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迷信!8月19出伏,牢记最不能做的6件事,别忘记告诉家人

“江行逢出伏,枫叶早知秋”,不知不觉8月19日就要迎来“出伏”了,所谓出伏意思就是三伏天到此结束了,一年中最热的阶段从此落下帷幕。然而出伏可不是气温瞬间就会变得凉快,因为还有“秋老虎”肆虐。

出伏到白露之间,可谓是夏季的交替阶段,这段时间不仅要补充夏季的亏空,同时还要为秋冬季节做好准备,按照老辈的说法,这个时间段颇为关键。所以我们从生活起居上要牢记最不能做的6件事,这可不是迷信,而是老祖宗流传至今的经验。

一、贪凉饮冷要不得

三伏天靠冰饮降温的习惯,出伏后得改改。民间说 "秋瓜坏肚",此时暑气未消但阳气已收,脾胃像打了折扣的机器,经不起寒凉折腾。冰饮、凉菜进入体内,如同给运转的脾胃泼冷水,容易引发肚子疼、上吐下泻。尤其老人小孩,脾胃功能较弱,更得管住嘴。换成温白开、桂圆茶才是正经事,让肚子暖乎乎的才舒坦。

二、熬夜熬走好精神

夏天熬夜晚睡的毛病,出伏后得扳过来。老话说 "秋养收",夜里是阳气归仓的时间,就像田里的庄稼该进仓了。熬夜好比敞着仓门,阳气白白跑掉,白天就容易头晕乏力,换季时还爱生病。争取晚上 10 点半前躺下,让身体跟着太阳的节奏走,比啥补药都管用。

三、急脱衣服招病来

出伏天像个调皮的孩子,早晚穿外套,中午穿短袖。有人一热就扒衣服,对着空调猛吹,这可不行。此时毛孔还没关上,寒气钻进去易落病根,老辈叫 "秋邪入体"。正确做法是穿件薄外套,热了慢慢脱,出汗了先擦干。"春捂秋冻" 是让身体慢慢适应,不是硬扛着受凉。

四、悲秋伤感伤肺气

秋天落叶纷纷,有人看了心里发闷,这在老理儿里叫 "伤秋"。中医讲肺对应秋天,总唉声叹气会让肺气受损,就像漏气的气球没力气。不如多去公园走走,看看金黄的稻田,跟街坊聊聊家常,让心里亮堂起来。肺气顺了,呼吸都畅快。

五、剧烈运动耗元气

别觉得出伏凉快了就可劲儿运动,大汗淋漓其实在伤元气。此时身体刚从暑热中缓过来,像刚卸完货的马车,得慢慢走。打太极、跳慢舞、遛弯儿才合适,既能活动筋骨,又不会累着。运动后喝点淡盐水,补充力气还不伤身。


六、别忘记晒伏

民间在立秋后的末伏有晒伏的习俗,人们会把家中容易受潮生虫的物品,拿到阳光下暴晒,借助这一时节强烈的阳光杀菌除虫、预防霉变。

三伏是夏季最漫长的阶段,此时除了高温之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潮湿,高温加上潮湿就形成了“桑拿天”,晚上睡觉的时候特别容易出汗,时间就了被褥容易滋生细菌,而且还有股异味。出伏后天气逐渐变的凉爽,干燥,而且阳光也比较适中,此时晒晒家里的衣物更加健康。对于晒伏,民间也认为是“晒福”,讨个好彩头。

以上就是出伏这 6条忌讳,说到底是让身体跟上季节的脚步。告诉家人照着做,安稳度过换季关。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18

标签:养生   迷信   家人   伏天   阳气   脾胃   身体   老辈   夏季   民间   阶段   阳光   时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