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19岁翁帆和杨振宁、杜致礼夫妇在广东同框,一张罕见合影

文/历史勘探社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1995年8月,汕头大学校园内,一张承载着特殊意义的照片悄然定格,它记录下了杨振宁先生、夫人杜致礼女士与翁帆三人同框的珍贵瞬间。

照片中的翁帆年仅19岁,身着一袭连衣裙,青春活力四溢,不仅容貌十分出众,气质也显得格外独特。

那一年,翁帆才十九岁,是汕大英语系的一名大一新生,当时她作为志愿者,因为学习成绩优异,被老师选中去负责接待杨振宁先生和杜致礼女士。

为了把工作做好,她认真查资料、记路线,把接待流程一遍又一遍地在心里过,生怕出一点差错,那时的她,压根儿就没想过,自己这辈子会和这两位大人物有什么特别的缘分。

那时的杜致礼的身体状况确实不大好,走几步路就得停下来歇一歇,杨振宁总是随身带着个保温杯,里面装的不是茶水,而是温热的开水,这是专门为杜致礼准备的。

他自己呢,就随手拿瓶矿泉水喝,他一边小心翼翼地扶着老伴,一边从口袋里掏出手帕,轻轻抖开,仔仔细细地铺在石凳上,这才让杜致礼坐下。

翁帆英语讲的十分流畅自然,而且她处理事情时既细心又富有耐心,这样的优点,让杨振宁夫妇对她印象特别深刻。

那次碰面之后,翁帆和杨振宁彼此留下了联系方式,打那以后,他们偶尔会在网上简单聊上几句,但交流也仅停留在网络聊天层面,之后便没有再见过面。

翁帆从汕头大学顺利完成学业后,进入了一家汕头当地的企业工作,不过,仅仅过了一个月,她就决定辞职离开。

之后,翁帆前往深圳,在一家高尔夫俱乐部开启新的工作篇章。

在这家俱乐部工作期间,她与一位来自香港的同事相知相恋,最终携手走进了婚姻的殿堂,可惜的是,这段婚姻仅仅维持了两年,就以分手画上了句号。

婚姻的失败,再加上工作也不顺心,这让翁帆开始认真思考自己接下来的人生该怎么走,经过一番思量,她决定通过继续学习来提升自己。

2002年,翁帆重新踏入校园,成功考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翻译系,开启了攻读硕士学位的征程,那时的她或许并未料到,自己的人生即将迎来一场重大的转变。

2003年10月,杜致礼因病离世,享年76岁,当时,杨振宁已经回到了国内,并且回到母校清华大学任教。

杜致礼离世后,81岁的杨振宁内心满是孤寂,他跟好友倾诉,说自己实在不喜欢这样孤零零的日子,渴望能有个伴儿一起生活,就在这样的情形下,杨振宁拨通了翁帆的电话。

2004年2月,某个寻常的日子里,翁帆的手机突然响起,屏幕上显示的是杨振宁的来电,她接起电话,只听那头传来杨振宁温和的声音,他说自己此刻正身处中山大学,希望能与翁帆见上一面。

这次见面之后,杨振宁和翁帆之间的书信往来变得十分频繁,爱情的火花,在他们之间悄然重新燃起。

媒体紧紧揪住杨振宁说的那些话大做文章,老少恋这个词就是在那会儿冒出来的。

2004年底,在汕头的民政局,82岁的杨振宁和28岁的翁帆去办理了结婚登记,签字的时候,现场并没有人拍照,后来有位民政局的干部回忆说,当时整个场面特别安静。

这婚一结,外面的风言风语就没停过,那会儿的网络环境跟现在大不一样,可老科学家娶了个女学生这样的事儿,不管在哪儿都足够大家议论好一阵子。

网上有不少人编造各种段子来调侃此事,有些人说翁帆是因为贪图名利才选择嫁给杨振宁,还有些人指责杨振宁年纪那么大了还找年轻姑娘,甚至说了很多难听刺耳的话。

但其实,说这些闲话其实都没啥实际意义,关键还得听听翁帆她父亲的态度,翁帆父亲接受采访时,直截了当地说,做父母的,就希望女儿能去做自己喜欢的事儿,找个能聊得来的人。

