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胜利日:国务院发布会详解9·3阅兵部署与创新亮点

#分享城市新鲜事##北京##9月3日北京天安门阅兵你最期待看到什么#

昨日上午十时,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专题新闻发布会,邀请国防部新闻发言人、阅兵联合指挥部办公室及相关单位负责人,详细介绍将于2025年9月3日举行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的各项准备工作、部署安排,并首次对外解读了本次阅兵在编排、装备和理念上的诸多创新亮点。

一、 发布会核心内容详录

发布会由国新办副主任主持,主要发布了以下信息:

1. 主题与基调:本次阅兵的主题确定为 “铭记历史、捍卫和平、共创未来”。发言人强调,阅兵绝非炫耀武力,而是为了宣示中国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决心,展示中国军队在新时代保卫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坚强能力,并缅怀为胜利付出巨大牺牲的先烈和人民。

2. 时间与流程 阅兵式定于2025年9月3日上午10时整在北京天安门地区正式举行。流程将包括礼炮鸣放、升旗仪式、领导人发表重要讲话、阅兵式和分列式等环节。整个活动预计持续约80分钟,寓意胜利80周年。

3. 规模与编成:

参阅力量:本次阅兵总人数约为1.2万人,略少于2019年规模,但更加突出联合性和精锐化。

装备方队:受阅装备方队共40个,涵盖陆、海、空、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联勤保障部队和武警部队所有主战型号。

空中梯队: 空中梯队数量为12个,各型飞机预计超过150架。

徒步方队: 徒步方队共15个,由仪仗方队、各军种代表方队、院校科研方队、文职人员方队、民兵方队以及首次增设的“国际友城”荣誉卫队方队(由多个与中国人民并肩作战的国际友人后代组成)构成。

4. 最新部署与安排:

疫情防控预案: 鉴于可能的公共卫生需求,现场观礼将采取必要的健康监测措施,并准备了线上全景式4K/8K超高清直播方案,确保全球观众安全、沉浸式观看。

交通管制与市民生活:北京市已发布详细的阶段性交通管制方案,力求精准管控、缩短时长、减少对市民生活的影响。倡导公众优先选择公共交通,并通过官方渠道实时了解路况。

国际合作与媒体服务:邀请了大量外国驻华武官、国际媒体记者现场观礼,并开设专门的国际媒体中心,提供多语言信息服务。

二、 最新排兵策略与新型叫法深度解读

本次发布会透露的编排策略和新型称谓,体现了中国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最新思想和未来作战理念的深刻变化。

1. “全域联合”作战集群(New Nomenclature: "All-Domain Joint" Task Clusters)

解读:这是本次阅兵最核心的编排创新。以往的装备方队通常按军种单独编组(如坦克方队、导弹方队)。本次阅兵将打破军种壁垒,按照 “侦、控、打、评、保”的实战流程,混合编组为若干个“全域联合作战集群”。

举例: 一个方阵可能同时包含侦察无人机(战略支援部队/空军)、指挥通信车(通用)、远程火箭炮(陆军)、舰载防空导弹(海军)、电子对抗设备(战略支援部队)和后勤保障单元(联勤保障部队)。这种编组方式直观展示了未来战场上多域能力在最小战术单元层面的深度融合,强调“发现即摧毁”的体系作战能力,而非单一武器的性能展示。官方称之为 *“能力打包,模块受阅”。

2. “低空突防与遮蔽”突击梯队(New Nomenclature: "Low-Altitude Penetration & Masking" Assault Echelon)

解读:空中梯队将出现一个全新的组合。该梯队可能由攻击-2/11型无人机、直-20通用直升机(搭载特战小组)、加装武器系统的无人直升机以及新型武装直升机(如直-10ME) 混合组成。

策略意义: 这模拟了现代陆空一体战中,利用无人机进行先期侦察和电磁压制,武装直升机开辟通道,通用直升机快速投送兵力进行“点穴”式打击的典型战术。其新型叫法突出了在复杂电磁环境和防空体系下,利用超低空飞行规避雷达,并通过电子战手段形成局部“遮蔽”从而实现突防的战术思想。

3. “无形利刃”战略支援方阵(New Nomenclature: "Invisible Blade" Strategic Support Contingent)

解读:战略支援部队的受阅形式发生重大变化。不再仅仅是车辆装备展示,而是以 系统状态可视化的形式出现。方阵中的车辆可能搭载大型电子显示屏,实时模拟展示网络空间防御、卫星导航增强、战场频谱管理、航天测控*等无形战场的运作状态和“战果”。

策略意义:此举旨在向公众普及“制信息权”和“制天权”在现代战争中的决定性作用。命名为“无形利刃”,形象地说明了这些力量虽看不见摸不着,却能瘫痪敌方指挥、保护己方网络、引导精确打击,其威力堪比甚至超过传统兵器。

4. “忠诚云”后勤保障模块(New Nomenclature: "Loyalty Cloud" Logistics Module)

解读:联勤保障部队的受阅装备将集成在一个名为“忠诚云”的体系下展示。这不仅仅是指野战炊事车、医疗方舱等传统后勤装备,而是重点突出智能无人补给车、3D打印野战维修方舱、远程医疗会诊系统、以及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后勤云”指挥系统。

策略意义:强调后勤保障的智能化、精确化和网络化。“云”的概念意味着后勤资源可以像云服务一样,根据前线部队的需求进行实时、按需、精准的配送和支援,极大提升持续作战能力。这是“科技强军”在后勤领域的具体体现。

总结:

2025年9月3日的阅兵,通过其“全域联合”的编组、“低空突防”、“无形利刃”和“忠诚云”等新型概念与叫法,清晰地传递出中国军队正在从“军种联合”向“能力融合”深度转型的信号。阅兵不再仅仅是武器装备的“静态博物馆”,更是一场未来作战概念的“动态示范课”,彰显了中国军队聚焦实战、瞄准世界一流军队建设的改革决心和发展方向。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AI根据会议内容生成,不代表任何真实信息或官方立场。

2025年的实际安排请以届时官方发布为准。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22

标签:财经   国务院   详解   发布会   亮点   方队   后勤   部队   梯队   作战   军种   装备   联勤   能力   无人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