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关闭央厨,自证“不预制”,杀回北京的乡村基没给自己留后路

有人加速研发预制菜,有人却主动关闭央厨,花大价钱回归现炒的乡村基,究竟是“自废武功”还是“另辟蹊径”?

当连锁巨头们忙着用中央厨房和预制菜抢占市场时,重庆起家的中式快餐品牌乡村基却突然“反向操作”:

关闭中央工厂,砍掉预制菜供应链,甚至不惜牺牲短期利润,只为守住“现炒现做”的招牌。

去年9月的中国餐饮品牌节上,创始人李红当众撂下狠话:

“总有人说我们用预制菜,今年我们就把重庆的中央厨房关了!”

作为曾经的“中餐第一股”,从美股退市10周年后,去年乡村基的年营收达到了47亿,看起来已经回了波血。

这时候大刀阔斧搞改革,这位60后“快餐女王”究竟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呢?

可能很少有人知道,在成为中国最大的直营中式快餐集团之前,乡村基走的是“山寨肯德基”的路子。

1996年,重庆解放碑街头,一家叫“乡村鸡”的小餐馆开业,主打的是当地的川渝特色,但最初的生意并不好。

恰好那时候,肯德基刚杀入重庆,李红看着对面洋快餐排长队的盛况,咬牙把薯条炸鸡塞进菜单。

结果川菜馆变成“四不像”,生意反而更差了。

这段失败经历也让她想明白了,贪多嚼不烂,要专精一个菜系,才有可能打得出名气。

于是,在砍掉了洋快餐业务之后,李红把12元套餐做到了极致。

宫保鸡丁必须用鸡腿肉,泡菜萝卜当天现腌,米饭用东北五常大米。

靠着“现炒+高性价比”,乡村鸡在川渝疯狂圈粉,并在2006年改名乡村基

最猛时,重庆解放碑店一天翻台23次,单店月流水破百万。

2007年,红杉资本沈南鹏偶然路过,被排队盛况震惊,当场决定投资1300万美元,要打造“中国版麦当劳” ,很快乡村基就开出了81家直营店。

但资本化是把双刃剑。

2010年纽交所上市后,乡村基被迫加速扩张,高峰期全国门店破千家,却因异地口味差异、管理失控陷入亏损,股价也从巅峰的26美元暴跌到2015年的5.23美元,2016年黯然退市。

李红后来反思:

“当年每天给华尔街报计划,企业被资本推着走,反而根基不稳。”

退市后,李红做了一次惊险抉择,砍掉一线城市门店,退回川渝大本营,同时孵化子品牌“大米先生”。

这个主打自选称菜小碗饭的新品牌,用“现炒+区域化口味”策略,三年增长率102.6%,2023年门店数反超乡村基。

但真正让行业震动的,是2024年关闭中央厨房的决定。

要知道,中央厨房曾是乡村基扩张的功臣。

2012年起,其重庆工厂每天向全国配送半成品酱料,门店只需完成最后炒制。

这种模式让乡村基在2019-2022年营收从32亿涨到47亿,净利润一度破亿。

但预制菜争议愈演愈烈,李红发现,这届消费者已经开始用“有没有锅气”来选择就餐品牌了。

既然要卷土重来,那就得搏一把大的,关闭央厨重回现炒模式就是筹码。

不过,这个代价确实也很大,供应链成本短期内暴涨30%。

但李红算的是另一笔账,因为当下餐饮业正从“效率竞赛”转向“信任经济”

根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4年超60%消费者因预制菜疑虑减少外食,而坚持现炒的乡村基客单价25元仍能年入47亿,证明“手工现炒”已经成为了中餐品牌的新溢价。

2023年底,乡村基重返北京,选址龙湖天街B2层美食区。

这个曾被资本“伤害”过的品牌,这次带着更成熟的“信任体系”杀回来,明档里8口炒锅同时作业,酸菜鱼、水煮肉片等硬菜现点现做,甚至允许顾客对着锅台点单。

开业当天,这家店接待顾客1800人次,翻台超23轮,让同行看傻了眼。

李红的策略很明确,那就是用极致体验打破“快餐=预制菜”的认知。

财经数据印证了这一选择。

2022年乡村基毛利率仅15%,远低于预制菜同行25%-30%的水平,但闭店率不到行业均值1/3。

其秘密在于“效率与体验的平衡术”,通过拆解SOP,把现炒流程拆成单个动作,配合智能炒菜机,让出餐速度压缩到3分钟。

这种“半工业化”模式既保留锅气,又控制成本,堪称传统与现代的“缝合怪”。

但资本市场的疑虑仍未消散。

自从退市美股后,三次冲击港交所失败,也暴露出直营模式的重资产压力。

2022年员工成本11.74亿,租金水电超1亿,净利率长期徘徊在1%-3%。

李红的解法是“双品牌战略”,乡村基守川渝基本盘,大米先生攻一线城市,用区域化口味降低扩张风险。

2022年大米先生已占集团营收53%,上海单城年收5.48亿,也算是验证了“地方菜+现炒”的可行性。

乡村基的逆袭,往大了说也是餐饮业风向变换的一个缩影。

2024年,国内餐饮供应链市场规模破2.6万亿,但消费者对工业化的抵触也在加剧。

很显然,资本追逐标准化,但市场却渴望人性化。

老乡鸡、老娘舅等竞品加速资本化时,乡村基选择回归“慢生意”,本质是在博弈消费者心智的迁移速度,人们在这里购买的不仅是食物,其实也是对“手工时代”的怀旧想象。

这种心理溢价,或许比财务报表更能解释其47亿营收的韧性。

但乡村基的危机也并未消失。

2022年大米先生多次检出农残超标,暴露出快速扩张的品控风险;

北京市场人均成本是川渝的2倍,能否复制成功仍是未知数。

李红需要证明,不用预制菜的中式快餐,真能打破“规模不经济”的魔咒。

站在2025年回看,乡村基的“断腕”或许正是餐饮业转向的风向标。

当资本狂潮退去,那些能同时驾驭锅气与效率的品牌,或许才是下一个周期的赢家。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21

标签:乡村   餐饮业   重庆   北京   大米   快餐   主动   厨房   资本   消费者   中央   美食   品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