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越有钱有本事越自律!”
这次的场面真的是太壮观了,正值香港回归28周年,香港海岸迎来了大陆派去的山东舰、延安舰和湛江舰等“大船”。
船很大,但是咱们祖国妈妈的情怀更大,她知道香港民众对于航母是狂热的,特别准许当地可以“免费参观”,格局够大。
然而有一位小朋友要失落了,他就是霍启刚与郭晶晶的儿子,霍启刚专门带他来,但是却没有资格参观。
不少人以为,霍家会动用特权给孩子争取一个机会,但是霍启刚的一段话尽显格局,他说了什么呢?
香港人是见过世面的,什么盛事没经历过?可这一次,全城的热情被彻底点燃。
免费参观的消息一放出来,抢票的狂热,让任何一场顶级演唱会都相形见绌。
网络被挤爆,系统几度瘫痪,几万张门票在几小时内消失无踪,这不是商业炒作,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渴望。
抢到票的,是幸运儿,没抢到的,干脆扶老携幼,全家出动,守在海滨长廊。
隔着一片波光粼粼的海水,也要亲眼看看这个“大国重器”到底长什么样。
放了暑假的孩子,刚退休的阿叔,中环的金融精英,旺角的摊主……所有人的话题,都默契地转向了这艘停在港湾里的钢铁巨兽。
那股兴奋劲,是装不出来的。这艘船,显然碰到了香港人心里最深、最软的那根弦。
对上了年纪的香港人来说,维多利亚港里停泊的外国军舰,是他们青春记忆里抹不去的背景板。
那时高大的外国水兵在湾仔、尖沙咀街头招摇而过,带来的是一种混杂着好奇、羡慕与疏离的复杂情绪。
那是一种寄人篱下的感觉,是站在自家门口,却总觉得少了点底气的无奈。
家是自己的,但规矩好像不是。
今天同样的海港,停靠的是挂着五星红旗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战舰。
舰上威风凛凛的歼-15,像蓄势待发的雄鹰,旁边护航的万吨大驱,线条冷峻。
每一个细节都在说话,说的不是威胁,而是一种强大的安心。
什么叫扬眉吐气?这就是。
几十年的物是人非,几代人的默默期盼,在这一刻,终于凝聚成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体。
当香港市民排着长队,踏上那宽阔的甲板,当孩子的小手,好奇地触摸着冰冷的舰身,当他们仰头看着那巨大的舰载机模型,惊叹出声时,他们触摸到的,又何止是钢铁?
那是一个国家坚实的臂膀,和一份不言而喻的承诺:这个家,有我守着。
这股“航母热”,像投入湖心的一块巨石,激起的涟漪,一圈圈荡漾开去,远比想象的更深。
最先被触动的是孩子们,许多学校抓住这个机会,把课堂搬到了维港边。
历史老师指着航母,可以把中国海军从“舢板”到“航母”的百年艰辛讲得活色生香。
地理老师可以借着航母的航迹,讲解国家的海疆与安全。
而那些幸运登舰的孩子,更是上了一堂一生难忘的国防启蒙课。
那种扑面而来的震撼,那种脚踏实地的自豪,比任何教科书上的文字都来得猛烈、深刻。
紧接着,这股热潮涌入了街头巷尾。
文具店里,航母造型的笔记本、歼-15图案的文具被摆在最显眼的位置,而且上架就卖光。
这不是什么官方组织的宣传,而是市场最真实直接的反应。
当孩子们把航母模型小心翼翼地放进书包,用着印有舰徽的铅笔时,“国家认同”这个宏大的词汇,就这样被拆解成一个个具体的、可爱的日常物件,悄无声息地融入了他们的生活。
这种自下而上,由外及内的改变,让香港与内地的连接,不再仅仅是经济报表上的数字,而是一种情感上、精神上的深度共鸣。
在一片举城欢腾中,一则“遗憾”的新闻,却意外赢得了全港的掌声。
爱国商人霍启刚的儿子,是个小军迷,做梦都想登上山东舰。
可惜,参观规定11岁以下儿童因安全原因不能登舰,他的孩子年龄恰好不够。
以霍家的身份和人脉,想为孩子争取一次破例,恐怕不是什么难事,所有人都看着霍家会怎么做。
面对媒体,霍启刚的回答坦然而平静:“规定就是规定,虽然遗憾,但必须尊重。带着儿子参观了军营,感受保家卫国的不容易。”
这几句话,轻描淡写,却掷地有声。
在一个极度讲求人情与关系的社会里,一个身处顶层的家庭,选择在万众瞩目下放弃特权、遵守规则,这本身就是一堂含金量极高的“爱国课”。
它无声地告诉所有人:真正的爱国,不只是为国家的强大而热泪盈眶,更是为了维护这个国家的秩序与公平,而主动约束自己的特权和欲望。
“规则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精神,在这一刻,被诠释得淋漓尽致。
霍家少爷没能踏上那块甲板,但这块“上不去的甲板”,反而成了他人生中最好的一间课堂。
它让一个孩子明白,一个强大的社会,让人敬畏的不仅是力量,更是规则。
这种身教,比一百次登舰参观,更能刻进骨子里。
航母的到访,终究是短暂的,几天后,它鸣笛启航,庞大的身躯再次融入深蓝。
但它留下的东西,却会长久地扎根在这座城市的土壤里。
它在无数香港市民,尤其是孩子们心中,投下了一个巨大的、清晰的影子。
关于“国家”的概念,从此不再遥远、抽象,而变得具体、亲切,甚至带着海风的味道。
或许很多年后,香港的某个青年选择投身国防科技,驱动他的,就是童年记忆里,那艘巨舰投下的震撼光影。
从1997年,驻港部队的军舰驶入维港,到今天,国产航母从容停靠。
这二十多年的光阴,是香港与祖国这条大船,从并排行驶,到渐渐并轨、融为一体的航程。
这种融合,已不再需要刻意强调和反复宣讲,它就像呼吸一样自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巨舰远航,而香江,已然驶入新的航道。
你怎么看霍启刚的发言呢?
参考资料:
【1】珠江频道
【2】中国军网2025-07-03《海军山东舰航母编队抵达香港》
更新时间:2025-07-0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