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会谈成果亮眼,美英协议暗藏猫腻,中方如何见招拆招?

各位朋友,大家好。

今天(5月9日)有两个非常重要的事情。

第一,俄罗斯在莫斯科红场举行了阅兵,包括中方在内的多位重要国家领导人都出席了这次阅兵。

昨天(5月8日),中俄两国领导人会谈了近4个小时,签署了三份共同声明,并且还有二十多份双边合作文本,显示出双方关系的坚实基础以及进一步发展的意向。

第二,北京时间昨天(5月8日)晚上十点,美国总统特朗普在椭圆形办公室宣布,美国与英国达成了贸易协议。

关于英美这份贸易协议,我们该如何看待?

虽然我们尚未完全了解英美贸易协议的所有细节,但可以初步勾勒出其中一些脉络,这些脉络更多是反映了政治动态,而非纯粹的贸易问题。

显然,美国将在这份协议中获得巨大的利益,而英国则相对吃亏。

此外,我也同意一些评论的观点,即这份协议对美国而言是一份“政治礼物”,同时也是对其他国家施压的一个样本,但对其他国家没有可复制性。

01

长话短说,我们先回到第一个话题。

关于莫斯科红场阅兵的细节,大家可以通过其他途径了解,在这里我就不再赘述。重点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昨天(5月8日),中俄两国元首进行了将近4个小时的会谈,这次会谈尤其重要,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双方签署了三份声明和二十多份双边合作文本。

三份声明中,一份是关于深化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另外两份声明是关于国际问题的,其中一份是关于维护全球战略稳定的联合声明,另一份则是关于进一步加强合作、维护国际法权威的声明。

2019年,中俄两国领导人也发表过类似的两份声明,一份是关于中俄两国关系的声明,另一份是关于全球战略稳定的联合声明,当时是首次提出,还一度引起了全球评论家的广泛关注。

如今,时隔六年,中俄双方又增加了一份关于维护国际法权威的声明。

如果只看此前已经发表过的两份声明,我们可以看到,中俄两国的基调和政治议程与六年前相比没有任何变化。

换句话说,经过六年的演变,中俄两国的关系不仅没有改变,反而变得更加稳固。

在过去的六年中,发生了两件重大事件,即新冠疫情和俄乌战争,其中对中俄双方与全球围绕俄罗斯的政治局势而言,俄乌战争更加主要。

换言之,中俄关系经历长达三年的俄乌战争的考验后,依然稳固不变,这是此次双方透露出的一个重要政治信号,应该

引起大家的高度关注。

当然,从我们的角度来说,我们对中俄关系未来长期可持续发展抱有充足信心。

六年前,中俄领导人也曾发表过一个声明,其中提到了“维持世界战略平衡与稳定”,而这在某种程度上与现在的“全球战略稳定”,有异曲同工之妙。

所谓“稳定”,其实就像是一个跷跷板,如果西方的压力过重,那么中俄两国就要在另一边稳定,这称之为战略平衡;也可以说,如果西方是一极,那么以中俄为首的其他国家可能就是另一极,这才叫做战略平衡。

所以,无论是六年前的“战略平衡”,还是现在的“战略稳定”,我认为它们的意义是相似的。

此外,中俄两国元首共同见证中俄双方交换20多份双边合作文本,涵盖全球战略稳定、维护国际法权威、生物安全、投资保护、数字经济、检疫、电影合作等领域。

这些信号非常明确,而且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信号在过去的六年里没有发生改变,即使经历了俄乌战争的三年多时间。

02

接下来,再和大家谈谈美英之间达成的贸易协议。

英国首相斯塔默称之为“历史性的一天”,因为这是美国对全世界火力全口后达成的第一个交易。

昨天,我在文章中提到了一些细节,包括英国汽车将大举进入美国市场,英国的电子服务和医药产品也要进入美国等等。而昨晚美英协议公布后,英国输美汽车的关税也确实降低了。

不过,有朋友就在评论区提问,英国还有汽车工业吗?

