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14亿人口大关眼看着就快守不住了,很多人一看数据就心里咯噔一下。2025年1月17日,国家统计局把2024年的人口数字亮出来,总人口14亿0828万,比前一年少了139万,这是连续第三年往下掉。
出生才954万,多了52万,出生率6.77‰,死亡1093万,死亡率7.76‰,自然增长率负0.99‰。距离14亿就剩不到1000万的缓冲,60岁以上的人第一次破3亿,占22%,老龄化这速度真快。

往前捋捋,2022年第一次负增长,少85万;2023年少208万,出生跌到902万,那时候死亡头一回超出生,大家都捏把汗。2024年出生小反弹,主要靠龙年偏好,加上各地政策开始发力。
要没这些,估计还得继续滑。劳动年龄人口少,养老医保压力大,工厂招人难,工资涨得飞起,企业老板叫苦,年轻人交的社保少,退休的老人多,基金吃紧,这链条一环扣一环。

城镇化率67%,城镇人多乡村少,男性多女性30多万,性别比104多。65岁以上2亿2千多万,这些结构问题直接影响未来劳动力。
专家说,要是出生率稳不住8‰以上,14亿红线过几年就破。2024年减少幅度比2023年小了点,出生回升算个好兆头,但死亡高位,老龄浪潮挡不住。国家统计局说,这反弹得益于生育意愿积累和支持政策落地,还有龙年效应。反正数据摆这儿,不是吓唬人,关系每个人养老看病上班。

现在全国总人口就这点缓冲,红线告急不是闹着玩的。过去靠人多吃饭,现在红利变负担,社保养老金医保全得重新算账。
2024年出生多52万,全国平均增5.8%,但总人口还是少,说明光靠一时冲劲不够,得长效机制。一些地方老龄化更狠,东北西北流出多,东南沿海吸人但生育低,这不平衡也得管。

说实话,这数字看完挺堵心,以前经济飞跑靠年轻人多,现在倒过来,年轻人少养老人多,负担重。2024年数据发布后,大家议论纷纷,有人说龙年多生是文化因素,有人说政策开始管用。
但死亡多主要老龄基数大,加上前几年疫情余波。14亿这关口近在眼前,生育率低迷,老龄化加速,得赶紧想招破解,不然后面更难办。

各地一看出生率低,急了,从2024年起就使劲砸钱,现金奖励、延长假期、住房优惠、托育服务,全上阵,想把年轻人生娃的劲头勾起来。
湖北天门市算个典型,2023年底出五条措施,2024年升级成七条,二孩三孩补贴加码,生二孩累计9万多,三孩16万到22万不等,包括基因筛查免费、分娩补助、每月育儿钱、购房奖励、产业工人额外补贴。

结果2024年出生7217人,比上年多1050人,涨17%,八年头一回正增长,多孩占一半以上。当地产科忙坏了,医院床位紧,政策宣传到家,育龄妇女调查摸底,针对痛点下手,住房教育成本高就直补。
内蒙古呼和浩特2025年3月出细则,从3月1日起,一孩一次性1万,二孩分五年每年1万总5万,三孩分十年每年1万总10万。得户籍本地,人户一致,新生儿落户这儿,资金直达账户,线上申请简单。还跟落户挂钩,想吸引人来。

全国大招是2025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的育儿补贴方案,从2025年1月1日起,3岁以下娃每年3600块,不分一二三孩,老娃也折算。
中央财政出大头,地方可加码,已有20多省市县试水。申领线上为主,支付宝微信都行,材料少大数据比对,免个税不计入低保收入。8月下旬平台就开,方便得很。

这些钱砸下去,中小城市效果明显,天门医院分娩量爆,呼和浩特估计也得跟上。大城市不一样,上海北京人多钱多,但房价工作压力大,单纯现金拉不动。韩国那边砸更多钱,生育率还低,2024年才0.75,说明钱重要但不是万能。
地方实践证明,组合拳好使,天门不光钱,还职称优先、多孩家庭住房倾斜,托育便宜。全国层面扩展到个税扣除、生育津贴直达、普惠幼儿园。2024年全国出生回升,就跟这些先行政策有关。反正钱是敲门砖,得配上稳定工作、靠谱医疗、教育减负,才真管用。
更新时间:2025-11-2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