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乒乓球世界冠军王楚钦的球拍“邂逅”西昌非遗,会产生怎样的奇妙反应?
答案来了!
今年8月,由西昌市嶲窑制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何霞亲手打造、登上国际知名期刊《卷宗》的艺术球拍,彻底“出圈”!
机缘巧合 肩负创意使命
为乒乓球世界冠军王楚钦打造一支艺术球拍,这一切要从奥运赛场上的一幕说起。
在王楚钦参加奥运会时,他的一支球拍意外损坏。这个细节引起了《卷宗》杂志的关注。随后,《卷宗》发起“用非遗重生冠军球拍”计划,邀请全国非遗传承人,用传统技艺为王楚钦打造艺术球拍。
经过严格筛选,七位非遗传承人及其技艺最终入选。其中,来自西昌学院教师何霞,凭借在陶瓷非遗领域的扎实功底和创意,成为七位匠人之一。
何霞是西昌市嶲窑制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致力于传统陶瓷技艺的保护与创新。这次参与艺术球拍的制作,也为非遗与体育跨界融合提供了新的尝试。
耗时一年 倾注心血与智慧
接到任务后,何霞迅速投入设计与制作。她从陶土配方、烧结温度到结构稳定性,反复试验、调整。既要保留非遗的质感,又要符合专业球拍的重量与手感;既要体现文化符号,又要契合国际化审美。
从最初的草图到最终成型,何霞历时近一年完成这支艺术球拍。每一笔线条、每一层釉色,都凝聚着她的专注与心血。
为什么它注定破圈?
球拍亮相后,迅速走红,收获好评无数。
年轻人说:这才是国潮的样子。
体育迷点赞:比赛还没打,文化先得分。
非遗爱好者感叹:原来老祖宗的符号可以这么酷。
这支看似普通的球拍,让西昌非遗被更多人看见。它的“破圈”,不仅是一次创意尝试,更是传统文化的“唤醒”与“再生”。
谈起创作初衷,何霞侃侃而谈:
“球拍主面设计了太极图,以火为主要图形的一侧代表阳,水的一侧代表阴,暗合中国传统太极哲学。”
考虑到王楚钦使用横拍,何霞特意以横拍结构进行创作。球拍不仅融入太极阴阳的设计理念,还巧妙结合彝族的精美图腾。拍柄采用彝族漆器中的纹样,象征大地、山川与河流,握在手中,仿佛握着“宇宙”。
跨界融合 让非遗活出“新花样”
“非遗不是摆在柜子里的遗产,而是可以握在手里、用在生活中、被世界看到的活文化。”
嶲窑制陶艺术球拍的亮相,让西昌这项非遗技艺走向更广阔的舞台,吸引了更多人的关注与喜爱。这次创作不仅为何霞打开了新思路,也为西昌非遗技艺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非遗不再只是“老手艺”,通过创意,它可以与体育、时尚乃至国际语境接轨。何霞用一块球拍告诉我们:传统文化,完全可以“玩”出新生命!
未来,何霞和更多西昌非遗匠人,将继续推动非遗项目的“唤醒”和创意“活用”,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更新时间:2025-09-1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