底线

1.不采摘:树林、公园草坪、小区树根、路边草丛等处的野生蘑菇一律不碰;

2.不购买:路边摊贩“野生鲜菇”无安全检测,风险极高;

3.不食用:宴席中的“新奇野味”蘑菇果断拒绝,尤其警惕混炒杂菇!

16种野生毒蘑菇:吃菌子一定要辨别仔细啊~

致命鹅膏(白毒伞)、灰花纹鹅膏(麻母鸡)、黄盖鹅膏(黄罗伞)、条盖盔孢伞(假皮条菌)、亚稀褶红菇、小豹斑鹅膏(满天星)、假褐云斑鹅膏(假草鸡枞)、残托鹅膏(假草鸡机)、兰茂牛肝菌(红葱、见手青)、长柄网孢牛肝菌(高脚葱)、松林乳牛肝菌(滑肚子)、叶状耳盘菌(假木耳)、日本红菇、毒沟褶菌(小白菌、蝴蝶菌)、丛生垂暮菇、大青褶伞。

五、本地防护建议

1.雨后巡查庭院/菜地,发现野菇立即铲除(戴手套!);

2.教育儿童“野菇=毒药”,远离户外菌类玩耍;

3.进山务工务农穿长靴,避免皮肤接触毒菇汁液。

守护平安,拒绝“菇”勇者!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宁乡市中医医院 汤亮 王意军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92)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03

标签:养生   蘑菇   错误   宁乡   中医医院   盐水   患者   草鸡   症状   剧毒   湖南   近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