确实,以前提起汽车,我们通常会首先想到德国、日本、美国和法国,现在更是毫无疑问会想到中国的新能源汽车。

至于英国,虽然捷豹路虎等品牌还是相当知名的,但屈指可数,英国的汽车工业仍然相对薄弱。

现在的情况是,英国出口到美国的前10万辆汽车,其关税从25%降至10%。

但有内幕消息人士告诉我们,10万辆汽车乍一听似乎是一个庞大的数字,但事实上,这已经占了英国向美国出口汽车的绝大部分。

这背后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这10万辆汽车,如果以低于或者低达10%的关税进入美国市场,对美国的汽车市场或汽车工业不会造成质的、重大的冲击,这是一个重大的信号。

因为你弱,所以我可以给你放开。

另外,美国也对英国的钢铝关税降至0%。有内部人士透露,英国的钢铝产业也十分薄弱。

面对弱者,我们经常说要尊重弱者的尊严,同时也不必过分担忧来自他们的威胁。

因此,无论是钢铝关税还是汽车关税,表面上看是美国对英国网开一面,采取了降税的策略,但实际上英国在这些产业上并没有什么优势,美国根本没有感受到威胁。

那英国换回来了什么呢?换回了美国的牛肉、农产品大幅进入英国市场,同时还有美国的一些重工业、高科技,也大幅进入欧洲市场。

所以,这个双边是对等、互惠的吗?显然并非如此,这场交易真正的赢家或者说唯一的胜利者,实际上是美国。

同时,美国的重工业以及一些高科技产业正大规模进入欧洲市场。

然而,这种双边贸易真的是对等互惠的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实际上,美国才是这场贸易中的真正赢家,它借此获得了进军英国市场的通道。

表面上来看,英国一些相对弱势的产业进入美国市场,美国也予以放行,但这对美国来说无伤大雅,英国人却因此欣喜若狂。

这恰恰是特朗普想要达到的目的,因为他本来就希望通过这种贸易冲突,重整全球贸易秩序,最终使美国在与每一个国家的贸易出口中都能占据优势,以达到实现“美国优先”、“让美国再次伟大”,阻止美国财富流向其他国家的目的。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美英所谓的贸易谈判中,英国对美国基本不存在贸易顺差。从这个意义上说,所谓的对等关税谈判,根本就不存在真正的对等性,也就谈不上所谓的示范效应,它只是一个特例。

那么,美英贸易协议是否具有可复制性呢?答案是否定的,或者至少在很大程度上是否定的。

因为英国对美国不存在大幅的贸易顺差,并且英国此次被允许进入美国的行业,大多是其相对弱势的行业,对美国不构成威胁,而美国的强势行业却可以凭借该协议大举进入英国市场。

其他国家能复制这种模式吗?显然不能。

比如英国的汽车工业很弱,而日本的汽车工业很强,美国会允许日本汽车大幅进入美国市场吗?肯定不会。

同样,美国的牛肉产业很强,如果要大量进入日本市场,日本也会有所顾虑。所以,美英贸易协议很难被其他国家复制。

既然美英贸易协议不具备可复制性,那为什么特朗普还要与英国谈判呢?这就是一种政治谋略。

美英之间有着特殊关系,过去英国是美国的老大哥,现在英国是美国的小兄弟。与小兄弟谈判,更能让它觉得受到重视。

例如,英国首相斯塔默昨天结束电话视频会议后,就表现得非常开心,称这一天是“历史性的一天”。

而特朗普则正好利用英国比较容易谈判这点,以此作为范本向全世界展示,既然美国能和英国谈好,其他国家为什么不能?

但明眼人都清楚,英国能谈成的事情,其他国家未必能谈成。就说日本,它能和美国谈成汽车大幅进入美国市场的协议吗?肯定不可能。

以色列能和美国达成其高科技产业大举进入美国的协议吗?也是不可能的。

因此,这给中国和美国的贸易谈判,留下了足够的警示和战略准备空间。

从战略层面来看,我们要让美国的全球战略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相匹配、相兼容。但连日美都难以谈拢,更何况中美这两个大国。

对于中美双方高层明天的会谈,中方称之为接触和会谈,美国称之为谈判。虽然双方用词不同,明天也可能只是中美未来长期接触中的第一步,但总有一天谈判会真正到来。

届时,我们绝不能掉以轻心。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10

标签:财经   猫腻   中方   成果   协议   美国   英国   战略   声明   贸易   其他国家   关税   汽车   市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