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22日,志翔科技在湖南低空经济博览会上,以“智擎时代,志载未来”为主题,举办了十五周年新品发布会,并亮相了两款核心产品:最轻重量不足1克的高精度惯性测量单元(IMU)和一架可托举400公斤物资的纯电动大载重无人机ZX-W500。两款产品一轻一重,却在发布现场形成了最直观的技术展示,也体现了志翔科技从底层核心元件到整机系统的完整研发能力。

志翔科技创始人李毅在接受潇湘晨报·辣椒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两款产品的设计都源于实际需求。“我们做大载重无人机,不是为了堆参数,而是因为实体经济真的需要它。”从山区电塔建设到水电站勘探,从消防救援到应急物资运输,ZX-W500都能直接解决过去靠人工或传统运输无法高效完成的问题。李毅说,过去一些电塔组件单件就有300多公斤,运输非常困难,现在ZX-W500一次就能托运,效率和安全性都大幅提升。
从影视航拍到工业无人机
志翔科技的技术积累起步于影视航拍。公司曾参与《红海行动》《飞驰人生》等上百部影片的航拍任务,在极端环境下磨练设备的可靠性和操控精度。正是这种在影视工业严苛要求下磨练出的高可靠性、高安全性和高适应性,为志翔无人机飞向更广阔的工业应用领域铺平了道路。
技术发布会的首个焦点,落在了极致精微的IMU(惯性测量单元)上。IMU与飞控系统分别被视为无人机的“小脑”与“大脑”,直接决定了飞行器的稳定性、可靠性和精准性。长期以来,高性能IMU技术壁垒高筑,是制约高端工业无人机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志翔科技依托超过10万小时、在全国各地数百个极端环境中积累的实战数据,经过持续攻坚,成功研发出精度高达0.001°的IMU,更在成本可控性和环境适应性上展现出独特优势,为工业无人机提供了坚实可靠的“神经中枢”。
李毅解释说,这种高精度,意味着无人机能够更敏锐地感知自身姿态的微小变化,从而在各种复杂气流和飞行状态下实现极致的稳定与控制,为执行高精度测绘、精准物流投送、复杂环境巡检等任务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破解工业和应急应用难题

与IMU的精致体积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发布场揭幕的“庞然大物”——ZX-W500大载重物流无人机。这款无人机是志翔科技自2018年起前瞻性布局低空物流的结晶,实现了续航、载重、环境适应性三大核心突破。ZX-W500纯电动无人机有效载重高达400公斤,飞行时间显著提升,并能适应高原、高温、高寒等极端环境,具备强大的抗风能力。李毅介绍,ZX-W500可在满载状态下飞行约15分钟,覆盖约10公里范围,随着载荷减轻,续航可随之延长,充电时间也非常短,约15分钟便可充满并重新投入使用,非常适合应急调度和快速运输任务。
而在应急物流领域,ZX-W500可在自然灾害导致交通中断时,快速向灾区投送生命补给和救援设备;在特种物流领域,可完成厂际零部件运输、电站设备巡检配件运送等任务;在偏远地区物流中,能有效降低对地面交通的依赖,提升物流效率。
构建运力网络,推动全产业链生态
据李毅透露,志翔科技的蓝图也不止于售卖单一的无人机硬件。发布会上,志翔科技展望了通过“智能运力平台”,将公司的硬件、算法与运营能力开放给合作伙伴的生态化战略。李毅表示,ZX-W500这样的高性能无人机,将是这个未来低空物流网络中的关键节点和运力单元。“我们的目标是,与合作伙伴一起,让低空物流网络像今天的移动互联网一样,成为社会的基础设施。”
十五年间,志翔科技从影视航拍起步,到工业应用落地,再到规划未来运力平台,展现出从单一产品到体系化能力的清晰发展路线。不到1克的IMU与数百千克的大载重无人机,志翔科技此次发布的两大产品,看似处于技术光谱的两极,实则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其坚实的技术护城河。这一“核心”与“平台”的双轮驱动战略,使得志翔科技成功打通了从底层技术到顶层应用的关键路径,形成了自身的技术闭环。这不仅提升了其在工业无人机市场的综合竞争力,也为公司向更广阔的机器人、智能驾驶领域进行技术辐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潇湘晨报·辣椒财经记者郝咏琪
报料、维权通道:应用市场下载“晨视频”客户端,搜索“报料”一键直达;或拨打热线0731-85571188。如需内容合作,请拨打政企服务专席19176699651。
更新时间:2025-11-2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