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刷社交平台,估计不少人都被瑞幸和多邻国的“IP世纪婚礼”晃过眼,一个做咖啡的,一个教语言的,咋看都不搭边的俩品牌,居然靠这么个联名圈了一大波流量和好感。
再低头看看身边,哪吒印在水杯上、库洛米绣在T恤上、周杰伦《范特西》贴在奶茶杯上,现在的新消费品牌,好像不搞个IP联名都不好意思出门。
但多数人只觉得这是年轻人追的新鲜玩意儿,没琢磨过背后的门道:就说迪士尼,单去年靠IP授权赚的钱就超百亿美元,这哪是“玩具”,明明是个实打实的商业帝国。
相信有不少人和我一样好奇,IP经济到底凭啥这么能赚钱?从最初简单贴个logo,到现在能让用户心甘情愿为“情怀”买单,它中间到底藏着什么逻辑?
IP经济最开始、也最普遍的玩法,其实就是“IP授权”,简单说,就是IP方把自己的形象、符号这些“家底”,借给商家用在产品上,最后按销量分成赚钱。
举个例子,要是有款叫《小拎打怪兽》的游戏火了,“小拎”这个角色成了网红,IP方就可以把它的形象授权给商家。
商家拿到授权后,能把“小拎”印在杯子、T恤、背包上,做成“小拎联名款”卖。
至于怎么分钱,一般是按销售额抽成:一件100块的联名T恤,IP方大概能拿6到8块,也就是6%到8%的分成。
要是像迪士尼、漫威这种顶流IP,还会多要个“保底”,比如预估某款T恤能卖10万件,就先按6%收60万,就算最后没卖够,商家也得把这钱给了,具体怎么谈,就得看双方的本事了。
对商家来说,搞IP授权其实就是“借光”,毕竟知名IP自带一堆粉丝,粉丝看到熟悉的形象,买的时候就少了很多顾虑。
就像现在奶茶、咖啡品牌天天搞联名,不是没道理的,据行业里的说法,跟好IP联名,单周销售额能涨20%甚至更多,相当于直接用IP的人气,换来了实实在在的销量。
不过话说回来,联名搞多了,问题也跟着来了,现在打开购物软件,十件商品里八件是联名,消费者早看腻了。
而且很多联名就只是贴个IPlogo,跟产品本身没啥关系,用户根本没感觉,时间长了还会觉得IP被“糟蹋”了,反而反感,为了不被淘汰,“深度绑定”的联名就慢慢火了。
这种玩法不搞表面功夫,而是顺着IP的特点,专门设计产品,让IP和产品真正融到一起,给用户新鲜感和情绪价值,最后IP方、品牌方、用户都能满意。
好的深度联名,从来不是把IP图案往产品上一贴就完事儿,而是要贴合IP的调性和用户的需求。
比如苹果和Nike联名的AppleWatch,不只是外观看着运动,买了手表还能用上NikeRunClub的专属服务,有运动音乐、能追踪训练数据,甚至能连到专业教练指导。
对Nike来说,既能拉到苹果的运动用户,还能推自己的订阅服务;对苹果来说,给运动人群多了个选它的理由;用户拿到手,既有手表又有服务,一举三得。
再看雷神IP联名工具箱,没印雷神的脸,直接把箱子做成了“雷神之锤”的样子,一看就有那股力量感。
百奇和哈利波特联名,专门做了“黄油啤酒味”的夹心棒,吃着就像走进了霍格沃茨,这些联名能火,就是因为从用户的感受出发,用产品把IP的“魂”装进去了,不是只做个样子。
别觉得深度绑定只有国际大牌能玩,咱们国货也有做得好的,比如有色和高达联名的剃须刀,这款产品能成,关键是双方都没糊弄,真的花了心思琢磨IP和用户。
高达作为机甲圈的“顶流”,对合作方要求特别严,不光看品牌实力,更要看你是不是真的尊重这个IP。
有色能拿到“原祖高达”的授权,是因为从2019年开始,它跟凯斯哈林、EVA、宝可梦这些IP合作时,都没随便贴logo,而是挖IP的核心亮点做设计,让粉丝觉得“懂行”。
这种态度,才让高达愿意把核心形象交出来。
到了做产品的时候,双方更是下了血本:从2023年开始,花了整整两年时间,砸了上千万在设计、开模上,就想让用户拿到手能眼前一亮。
外观上,剃须刀正面是原祖高达的头雕,背面是高达的经典喷漆背包,还刻了很多机甲专属的纹路,看着就像个迷你高达模型。
配件也花了心思,把高达的“光束军刀”改成了清洁毛刷,“盾牌”做成了收纳袋,好多人一开始还以为是万代出的新模型。
就连说明书,都是高达方提的主意,复刻了《高达》动画第一集里“阿姆罗拿到的父亲遗留说明书”,老粉一看就破防了。
对双方来说,这早不是一把普通的剃须刀了,而是能装下IP情怀的“收藏品”。
也正因如此,不光高达粉丝愿意买,连原本不缺剃须刀的人,都想为这份“诚意”买单,这就是深度绑定的厉害之处。
很多人觉得搞IP经济很简单:设计个可爱形象,然后靠授权躺着收钱。
但其实不是这么回事,IP真正值钱的,从来不是那个图案,而是它跟用户之间的“情感连接”,只有让用户觉得IP是“自己人”,不是赚钱的工具,这个IP才能一直赚钱。
为了拉近距离,IP方会做很多事:主题乐园就是个好办法,比如迪士尼乐园里的米老鼠巡游、环球影城的“哈利波特魔法世界”,能让用户实实在在跟IP互动,好像真的走进了IP的世界。
现在还流行给IP“做人设”,给它定生日、编“家庭住址”,甚至办“虚拟偶像选秀”,让IP像个真实的人。
比如有的动画IP,生日当天会出专属周边,还会在社交平台发“日常动态”,跟粉丝聊聊天,亲切感一下就上来了。
就像迪士尼的米老鼠,火了几十年还不过气,不是因为它的形象多特别,而是它通过动画、电影、乐园,一直在给用户创造“快乐”的回忆。
小时候跟米老鼠合影的开心,长大后看米老鼠动画的怀旧,这些情感攒下来,就让米老鼠成了跨代际的“老朋友”。
反过来,那些火一阵就消失的IP,大多是只想着赚钱,随便授权给劣质产品,又不跟用户互动,最后自然被忘了。
这也说明,IP经济的本质不是“捞快钱”,而是“一起做有价值的事”:IP方用内容打动用户,品牌方用好产品承载IP,用户为“喜欢”买单,三方凑在一起,才能把生意做长久。
看到这儿,你应该能明白:IP经济真不是年轻人的“小打小闹”,而是一套围绕“情感”搭建的商业体系。
从简单的授权分成,到用心的深度共创,再到长期的IP运营,每一步都是在回答一个问题,怎么让虚拟的IP,装下用户真实的情感。
一代人会长大,但下一代人还会需要属于自己的IP。
以后可能还会有更多奇怪的IP联名,但不管形式怎么变,“用情感打动用户,用价值实现共赢”,永远是IP经济能一直赚钱的根本。
更新时间:2025-09-2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