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修铁路,全修套路:160亿美元砸下去,美国竟一寸铁轨都没捞着

| 地缘历史档案

编辑 | 地缘历史档案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160亿美元砸下去,连一根轨道都没铺出来。

17年,三任州长,两任总统,几十次听证会,几百份规划文件,加州高铁这个“美国梦工程”,现在只剩下一地钢筋混凝土和天价账单。

说是高铁,不如说是烧钱机器和制度试金石。到底是美国不会修高铁,还是根本不想让它修出来?现在,是时候把这笔账算清楚了。

不修铁路,全在修套路

2008年,加州高铁刚立项时,那可是号称“改变美国”的世纪工程。预计从旧金山直通洛杉矶,600公里,时速350公里,13年完工,330亿美元搞定。

民众投票通过了法案,州政府画出蓝图,联邦也掏了钱,媒体更是把它吹成“绿色未来的样板间”

可到2025年,这场大戏已经快演成闹剧。整整17年,花掉了160亿美元,但一寸铁轨都没铺上。整个项目只完成了几十处桥墩、涵洞、路基工程,像拼图一样散落在加州中部的中央谷地。

原定的全线800公里,如今缩水到275公里,通车时间从2020年推迟到2033年,甚至更晚。

问题到底出在哪?一句话,美国不是修不出高铁,是制度根本不允许修出高铁。

首先,征地就卡住了命门。加州高铁要建,得征用2270块私人土地,这些可不是荒地,而是大农场,地权复杂,主人强硬

每块地谈判平均得耗掉3到5年,还有法律顾问、评估、听证、仲裁,各个环节都要掏钱。而且农场主抬价成风,有人干脆等着项目一靠近就要价翻倍,逼得高铁管理局只能绕道。

其次,环保组织也没闲着。名义上是保护自然,实则成了利益游戏。

十几年来,环保诉讼多达数十起,几乎每条主线都被迫重改。项目到2025年仍未通过最终环评,比中国的6个月环评周期慢了整整24倍。

而每次环评修改,都意味着更多的钱、更长的时间、更多的政治扯皮。

最后,政府自己也在给自己添堵。高铁线路横跨11个郡、23个城市,每个地方政府都想“参与决策”,每个议会都有“修改建议”。联邦、州、地方三级政府层层审批,协调一个合同都得几个月。

特朗普在任时砍了9.29亿美元拨款,现在又宣布彻底撤资,骂这项目是“民主党的烧钱陷阱”。

而拜登虽然追加资金,却附加了“社会公平审查”条件,搞得采购流程卡了两年。说到底,美国的制度设计根本不是为大型基建服务的,而是为“协商”和“制衡”设计的。

谁都在赚钱,唯独没有人在修高铁

项目失败并不是因为钱不够,而是钱都流进了不该流的地方。

最典型的,就是利益集团把项目当成了提款机。律师事务所靠环保诉讼、征地仲裁,已经从项目中分走了超过10亿美元。

建筑工会强推协议,要求支付高出市场价40%的工资,否则就上街抗议、组织罢工。

咨询公司也不甘示弱,打着“战略支持”“技术顾问”的幌子,年年抽走项目8%的预算,说白了就是“什么都没干,钱照样拿”

就连项目内部,也是一地鸡毛。2023年审计显示,有12亿美元的隧道设备因为设计标准不兼容,被丢在仓库吃灰。

弗雷斯诺的高架桥,花了10亿美元建成,却发现主线根本连不上,成了一座“孤岛桥”,地基下长满了荒草。

而这些问题的始作俑者,是不断更换的承包商和混乱的技术标准。2015年到2020年,承包方换了7次,每次换,标准就改,设计就废,钱也就重新算。

更讽刺的是,加州高铁项目起步的中央谷地,是个人口密度极低的农业区。原本设想的旧金山—洛杉矶主线,需求旺盛、收益可观,可为了尽快拿到联邦拨款,项目方选择了“成本较低”的中央谷地先开工。

结果呢?人少车少、经济效益低,成了“花钱最多、回报最小”的段落,还陷入了现在可能烂尾的尴尬局面。

如今,特朗普的撤资砍掉了40亿美元联邦支持,整条中央谷地段面临65亿美元资金空缺。

而加州本身已经承诺承担82%的总投资,财政早已吃不消。如果这一段半途而废,全线运行将推迟至少10年,那将意味着整个项目彻底崩盘。

谁还敢做梦,美国高铁还有未来吗?

曾经有人说:“美国不需要高铁,有飞机就够了。”这话听起来有点道理,但现实是,美国的短途航空系统早已饱和,城市之间出行效率越来越低。

更别提环保压力与碳排指标,高铁对减少碳排、推动产业转型,是不可替代的关键路径。

但问题是,美国不是技术不行,而是制度不让技术落地。中国在2008年启动的京沪高铁,13年建成并投入运营,全线1318公里,年减碳1000万吨,每公里造价1.2亿美元。

对比之下,美国加州高铁17年未铺轨,275公里缩水段每公里要花6.6亿美元,环保目标一个没达成,民意支持也越来越少。

2025年初民调显示,53%的加州选民已经对项目彻底失去信心,只有28%的人还相信它能建成。

而环保界也开始反思:一个动辄几十亿美元的“绿色项目”,如果最后烂尾,不但减少不了碳排,反而会浪费大量资源,成为“绿色灾难”

更严重的是,这场失败的高铁实验,暴露出美国制度性能力的全面衰退。

土地制度、环保程序、政府分权、政党博弈……这些过去被当成“民主样板”的制度,如今却在实打实的工程上处处掣肘。

加上产业链空心化、本土经验缺失、强行“美国制造”,让项目每推进一步都像在拆炸弹。

反观中国,短短20年内建成了世界上最长、最快、最密集的高铁网,靠的不是“拍脑袋”,而是统一规划、集中执行、产业协同、技术扎实。

而美国,连一个州的高铁都干不成,又何谈全国产业升级?

参考资料:

17年耗资160亿却寸轨未铺?美国首条高铁深陷“烂尾”困局——2025-07-02 19:38·央视新闻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28

标签:历史   不修   铁轨   美国   套路   铁路   美元   加州   项目   制度   谷地   联邦   旧金山   洛杉矶   主线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