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9月30日,正是选举新中国第一任主席的关键时刻。数完票后,毛主席少了一票,要是有这一票,那就是全票当选了。
工作人员和监票人以为数错了,赶紧又数了一遍,结果还是一样,毛主席确实少了一票,是谁没投票给毛主席呢?
此次政协会议,规模盛大,时任秘书处副处长的王仲方,在签到处迎接了很多大人物的到来。
毛主席第一个签到,用毛笔写下自己名字后,还冲工作人员笑着点点头,特别亲切。周恩来、朱德也陆续到场。
现场还有很多党外人士,比如国民党阵营“跳槽”过来的宋庆龄、张治中、邵力子,就连大名鼎鼎的戏剧演员梅兰芳都来了。
9月30日晚上,那天要选主席了。大家心里都明白,除了毛泽东,还能有谁?投票结束后,工作人员和监票人到旁边的小会议室开始计票。这一数,问题来了,本以为毛主席会全票当选,可最终票数竟然少一张。
工作人员们以为数漏了一张,赶紧又忙活了一遍,结果还是一样。有人说:“会不会是某个代表忘记画票了?要不咱们就当废票处理,让毛主席全票当选?”大家不敢擅自决定,选国家主席可是开不得半点玩笑。
工作人员赶紧向周总理汇报情况,周总理听了也觉得意外,想了想说:“这事我也不敢决定,得请示毛主席。”
毛主席得知后,倒没觉得这是什么大事:“代表们有权选毛泽东,也有权不选毛泽东,缺一票就缺一票,没有关系。”
大家虽松了一口气,但还是觉得有点遗憾,毕竟在大家心目中,毛主席就应该全票当选。领导都发话了,也只能按实际情况来宣布结果,当主持人宣布“毛泽东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时,全场响起掌声,持续了好几分钟。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是谁没投票给毛主席呢?这个人就是张东荪。此人很有意思,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见,早年他是宣传社会主义的积极分子,甚至还参与过中共上海发起组。后来发现自己理解的社会主义跟马克思主义不是一回事,就退出了。
张东荪的想法比较特别,总想走“中间路线”,认为应该建立一个介于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之间的制度,政治上学英美的民主自由,经济上学苏联的计划经济,这想法听起来就不切实际。
抗日战争时期,张东荪还做了不少好事,利用燕京大学教授的身份,偷偷送学生去解放区,还往根据地运送医药。
在北平和平解放的过程中,张东荪也出了不少力,多次劝说傅作义跟共产党谈判。他甚至因此颇为得意:“我写了十几本书,都比不上这一次的贡献。”
后来,对“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张东荪不太能理解。他脑袋轴,生怕这策略得罪了美国,引得对方前来宣战。
思想想后,张东荪打算向美国表达“中国无意与美国为敌”的立场,甚至还找到了一位同美国有联系的同志帮忙代为传达。
张东荪这不找人倒好,顶多是自己想想,一找人,民盟内部自己先炸了锅,这么重大的外交事项,此人糊涂般地执着,因此被反复批判,还被开除出了民盟。
生怕张东荪再次惹祸,有人提议用“叛国罪”将其绳之以法,这个时候,毛主席站出来了,清楚了解张东荪的性格,说按照人民内部矛盾处理即可。
张东荪虽差点进监狱,内心的想法没怎么变,长期赋闲在家,“文革”时期处境也比较艰难,1973年得知中美接触后,非常高兴,觉得是一个好的开始了。
有的时候,知识分子想什么,很难评价,他们一方面可以实实在在做出贡献,一方面又总有奇怪的想法,毛主席对不同声音的尊重,则体现了他博大的胸襟和气度。
参考资料:《张东荪被指“叛国罪”:毛泽东指示按人民内部矛盾处理》
更新时间:2025-09-2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