杨振宁孤身一人,女儿愿意去照顾他,这就是女儿心地善良的表现。

你仔细看他整个采访,他既没提爱情,也没说幸福,就反复提到一个词——照顾,这个词啊,可比那些山盟海誓实在多了。

这张照片是翁帆与杨振宁领取结婚证那天的罕见留影,镜头之下,年过八旬的杨振宁身着一套笔挺的西装,整个人尽显儒雅与温和,脸上那藏不住的喜意,仿佛在诉说着内心的欢喜。

身旁的翁帆呢,身着一袭粉色的喜庆套装,面容娇美俏皮,一头长发随风轻轻飘舞,宛如春日里降临人间的仙子,美得让人移不开眼。

这是他们的结婚照,画面里两人脸上都绽放着幸福又带着点富态的灿烂笑容。

新娘翁帆身披一袭洁白的婚纱,优雅又迷人,手中还捧着娇艳的鲜花;新郎杨振宁则穿着一身笔挺的西装,左手温柔地搭在翁帆的腰间,两人身体微微靠向彼此,满满的都是幸福与甜蜜的气息。

翁帆不仅是杨振宁生活里的伴侣,更像是他的专属耳朵,记者在采访时留意到,每次交流都是杨振宁先开口跟妻子说话,翁帆则会轻轻把头凑过去,认真倾听。

因为长期佩戴助听器,杨振宁在回应记者提问时,常常得让对方重复问题,他总是坦然地说:“我听力不行,你们说慢点。”

要是他还没完全听清楚,只需温柔地瞥妻子翁帆一眼,她便会用带着潮汕独特口音的普通话,把问题再明明白白地复述一遍。

走路的时候,翁帆总是小心翼翼地跟在杨振宁身后;当杨振宁准备下台阶时,翁帆会格外留意他的脚下,生怕他不小心摔倒,这些细微的举动,处处都彰显着翁帆对杨振宁满满的关怀与爱护。

翁帆对中医补药十分信赖,所以她常常会特意为杨振宁精心炖煮一些冬虫夏草来吃,在杨振宁心里,他觉得这些东西其实没什么特别的效用,但考虑到这是爱人的一片心意,便还是欣然吃下了。

如今,杨振宁先生离世了,清华大学发布的公告内容十分简洁,仅表明他因病逝世,享年一百零三岁。

翁帆今年四十八岁,比起他们结婚那会儿,已然年长了整整二十岁,两人没有子女,也不存在那些因遗产引发的纷扰,剩下的,就只有他们携手走过的那二十年岁月。

次日,即10月19日当天,49岁的翁帆女士公开表达了自己的心声:“他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简简单单的几个字,却饱含着她对杨振宁先生深深的眷恋与难以割舍的不舍之情。

在这对伴侣身上,我们真切而深刻地体会到了“情比金坚”这四个字所蕴含的深厚意义。

但或许,这样的离别,恰恰是最圆满的谢幕。

他并未被病痛长久地困于床榻,在意识清醒的时刻,安然地走完了人生的最后一程,他仿若一颗恒星,在燃尽自身的最后一丝光与热后,悄然隐没于那深邃浩瀚的夜空之中。

时光匆匆,当再次翻出那张老照片,还是会忍不住感慨,这命运的安排实在奇妙,简直如同小说情节一般。

只有翁帆自己心里最清楚,那个老人曾怎样细心地掏出手帕,为老伴铺在石凳上;也只有杨振宁先生自己明白,这个姑娘二十年来始终如一,就这样陪着他走完了人生的最后旅程。

参考资料:

东方网——杨振宁接受专访 笑称翁帆是自己的"耳朵"(图) 2006年09月05日

中安在线——杨振宁:“翁帆是上帝给我的最后一个礼物”2007年11月16日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01

标签:历史   广东   罕见   夫妇   杨振宁   汕头大学   民政局   工作   人生   清华大学   汕头   石凳   笔挺   享年   女士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